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ABT)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并术中输血的患者病例96例(男49例,女47例),年龄15~79岁,并根据术中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n=52)和异体输血组(B组,n=44)。对比2组患者输血量情况、术前和术后1d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TEG参数[凝血激活时间(ACT)、凝集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补充异体血输注率17.3%(9/52),A组平均异体血输注量明显低于B组(333.3±81.7 vs 639.8±258.2)(P0.05)。2组患者术前的Hb、Hct、Plt、Fib、PT、APTT、ACT、K、MA和Angl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A组患者的Hb(g/L)(109.4±15.8 vs 97.0±15.1)、Hct (%)(32.0±4.3 vs 28.3±6.1)、Plt(×10~9/L)(154.2±54.2 vs 120.7±41.6)、Fib(g/L)(2.2±0.5 vs 1.6±0.6)、MA(mm)(65.0±7.2 vs 60.7±8.7)和Angle水平(deg)(69.1±5.2 vs 62.6±9.8)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PT(s)(11.9±1.5 vs 12.8±0.9)、APTT(s)(27.4±3.3 vs 30.4±5.4)、ACT(s)(111.0±14.9 vs 119.1±12.3)和K(min)(87.2±25.7 vs 106.4±28.0)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异体血输注,对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影响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对红细胞(RBC)洗涤、回输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将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林格氏液组。比较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h外周血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比较回输后24h内的尿量。结果患者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h外周血RBC、Hb、Hct、PLT、PT、APTT、ACT、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输前和回输后1h外周血RBC、Hb、Hct、P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检测结果(P0.05);回输后1hRBC、Hb、Hct水平较回输前显著升高(P0.05);回输前后PT、APTT、ACT值与术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1hPLT、PT、APTT、ACT水平与回输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和回输前相比,回输后1hpH值显著降低、Cl-浓度显著升高(P0.05)。回输后24h内患者尿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输血,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联合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4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将其分成3组:球囊组、回收组和联合组,每组16例。球囊组患者应用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技术,回收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联合组患者同时应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和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比较3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新生儿评分、脐动脉血pH值;自体采血前(T1)、采血后即刻(T2)、关腹时(T3)、术后24 h(T4)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红蛋白(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球囊组和回收组间各时点MAP、HR和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新生儿评分、脐动脉血pH值及Hb、Hct、PT、APTT和Fib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球囊组和回收组比较,联合组各时点MAP、HR和SpO2波动小;联合组各时点Hb、Hct、PT、APTT和Fib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T和Fib时间和分组因素有交互作用。与球囊组和回收组比较,联合组产妇T2、T3时点Hb、HCT和Fib水平增加(85.6±9.3/86.2±9.2 vs 95.5±8.6,109.9±6.7/108.6±7.5 vs 115.7±7.3;0.25±0.05/0.23±0.08 vs 0.30±0.07,0.29±0.05/0.29±0.06 vs 0.34±0.07;2.7±0.6/2.5±0.9 vs 3.4±0.7,2.9±0.8/3.0±1.0 vs 3.6±0.6,均为P<0.05),PT和APTT缩短13.2±1.1/13.5±1.3 vs 12.0±0.9,12.6±1.1/12.8±1.5 vs 11.8±0.8;35.5±3.7/35.6±3.5 vs 32.5±3.6,31.9±4.0/32.2±3.8 vs 29.2±2.5,均为P<0.05)及1 min Apgar评分增高(8.6±0.4/8.5±0.6 vs 9.1±0.6,均为P<0.05);与球囊组比较,回收组和联合组异体输血量减少(488.5±58.2 vs 135.8±66.5/122.6±35.0,均为P<0.05),但回收组和联合组异体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子宫切除率、5 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联合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可改善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术中的贫血、凝血功能和新生儿出生后即刻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7 d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指标。采用ADVIA2120血液分析仪检测EDTA抗凝血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采用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采用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酸碱度(p H)、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记录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红细胞输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1)68名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516±239)m L。2)与术前比较,术毕及术后24 h Plt、FIB分别为明显下降(P0.01);而PT明显延长(P0.05);术毕D-D有所升高(P0.05)。术毕及术后24 h PaO_2明显升高(P0.01);术毕及术后24 h RBC、Hb和Hct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术中失血,对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携氧能力影响较小,可有效维持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大手术出血量较大患者实施急性等容血稀释自体血回输(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NH+ABT)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400例ASAⅠ~Ⅱ级,自愿接受自体血回输的重大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根据公式计算放血量,经中心静脉或动脉采集自体血,同时静脉输近似等量液体,维持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基本稳定。采集的自体血于6小时内回输患者。于采血前(T0)、采血稀释后30分钟(T1)、回输自体血前(T2)、回输自体血后30分钟(T3)监测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ANH+ABT实施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基本维持稳定,平均采血量(804.6±312.3)ml,平均出血量(1045.3±424.5)ml。术后短期随访未见ANH+ABT相关并发症。以T0为基础值,Hct在T1、T2显著下降(P0.05),PT、APTT在T1、T2较T0的绝对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在T1、T2、T3各时点均较T0明显下降(P0.05)。结论 ANH+ABT技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血液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hD(-)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效果。方法观察6名RhD(-)患者围术期采血前、采血后10 min、术中、回输后10 min 4个时点血电解质(K+、Na+、Cl-)、Hb、Hct、Plt、PT、APTT的变化。记录患者采血、失血、输血情况。结果 K+、Na+、Hb、Hct、Plt、PT、APTT各数据采血后10 min、术中与采血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回输后10 min有所回升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均无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手术RhD(-)患者在围术期可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节约用血和有利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关联性,比较二者在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和状态方面的长短。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26日同时做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的34例脑梗死(组)和102脑出血(组)的检测指标数据,以同期也做TEG和常规凝血检测的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TEG和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并对TEG和常规凝血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2个脑血管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EG及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比较,脑梗死组R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距、CI值及Fib、D-D水平皆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组K值、Fib、TT、D-D均明显升高,Angle角、MA距则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组的R值为5.06±1.71 vs 6.95±4.34、K时(min)为1.19±0.68 vs 3.43±1.46、TT(s)为13.89±1.05 vs 18.63±1.25、D-D(mg/L)为1.93±0.25 vs 2.63±0.45,Angle角(°)为69.34±10.37 vs56.54±10.48、MA(mm)距为68.34±9.37 vs 54.35±7.48;CI值为2.20±0.31 vs 0.78±0.41、Fib(mmg/L)为380±70.02vs 354±71.56(P0.05)。脑梗死组的R值与APTT及Angle角,MA、CI值均与Fib呈正相关(P0.05);K时与Fib, MA距与PT、TT,CI值与PT、APTT皆呈负相关(P0.05)。脑出血组的R值与PT、APTT,K时与TT,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P0.05);R值、K时均与Fib, Angle与TT,CI值与PT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TEG各个指标与常规凝血试验的D-D水平无相关性,Angle角与其升高的Fib呈正性相关性;MA距对于诊断脑梗死比脑出血更有意义。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具有互补作用,可作为评估脑血管病病情程度有益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术后出血是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准确评估输血量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生命体征、尿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传统指标相比,能否准确评估输血量.方法 观察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术后回监护病房后怀疑有出血的57例患者.记录相关数据,包括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氧)、每小时尿量、血常规(Hb、Hct、Plt)、传统凝血试验指标(Fib、PT、aPTT、INR)、TEG参数(R、K、Angle、MA、CI)及术后有无出血、24 h输血量.结果 术后生命体征、小时尿量、血常规(Hb、Hct、Plt)、传统凝血试验(Fib、PT、INR)与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PTT(R=0.513,P=0.000)和MA值(R=0.578,P=0.000)与输血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A值越低输血量越多.根据有无活动性出血将患者分为两组,活动性出血组和非活动性出血组,两组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G能准确评估腹部术后出血的输血量,尤其是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对儿童脊柱侧弯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98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脊柱侧弯患儿,根据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比例分为3组,A组:回输血量小于循环血容量的10%,B组: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50%,C组:回输血量大于循环血容量的50%。分别检测手术前,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A组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P0.05),PLT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回输后Hb和HCT较回输前上升,PT、APTT延长,FIB降低(P0.05)。C组回输后较回输前PLT和凝血功能减退更明显(P0.05),回输后Hb、HCT较回输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儿童脊柱侧弯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减少患儿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对于大量失血患儿,术中需监测患儿凝血功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或其他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3例,其中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库存血输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140)及TEG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PT,APTT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R值、K值、MA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R值、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A值、α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TEG参数及纤溶系统稳定性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用于血浆输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非血液疾病患者70例,在输注冰冻血浆前(T_0)、输注200ml冰冻血浆后(T_1)、输注400ml冰冻血浆后(T_2)分别采取常规凝血象与TEG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TEG检测结果显示,T_0、T_1、T_2三个时间点TEG参数中的K、R、Angle、CI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及Angle四个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血栓最大幅度(MA)在T_0、T_1、T_2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凝血象检测结果显示,T_0、T_1、T_2三个时间点下凝血功能四个指标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PT值在T_0、T_1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值在T_1、T_2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比较凝血因子各项参数得出,R值和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PT(APTT)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各项参数对比,K值和Fib、TT呈负相关;MA、Angle和Fib、TT呈正相关。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TEG检测R的敏感性为85.71%,K敏感性为77.14%,Angle的敏感性为81.42%,MA的敏感性为84.28%;而凝血象检测PT的敏感性为40%,APTT的敏感性为35.71%,Fib的敏感性为45.45%,TT的敏感性为54.28%。TEG检测结果阳性为84.28%(59/70),凝血象检测结果阳性为72.85%(51/70),TEG的检测敏感性和凝血象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EG检测各指标和凝血象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二者无法相互取代,且TEG更加敏感的反映患者术后的凝血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松  郑祥德 《华西医学》2006,21(1):98-10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自体输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腔血自体回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和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预存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液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选择内出血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n=15)回输自体血600ml~2600ml,另加库存血300ml~1000ml;组2(n=15)输库存血600ml~1600ml。在术前、术后即刻(组2术终)和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球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t-MA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和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等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体腔血及其过滤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术后48h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钾含量。(2)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38例,在采血前、后,回输后3d、7d采集血标本,测定RBC、Plt、白细胞(WBC)计数、Hct和Hb。结果 体腔血不凝固,RBC、Fbg和Plt显著下降(P<0.01),Hct显著降低(P<0.05),FHb显著升高(P<0.01),Plt-MAR不聚集;PT、TT超过200s,KPTT超过300s;ELT无反应,3P阴性。体腔血回输后RBC、Hct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Hb升高,KPTT显著延长(P<0.01),Plt、Fbg显著下降(P<0.05),PT、TT显著延长(P<0.05),Plt-MAR、ELT、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妊娠晚期伴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的凝血功能,评估其凝血功能,预测生产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方法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2例、血小板正常孕妇30例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R时间、K时间、Angle角、MA值以及CI值;72例标本均应用凝固法(磁珠法)测定凝血4项PT、APTT、TT、Fg及光散射法进行Plt计数检测。结果血小板减少组Ⅰ(Plt50×10~9/L)、Ⅱ[Plt(50~100)×10~9/L]与正常对照组Ⅲ[Plt(100~300)×10~9/L]TEG参数MA值Ⅰ/Ⅱ组和Ⅰ/Ⅲ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K时间、Angle角及CI值Ⅰ/Ⅲ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MA值、K时间及CI值在失血量≥800 m L组与800 m L组比较,A/C组、B/C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4项中PT、APTT、TT血小板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Fg血小板减少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结果中的MA值、CI指数、K时间是评估血小板减少孕妇生产过程中出血风险的主要指标,且各参数低至某一界限后出血量与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采用京精医疗公司自体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4 h白细胞、红细胞、Hb、Hct、PLT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Hb、Hct、PC、PT、APTT与术前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Na~+、Cl~+与术前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特别是在稀有血型以及艾滋病、传染病高发地区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失血患者血细胞比容(Hct)和酸碱度(p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急诊科和ICU救治的创伤后大出血的多发伤危重病例中,选择符合创伤评分和大量失血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108例。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并分别统计Hct(%)≤10、10-20和20-30,以及pH≤7.20、7.20-7.35、7.35-7.45和7.45的患者所占比例;用血凝仪(凝固法)检测各不同Hct组和pH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R、Angle和MA值,收集患者各预后指标做相关法分析。结果 Hct(%)各组中,20-30的患者比例最高48.2%(52/108),≤10所占者比例最低14.8%(16/108);各pH组中,7.20-7.35和≤7.20的患者比例占前2位,分别为40.7%(44/108),和30.6%(33/108)。随着Hct降低,PT(s)、APTT(s)、TT(s)和R(min)值逐渐增高,分别从16.86±5.55,46.13±23.26,21.21±9.72,10.21±3.91上升到25.01±9.84,94.44±43.84,27.83±11.07,17.6±4.86(P0.05或0.01),Fib(g/L)、Angle(°)和MA(mm)值却逐渐降低,分别从1.43±0.97,43.74±9.05,46.52±10.27下降到0.83±0.63,32.52±8.46,26.88±10.21(P0.05或0.01);pH7.45时,随着酸度增加,PT、APTT、TT逐渐增高,分别从14.84±3.79,35.06±16.68,16.24±4.11上升到25.1±10.38,86.9±39.61,29.5±12.75,MA、Angle值逐渐降低,分别从46.77±14.21,43.74±9.05下降到33.3±11.07,30.52±9.46(P0.01或0.05)。相关性分析:pH和Hct呈正相关(P0.01);R值、PT、APTT及预后指标与Hct、pH呈负相关(P0.05或0.01),Angle和MA值与Hct、pH呈正相关(P0.05或0.01);Fib与pH呈正相关(P0.01),TT与pH呈负相关(P0.01)。结论 随着创伤性失血患者Hct和pH的下降,其凝血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且Hct水平越低其酸中毒越严重,预后越差;Hct和pH都是影响创伤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余涛  郑祥德  王耀华 《华西医学》2009,(8):1995-199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大失血手术患者27例,采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患者。分不同时点观察HR、SBP、MAP、DBP、SPO2的变化,并监测RBC、Plt、HB、Hct、FIB、PT、APTT的变化。计算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随机选择8例进行回收原血和回输血血细胞学比较。结果:(1)术前血压较低,心率较快,回输血液后,HR显著降低(P〈0.01),SBP和MAP显著升高(P〈0.01)。(2)术前RBC、HB和Hct均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均升高明显(P〈0.01)。术前FIB和Plt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增高,但无显著意义。PT、APTT无明显变化。(3)回收原血平均每例3735 mL,回输血平均每例1589 mL,异体输血率为25%。(4)回输血RBC、HB和Hct均显著高于回收原血(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临床安全可靠,能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羟乙基淀粉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TKA患者,随机分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采集自体血,然后分别静脉输注等体积的国产羟乙基淀粉130/0.4(Ⅰ组)进口羟乙基淀粉130/0.4(Ⅱ组),自体血于术中或术后输注。记录2组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生命体征指标;检测2组术前、自血回输前、术毕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 1)2组患者自血采集后各时间节点MAP、CVP、HR与自血采集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2)2组自血回输前、术毕时Hb、Hct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尤其在自血回输前有显著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2组间各时点Hb、H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自血回输前、术毕时PT、APTT、TT等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2组术后1 d及术后3 d的BUN、Cr及β2-MG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组各时点BUN、Cr及β2-M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剂应用于ANH,具有稳定的血浆扩充效果,同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健康足月单胎孕妇产前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5项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256名健康足月单胎孕妇,收集其产前TEG、凝血5项及Plt结果。参照《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标准方法,建立TEG、凝血5项和Plt 95%参考区间,并对其各自参数做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1)健康足月单胎孕妇TEG参考区间:反应时间(R值)4—8 min、凝血时间(K值)0.8—2 min、最大振幅(MA值)57—83 mm、最大切角(Angle角)60°—77°;凝血5项参考区间:凝血酶原时间(PT)9.3—11.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30 s、凝血酶时间(TT)13.6—15.0 s、纤维蛋白原(Fib)(3—6)g/L、D-二聚体(D-D)(254—1 337)μg/L;Plt参考区间:(116—293)×10~9/L。2)相关性分析:R值与APTT正相关(P0.01),K值与Plt负相关(P0.01),MA值与Fib及Plt正相关(P0.01),Angle角与TT及Plt正相关(P0.01)、与D-D负相关(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针对健康足月单胎孕妇的TEG与凝血5项及Plt参考区间,为围产期孕妇凝血功能异常的判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TEG反映凝血级联全过程,与常规凝血试验结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孕妇的凝血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主动体温干预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_URP)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_UR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记为主动体温干预组(W组)和常规保温组(N组)。W组患者除覆盖外科铺巾外,入室即使用充气式暖风机;N组患者常规覆盖外科铺巾,不使用主动升温措施。记录麻醉诱导时(T_0)、手术开始后60 min(T_1)、手术结束时(T_2)患者的鼻咽温度,并监测T_0、T_1、T_2的血栓弹力图(T_EG)、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和常规凝血功能结果(PT_、APT_T_、Fib)。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冲洗液量。结果 (1)两组患者T_0均未发生低体温,T_1、T_2体温均低于T_0(P0.05);W组患者T_1、T_2体温均高于N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T_0T_EG各项指标均无异常,T_1、T_2与T_0相比R、K先降低后升高,α、CI先升高后降低,MA逐渐降低(P0.05);W组患者T_1、T_2时与N组相比R、K较小,α、MA、CI较大(P0.05)。(3)两组患者T_0Hct、Hb和常规凝血指标均无异常,T_1、T_2与T_0相比Hct、Hb逐渐下降,PT_、APT_T_逐渐上升,Fib先升后降(P0.05);W组患者T_1时与N组相比Fib值较大,PT_、APT_T_值较小(P0.05),T_2时与N组相比Hct、Hb、Fib值较大,PT_、APT_T_值较小(P0.05)。结论主动体温干预能有效防止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改善老年患者T_URP围术期凝血功能,进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