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为常见病原菌。病原及其毒素作为致热源,产生发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等,散热减少,体温上升。常伴有鼻塞、喷嚏、咳嗽、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痛、恶寒等。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明白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局部症状重,通常由咽部发干、打喷嚏开始,随后出现低烧、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一般无并发症,一周左右自愈。而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重,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咳嗽等。部分病人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也可发生高热惊厥、喉炎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合并气管炎、肺炎、心肌炎,急性肌炎、脑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药组成的滴丸型巾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痉镇痛等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改善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的良药。近年来,经临床实践证实,该药还有不少应急妙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逐年升高,青年人群大多需要长时间学习和高强度工作,且缺乏正确的眼部护理常识,加之身体、心理等因素影响,常会出现视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昏花、眼部干涩不适、酸胀疼痛等视疲劳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本文对视疲劳中医外治法的近年文献进行综述,发现中医学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思想的指导下,使用针刺、灸法、推拿、耳穴法、刮痧、中药熏洗等外治法,能够有效缓解视疲劳症状,具有疗效显著、痛感低、操作简便、容易接受等优点。本研究可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视疲劳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及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及跌打肿痛等。三七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甙、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6.
消炎药,在医学上称为抗生素,主要用来治疗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痢疾及其他肠道感染等。人们一般认为有炎症就要用消炎药,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炎症中除感染性炎症外,还有一种无菌性炎症,病变部位无致病微生物,这些病大多与变态反应有关,如皮肌炎、过敏性鼻炎、肾炎、干燥综合征等。此类炎症需要抗变态反应等治疗,药物有强地松、扑尔敏等,一般不用抗生素。所以,明确诊断是使用消炎药的前提,消除误区是正确使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便秘的饮食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多是某些急慢性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但此症有时往往成为患者的主要痛苦。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对便秘实行饮食调护,既无毒副作用,又有效缓解便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发生原因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燥热内结,或气滞不行,或气虚传送无力,或血虚肠道干涩及阴寒凝结等造成肠道气机失调,以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致。2饮食宜忌便秘患者,宜食新鲜柔滑蔬菜,如冬葵、菠菜、胡萝卜、银耳、木耳等;水果,如香蕉、桃、无花果等;润肠通便食物,如芝麻、蜂蜜、胡桃仁、甜杏仁、松子仁等。便秘者,一般忌食辛热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等,虚寒…  相似文献   

8.
人类性欲与性能力的维持不仅有赖于睾丸酮等雄激素、雌激素、黄体释放激素、改变情绪与动力的脑啡肽及睾丸支持细胞所分泌的抑制素等,而且还依赖于神经、精神、心血管、泌尿系统,疾病,药物,社会,心理,年龄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五子衍宗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诗平  张巧 《中成药》1995,17(5):40-41
五子衍宗丸方为起源于唐代著名的补益中药方剂,主用于肾气不足、阳痿早衰、精寒无子、遗精、小便余沥等症,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还有降血糖,降血脂、升白细胞、抗氧自由基、免疫增强等作用,临床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大,除了治疗男性不育、不射精、遗精等症外,还用于遗尿、夜尿增多,治疗骨结核等症。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2007,38(12):I0002-I0002
一、概述 通脉软胶囊是由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的中药8类新药。本品由丹参、川芎、葛根等中药经提取加工而制成。具有活血通脉之功效,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曹理璞 《新中医》2011,(8):164-165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症,辨治多从风、阳、火、瘀等方面入手,除此之外,尚有部分头痛是因正气虚衰等因素所导致,对此类虚寒头痛诊治,应辨明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笔者对此进行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虚寒头痛的致病性质,应以正气虚衰为本,涉及气、血、阴、阳等多种因素,累及脾、肾、肝等脏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厥证等范畴。针灸疗法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具有简便,迅速,经济,无副作用等特点,颇受病家欢迎。为了使针灸疗法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将1980年至1993年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一、临床治疗:林氏[1]等曾报道了针刺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四种心律失常,共249例的初步疗效。针刺对室性早搏器质性者112例有效率为72.6%,非器质性者16例仅2例有效,一般用足三里、三阴交、条口、中都和阑尾等穴,刺激中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小青龙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治疗肺心病急发期咳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无论有无恶寒发热等表证,只要出现咳嗽喘憋不得卧等证,使用此合方即有卓效。不过要根据表证的轻重有无,增减麻桂的用量;无论有无发热烦躁,皆可加入石膏一味,效果较好,但要注意石膏的用量。痰呜喘甚者,加射干、桑白皮、葶苈子等以泻肺定喘;咳嗽重者,加蝉蜕、僵蚕、前胡、桔梗、紫苑、冬花等以疏风宣肺止咳;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芩、金荞麦、鱼腥草等清肺泻热;痰多者可合三子养亲汤化痰降气;肿甚畏寒者,可加炮附子、茯苓等以温阳利水。  相似文献   

14.
谭滨 《气功》2014,(3):236-239
松花粉又名松花、松黄,泛指马尾松、油松、红松、华山松和樟子松等松属植物雄蕊所产生的干燥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去除杂质,系鲜黄色或淡黄色细粉。目前主要产于辽宁、吉林、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有专家认为,还有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各种松树可供开发,后备资源雄厚。  相似文献   

15.
《养生大世界》2006,(7A):41-41
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特征为眼压高,由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眼内组织水肿、视神经纤维变性萎缩等。急性患可在数日内失明,慢性患视力逐渐减退,视野逐渐缩小。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黄花菜、桂圆、核桃、花生、猪肉等补肝益肾的食品,可有效防治青光眼。此外,青光眼患不宜多饮水,不宜食用大葱、生姜、大蒜等辛辣食品,牛奶、果汁等流质饮食也尽量少食。  相似文献   

16.
王大力 《河南中医》2014,(4):674-675
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医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西医通过口服药物、关节腔注射药物及冲洗、手术等手段治疗,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配合西医的仪器、手术等手段可达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的好效果,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7.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均对听神经有毒性损害的副作用,用量失当,或用药时间过长,或为过敏体质,则易致听力受损,轻者耳鸣,重者听力下降,甚或致聋。急当补肾解毒,以利恢复。常用方法如耳聋左慈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等。常用药物如补骨脂、杜仲、川续断、山萸肉、熟地黄、枸杞子、云茯苓、泽泻、灵磁石、绿豆、甘草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症状-证候-药物挖掘胆结石医案数据。方法 收集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将各项信息规范化处理后采用频数分析、热图分析、聚类分析进行考察。结果 共纳入125首医案,包括5种单一证型、10种复合证型,涉及76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2 739次,核心症状有苔腻、苔黄、纳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海金沙、炒白术等。湿热中阻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苔黄腻等,核心中药为栀子、黄芩、茵陈等;肝郁气滞证核心症状见脉弦、苔白、嗳气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郁脾虚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舌红、脉弦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茯苓、炒白术等;肝络不和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痛引肩背、口苦等,核心中药为柴胡、郁金、金钱草等;肝胆湿热证核心症状见巩膜黄染、舌红、苔黄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胆失和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便秘等,核心中药为延胡索、赤芍、柴胡等。结论 胆结石病位证素包括肝、胆、脾、胃、经络,病性证素包括气滞、气虚、湿和热(火),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大多通过疏肝健脾、利胆和胃、清热利湿、排石止痛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漫谈治感冒     
治疗感冒必须解表,不解表则鼻塞、流涕及全身不适等症状难除,过用双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等所谓的“抗毒抗菌”药则易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治疗感冒也必须清里,单独解表,则里热重者易出现伤津、高热、逆传心包等。而里寒重者则易出现阳虚误汗的桂枝加附子汤证和桂枝加甘草汤证等变证,故不可不慎,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20.
张扬  扈晓宇  秦悦思  王良 《新中医》2011,(10):131-132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水疥等范畴,现代医家囿于“风气相搏”、“热结不散”、“瘾疹多属脾”等说,多采祛风、利湿、清热、散瘀等治法,鲜有提及从伏邪而立法者。笔者经相关研究,基于丘疹性荨麻疹与伏邪的共性,从伏气立甘寒达热、辛凉导邪等法,常可明显提高疗效,现略陈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