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石宝连 《新中医》2015,47(8):93-95
目的:观察糖前颗粒治疗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糖前颗粒;对照组仅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2组疗程均为12月。观察糖前颗粒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转变为正常者,治疗组27.5%,对照组12.5%;转变糖尿病,治疗组10.0%,对照组4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BMI、臀围、FBG、P2hBG、P3hBG、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BMI、FBG、P2hB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前颗粒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HbAlc,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2.
刘小琴  张敏  司冬梅 《新中医》2015,47(8):98-100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糖尿病前期转归的效果。方法:将1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联合运动进行干预及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瘅汤内服及膳食指导、运动疗法及情绪调节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疗程均为4月。进行患者转归评价;测量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1.58%患者转归为正常糖代谢,高于对照组13.19%,有62.11%患者仍为IGR,低于对照组7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BG、P2hBG和HbA1c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和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R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体重、腰围、臀围和BMI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措施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危险因素,从而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4,(12):1588-1590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降糖通脉胶囊与吡格列酮片,对照组单纯口服吡格列酮片,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评价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降糖通脉胶囊和吡格列酮片均能够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脂代谢,加用降糖通脉胶囊具有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30mg/d,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抵抗素、FPG、2hPG、血脂、FINS、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抵抗素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BA)水平与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辨证分为痰湿证110例和非痰湿证168例,检测患者血清BA,记录并分析患者BA水平与年龄、腰围(WC)、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相关情况。结果:痰湿证组BA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此外腰围、BMI、TG、FINS、FC-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HbA1c、HDL-C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呈正相关(P0.05),与HbA1c呈负相关(P0.05),运用偏相关分析,在排除血压、脂代谢指标的影响后,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HbA1c均未显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A水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征象,可作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痰湿证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0例口服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诺和灵30R)各30例.观察2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2组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变化有差异(P<0.01).结论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体重,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联合西医运动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方法 将我院80例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六君子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臀比(WHR)及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HR、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WHR、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君子汤联合西医运动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较优,患者中医症状、血糖、血脂、腹型肥胖指标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通过与二甲双胍片进行比较,评价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优势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体检科及内科门诊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尚未进行药物干预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组予口服糖脉康颗粒,疗程为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胰岛素(FINS)及体重指数(BMI)、血脂、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IR)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改善,FPG、2hPG、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FINS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在FPG、2hPG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TG、TC、LDL-C、CRP较治疗前也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TG、TC改善明显(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在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干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有极高的临床运用价值,而且丰富了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皮质醇水平(F)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按腰臀比(WHR)分为非肥胖组(男WHR0.9或女WHR0.85)36例,肥胖组(男WHR≥0.9或女WHR≥0.85)11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糖、血皮质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肥胖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WHR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空腹静脉血糖(FPG)、夜间00:00皮质醇水平(0:00F)、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Lp(a)、HOMA-IR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ISI均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均0.05)。(2)FPG、0:00F、HbA1c、TG、LDL-C与WHR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ISI、HDL-C与WHR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0:00F与FPG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TG与ISI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肥胖可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血皮质醇水平升高,且升高的皮质醇水平与FP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过程,并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地益阴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参地益阴胶囊1.4g/次,分3次/d于餐时服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查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显效4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32%;FPG、2hPG、TC、TG、LDL-C和HbA1c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参地益阴胶囊有效降低FBG、2hPG、TC、TG、LDL-C及HbA1c含量,但对HDL-C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益糖康干预糖调节受损(IGR)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痰热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明确益糖康对不同腰围患者糖、脂代谢,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改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组给予益糖康。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以腰围异常为主,占76%。益糖康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2 hPG、TG、TC、BMI和血压(P0.05)。有效降低腰围异常者的2 hPG、LDL-C和血压,腰围正常者的血压(P0.05)。结论:益糖康可有效治疗痰热互结型并IGR的MS患者,且腰围异常者可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4周后,FBG、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12周后HbA1c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P<0.05),而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睡前联合注射甘精胰岛素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生津袋泡茶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8月于作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前期患者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失访2例,最终入组34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入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及益气生津袋泡茶治疗。疗程均为16周。对比2组疗效,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中医证候积分,记录治疗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FBG、2 hPG、HbA_1c、TCHO、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BG、2 hPG、HbA_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生津袋泡茶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症状,降低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新中医》2018,(11)
目的:观察健脾养阴袋泡剂干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单纯对照组给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西药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片+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健脾养阴袋泡剂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3组干预后血糖、胰岛功能和代谢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3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FBG、P2hBG及HbA1c分别较干预前下降,HOMA-IR均低于干预前,HOMA-β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高于西药对照组,P2hBG、HbA1c、HOMA-IR低于单纯对照组,HOMA-β高于单纯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西药对照组TC较治疗前下降,且均低于单纯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养阴袋泡剂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缓解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β细胞功能,恢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代谢性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结合基础胰岛素应用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HOMA-IR)、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β细胞功能(HOMA-β)、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C-P分泌和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结果试验组每日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后试验组的C-P分泌比对照组要多,两组比较差异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利拉鲁肽结合基础胰岛素的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律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176例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随机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观察组规律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律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肾益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孕前糖尿病(PG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PG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饮食疗法,治疗组34例加滋肾益气方治疗,对照组33例加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和停药2周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停药2周FPG、2 hPG、HbA_1c、FINS、TG、TC、LDL-C及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TC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停药2周FPG、2 hPG、TG、TC、LDL-C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停药2周(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滋肾益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PGDM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胰方加减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0例IG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生活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健胰方加减,2次/d,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联素、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并记录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FBG、2hPG、HbA1c、LDL、BMI、脂联素、FINS、HOMAIR、ISI和HOMA-β水平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健胰方联合生活干预可有效改善IGR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阻断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天麦消渴片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服天麦消渴片,对照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2组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胰岛素用量、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2组的FBG、2 hPG、HbA1c、TC、TG、INS用量均得到明显降低,餐后2 h C肽明显上升。对照组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3例。结论天麦消渴片和盐酸吡格列酮均能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天麦消渴片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清热降浊方(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对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和P2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HDL-C的作用不明显。治疗组体重与BMI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HOMA2-IR、HOMA2-S、HOMA2-B的改善不明显。结论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