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瘿"又称"瘿气",其名首见《尔雅》,许慎《说文解字》也有"瘿者,颈瘿也"的记载。即主要描述的是以颈前下方喉结两旁,呈弥漫性肿大或有结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瘿病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德充符》、《淮南子·坠形篇》中均有关于瘿病病名记载。瘿同婴,婴之义为绕,因其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缨侪或缨核而得名。婴有缠绕之意,《说文解字》云:"婴,婴颈饰也。"《释名·释疾病》云"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吕氏春秋·尽数篇》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晋代张华《博物志》云:"山居多瘿。"  相似文献   

2.
营气的含义     
对营气的涵义,现代出版的工具书、教科书多释为营养义,然而古今字书营字却无此义。《说文解字》:“营,币居也。从宫,荧省声。”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如市营曰阛、军垒曰营皆是也。”阛通环、垣,为环绕市区的墙。《经籍籑诂》解营有周行、布居、绕的意思。据《公羊传·庄二十五》营字陆释、《说文通训定声》萦字通训营同萦,围绕也。营又同婴,《说文》:“婴,绕也”,朱训:“假借为营”。由上知,营为周行、环绕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脐绕颈是造成胎儿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处理不当 ,可引起围生儿的不良结果。随着超声、胎儿监护技术的发展和产科临床医生经验的不断丰富 ,使脐绕颈产前诊断率达 96 %以上。现将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2 92例脐绕颈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以更好了解脐绕颈的临床表现 ,避免分娩中不必要的对母儿有害的手术干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92例脐绕颈者作为实验组 ,随机抽取同期312例非脐绕颈者作为对照组。1 2 脐绕颈周数与脐带长度关系 实验组脐带长度平均5 8.80cm ,脐绕颈 1周者 199例 ,其中脐带长 31~ 6 0cm者 19例 ,≥ 70cm…  相似文献   

4.
脐带绕颈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常危及胎儿及孕妇的生命。产生脐带绕颈的原因,主要是脐带过长(长度>70cm),胎儿宫内体位变化所致。一旦发生脐绕颈,可以阻滞胎先露的下降和衔接,使产程延长或完全阻滞下降,脐带因胎儿下降勒紧胎儿颈部,致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对母体影响,可牵拉胎盘致子宫内翻,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等严重并发证,因此对脐带绕颈第2产程的处理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产前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脐绕颈,对住院待产妇应通过①B超检查:脐绕颈时,B超显示,于胎儿颈部探及横行呈平行排列的“一”形回声,即可确诊;②也可通…  相似文献   

5.
《伤寒亲病论陈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公元200年~210年间。由于东汉末年战乱纷起而致原书散失。后经西晋太医个王叔和将该书的伤寒论部分进行了收集整理.而命之为《伤寒论》。《伤寒论冲多处出现汉代皇帝的名讳.尤以《伤寒论·序》为甚,现列举如下。《伤寒论·序》中的“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其中的“秀”字,乃东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婴非常之疾”中的“婴”字,是西汉孺子刘婴之讳;“忘躯河物”中的“拘”字.是西汉宣帝刘佝之讳;“平脉辨证”中的“辨”字是东汉少帝刘辨之讳;“降志屈节”中的“志”字.是东汉桓帝刘志…  相似文献   

6.
脐带绕颈在临床上常见,目前虽然B超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脐带绕颈,但因种种原因易造成误诊,以致产时因脐绕颈周数多或绕颈过紧而致胎儿宫内窘迫或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我院于1994年12月~1996年12月对住院孕妇进行胎心监护400例,通过监护图形分析,探索胎心率图形与脐绕颈的关系,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监护对象与方法:我院于1994年12月~1996年12月凡孕37周以上的住院孕妇进行胎心监护400例,出现股心率可变性减速VD波形65例,产时发现脐绕颈者50例,其中产前…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肿瘤属于中医学“瘿”的范畴,因“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璎珞”,故名。古代文献中有“五瘿”之分,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分别归属瘿气、肉瘿及石瘿范畴。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属“气瘿”,证属“肝郁气滞”,通过内治法即可治愈,无须手术;晚期甲状腺癌证属痰瘀互结,或伴伤阴,形体消瘦,往往失去手术时机。因此,甲状腺手术主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早中期甲状腺癌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8.
胎儿脐绕颈是产程中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甚至胎儿猝死宫内。因此,产前正确诊断胎儿脐绕颈,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围产儿并  相似文献   

9.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及营养物质交换的通道,脐带异常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脐绕颈是脐带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且发生率高。脐绕颈分娩时如果诊断延误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极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因此,如何获得早期诊断和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关注的问题,每个产科工作者必须对脐绕颈这妊娠及分娩期合并症有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共诊治850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脐绕颈发生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脐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及营养物质交换的通道,脐带异常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脐绕颈是脐带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且发生率高。脐绕颈分娩时极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11.
六十一瘘说文:“瘘、颈肿也。”巢氏病源卷三十四诸瘘候说:“诸瘘者,谓瘘病初发之由不同,至于瘘成形状亦异。”巢氏九瘘俱属之颈,指颈淋巴结核而言,所谓“毒流经脉,变化而生,皆能使血脉结聚,寒热相交;久则成脓而溃漏也。”亦有他处之疮口久而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育龄夫妇结婚后,未采取避孕措施,且性生活正常,一年以上女方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而“不育症”则是指育龄夫妇结婚后女方虽妊娠,但均因自然流产、早产或死产而未能获得活婴者。男女任何一方的生育功能异常均可导致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13.
陈帅  吴佐联 《山西中医》2011,27(1):56-5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脊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属中医学“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其临床表现轻者头、颈、  相似文献   

14.
气候上文已谈及由于农业授时的需要,我国天文历法发展特别早。古人早已认识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的气候变迁规律。而二十四节气更是我国独有的气候划分方法。古人认为是地处中央,日月五星绕地而转,其轨道是正圆的,太阳绕地运转,日行一度,运行十五度多一点,亦即十五天多些便成为一“节”或“气”,即上述置闰方法的“气策”。这是将一年365.25日平分为24等  相似文献   

15.
胎儿脐带绕颈,是造成的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窒息或围产儿死亡。本院自1991~1996年12月,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67例,经分娩及剖宫产证实,64例符合脐带统颈,3例为脐带受压。1资料和方法B超检查本院住院孕产妇中,诊断脐带绕颈67例,孕龄为38~42周。使用仪器为EUB—305型线阵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孕妇取仰卧位,探头沿胎儿颈背部作纵向探查,清楚显示颈椎及颈部皮肤线,然后左右移动探头,如胎儿颈周羊水中见到短光条或“=”样强回声,且颈部皮肤线呈圆或扁圆的“U”型低回声压迹,则为绕颈…  相似文献   

16.
从生食猴脑到清炖婴胎,从补品、保健品到药膳,在“花钱买健康”的时代,人们的营养状况却不良了,身体的调节机能紊乱了——不科学的“进补”,人类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人历来相信食疗,相信“以形补形”,由此繁衍出了许多为了“补”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孕症成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反复流产和异位妊娠而未获得活婴,目前也属于“不孕不育”范围。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及关节囊的退变、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和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多由风寒侵袭,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肝肾亏虚引起。本病与古代文献的“痹证”、“颈项痛”、“眩晕”等病症有关。可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相似文献   

19.
人生食猴脑到清炖婴胎,从补品、保健品到药膳,在“花钱买健康”的时代,人们的营养状况却不良了,身体的调节机能紊乱了—— 一、匪夷所思的“进补”,人类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国人历来相信食疗,相信“以形补形”,由此繁衍出了许多为了“补”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综合征”,是颈段脊柱的临床常见疾患。本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痉挛,甚至粘连等,以及由此而致使颈部神经、脊髓、血管等组织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多发于40 岁以后,长期伏案工作者易患此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