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儿童慢性胃炎部分胃肠激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慢性胃炎患儿胃肠激素分泌细胞的变化情况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78例慢性胃炎患儿胃窦粘膜的胃泌素、5 羟色胺、降钙素分泌细胞进行了检测并与同龄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材料与方法10 5例有长期腹痛或再发性腹痛的患儿 ,经纤维胃镜检查 78例诊断为慢性胃炎 ,其中男 32例 ,女 46例。年龄 4~14岁 ,平均年龄 8 7岁。同期另选择无临床症状且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的 2 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 ,男 11例、女 14例 ,年龄5~ 14岁 ,平均年龄 8 4岁。1.胃镜诊断 :采用日本产OlympusGIF XP2 0纤维胃镜 ,经食管至十二指肠降部逐一仔…  相似文献   

2.
病例选择与分析:本院自 1999年 12月至 2002年 11月共进行胃镜检查 625例,伴有胃十二指肠反流者 68例,占 10 88%。其中男 36例,女 32例,最小 4岁,最大 16 5岁,平均年龄 9 5岁。同时选择检查时间、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病例 68例配对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禁食 6h以上,应用利多卡因咽部麻醉,均不应用松弛剂及镇静剂。方法:应用PentaxFC24纤维胃镜,由同一人操作。小儿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诊断按照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试行)进行 [1],食管炎按成人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诊断 [2];胃十二指肠反流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蛙皮素对新生兔小肠粘膜双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方法 :用新生仔兔 2 4只 ,随机分为蛙皮素大、小剂量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 8只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小肠粘膜双糖酶活性。结果显示 :新生兔小肠粘膜芽糖酶、蔗糖酶及乳糖酶活性依次为 (6 8± 15 ) ;(5 2± 1 9) ;(16 0± 16 )U/g。应用蛙皮素则使其麦芽糖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 (P <0 0 1) ,乳糖酶活性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蛙皮素能够促进新生兔小肠粘膜芽糖酶及蔗糖酶的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的186例慢性胃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胃镜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胃镜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随机随访84例病例的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186例慢性胃炎患儿中,141例(75.8%)存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腹痛病程:1 d~2周36例(19.4%),>2周~3个月51例(27.4%)、>3个月~10 a99例(53.2%);疼痛部位:腹中上区85例(45.7%)、脐区52例(28.0%)、部位不固定23例(12.4%);伴随症状:恶心呕吐55例(29.6%)、纳差46例(24.7%)、嗳气31例(16.7%)、口臭21例(11.3%)、反酸12例(6.5%).Hp感染17例,Hp相关性胃炎与非Hp相关性胃炎患儿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胃镜镜下病变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相关性胃炎进行规范根除治疗后腹痛基本缓解;在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使用抗生素组与不使用抗生素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胃炎的腹痛病程相对较长,多为无明显规律的上腹部疼痛,可伴暖气、恶心、呕吐、纳差、口臭等症状;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镜下改变以结节为主,规范根除治疗效果好;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与使用抗生素无关,仅需给予保护胃黏膜、通便、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儿童偏头痛9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之一 ,在 6~ 12岁儿童中 ,偏头痛发病率约为 2 %~ 5 % [1] 。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偏头痛患儿 90例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男 4 0例 ,女 5 0例 ;年龄 8~ 16岁 ,发病年龄 5~ 12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 :1.反复发作性头痛 ,间歇期完全正常 ;2 .并以下 6项中至少 3项 :(1)一侧头痛 ;(2 )头痛为搏动性 ;(3)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 ,头痛时恶心或呕吐 ;(4 )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 ;(5 )有视觉异常先兆 ;(6 )有偏头痛家族史。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56例儿童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粘膜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取胃窦部粘膜行病理检查。结果:56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儿童,HP阳性34例(61.7%),其中40例慢性胃炎HP阳性21例(52.5%)。12例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10例(83.3%),4例胃溃疡HP阳性3例(75.0%)。病理检查胃粘膜正常HP均阴性,轻度浅表性炎症30例HP阳性16例(53.3%),中重度浅表性炎症及萎缩性炎症22例HP阳性18例(81.8%)。结论: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胃粘膜炎症越重HP感染率越高。HP的持续存在影响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生长抑素 (SS)含量及胃窦G细胞的密度 ,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DU)与三种胃肠激素分泌变化的关系以及血清GAS与胃窦G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阴性胃炎 2 3例、Hp阳性胃炎 2 5例、DU 19例 ,共 6 7例观察组的空腹血清GAS、血浆MTL、SS含量 ,以 36例正常儿童作对照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观察组 34例胃窦活检标本行G细胞密度测定。结果  (1)观察组GA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3 .0 0 3 ,P <0 .0 1) ,观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观察组S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5 .45 5 ,P <0 .0 1) ,DU的SS低于Hp阴性和Hp阳性的慢性胃炎 (P <0 .0 5 ) ;(3)观察组与对照组MTL差异无显著性 ;(4 )DU胃窦G细胞密度与血清GAS呈正相关 (r=0 .5 5 ,P <0 .0 5 ) ,与Hp阳性胃炎呈负相关 (r=- 0 .6 4,P <0 .0 5 )。结论 慢性胃炎、DU患儿存在血中GAS、SS分泌异常 ,其分泌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 ,定于 2 0 0 4年第 2季度在宁夏召开第六届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 :(1)各种儿童胃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 )儿童肝胆胰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3)肠道微生态、胃肠营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 .征文要求 :(1)内容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数据须准确无误 ;(2 )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 ;(3)请寄 80 0字的结构式摘要 (包括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和 30 0 0字左右全文各一份。 (4)请注明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5 )稿件请用Word格式 ,小…  相似文献   

9.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11月采用蒙脱八面石思密达 +替硝唑 +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 (以下简称三联疗法 )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 2 7例 ,疗效肯定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均经小儿纤维胃镜OlympusGIF -XQ2 0检查证实为胃活动期溃疡 ,距幽门 2~ 3cm胃窦处取一块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 (Hp) ,两项均阳性为Hp阳性 ,诊断标准按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诊断治疗推荐方案[1] 。以 2 0 0 0年 9月~2 0 0 2年 11月门诊和住院患儿 2 7例为治疗组 ,均为初诊病例 ,2周内未用过抗溃疡药物和…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液体相胃排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液体相胃排空功能与胃镜下不同表现的儿童慢性胃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胃镜下粘膜损伤表现将儿童慢性胃炎分为单纯充血水肿型(CEG)、伴球部糜烂型(GDBE)和伴胆汁返流型(GBR),采用胃窦体积法实时超声显像观察3型的液体相胃排空时间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EG型和GBR型胃排空时间[(92.0±10.1),(120.6±13.6) min]均较正常对照组[(52.8±8.3) min]显著延长(P<0.01);而GDBE型[(59.2±11.9) 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儿童慢性胃炎液体相胃排空存在不一致现象且与胃镜下表现相关。测定液体相胃排空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判断疗效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