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癔症(hysteria)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其中转换症状是指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处境)引起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种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一般患者都接受门诊治疗,因此家庭护理尤其重要。现将1例癔症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癔症是一种常见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的心因性疾病。现代医学亦称歇斯底里。此病多见于女性.绝大多效因精神刺激而发病。临床症状复杂而多变.其病理机制分为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两大类。笔者就精神障碍型癔症谈谈甘麦大枣汤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4.
孙红红  卞金玲  刘坤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81-981
癔病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西医认为其病因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其临床表现极其多样化,光怪陆离,可表现癔病性精神障碍、癔病性躯体障碍以及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例中学生癔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回顾分析了癔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出癔症发病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躯体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的多变性不符合器质性疾病的特点,暗示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青少年癔症的发生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癔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谭奇纹教授采用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本病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景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19-119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因素引起,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症。这是一类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癔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具有发作性、夸大性的特点,初发时常被当作危重患者送至医院急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心理暗示治疗癔症的疗效。方法电针涌泉、人中、百会、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穴,同时配合心理暗示治疗。结果 癔症分离性障碍治愈率为96.23%,魔症转换性障碍治愈率为75.68%,两类型治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类型总有效率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心理暗示是治疗癔症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0.
癔症,祖国医学尚无系统的论述,一般以郁证、脏燥概括之,时见有医者归入痫证之中,现代医学认为本症系在素质因素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其临床表现见多种精神和(或)躯体症状,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器质性基础,常突然发作,迅速终止,暗示治疗有效,临床中,癔症以意识障碍为多见,好发于青春期女性。  相似文献   

11.
癔症性瘫痪是功能性瘫痪,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肢体运动障碍,是癔病的肢体表现。癔病是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分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本病患者的心理脆弱、反应敏感,既对瘫痪非常恐惧,又怕治疗,不愿配合。癔症患者发生瘫痪时,表现可分为偏瘫,单瘫和截瘫3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癔症性瘫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观察恢复期癔症躯体障碍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癔症躯体障碍患者60例,采用中药逍遥散辨证加减联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针刺方式进行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结果痊愈22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恢复期癔症躯体障碍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癔症性精神病常由明显的精神因素促发,并且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而心理治疗的作用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1]。笔者应用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一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病人均系我院1997年4月~1998年1月的住院病人。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2—R对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②无躯体疾患无脑器质性疾病、无药物滥用;③排除其他精神疾病;④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35分。其中男12例…  相似文献   

14.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指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属神经症的一种,故又称为癔症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以及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尤其是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西医基本以心理暗示疗法以及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症农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笔者在临床每遇此症便求法于祖国医学,屡获良效,今将个人心得总结于下。1辨证治疗由于癔症多具有发作性,所以…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慢性精神病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中老年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评估、探讨其临床特点,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以2008年6月16日为时点,对精神科封闭病房年龄大于50岁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次数、病程、症状、诊断、合并躯体疾病诊断、用药情况、生活自理程度、家属探视频度、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进行调查。结果:73.0%的患者以阴性精神症状为主,躯体疾病共患率为68.3%,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占92.1%。生活自理缺陷者占57.1%,家属对患者关心严重不足。结论:慢性精神病患者躯体、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过梁针治疗癔症性瘫痪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管氏过梁针法治疗癔症性瘫痪68 例,治愈率95 . 59 % , 总有效率98 . 53 % 。探讨了管氏过梁针的学术特点; 总结管正斋老中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益母草合剂加味治疗难治性癔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母草合剂加味治疗难治性癔症12例南通市通济医院(226005)陶荣芬【关键词】难治性癔症中药治疗益母草合剂癔症是好发于年青女性的一种精神科临床常见病,该病多在一定素质基础上由精神因素所促发,临床表现多样。西医通常用安定等精神药物结合心理暗示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癔症性肢体瘫痪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本病采用传统的暗示疗法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病程较长者甚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作者于近10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程暗示法”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13例,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3例癔症性肢体瘫痪患者,初发患者8例,第2次发作5例。大多患者起病前均有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入院前经外院或本院门诊以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等方法暗示治疗失败者7例。全组1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14~59岁;单上肢瘫1例,单下肢瘫…  相似文献   

19.
癔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癔症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0例癔症患者分别进行躯体障碍的护理、意识障碍的护理、用药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干预.结果:症状完全消失75例,减轻3例,经2次治疗症状消失2例,随访1~14个月,2例复发.结论:癔症病人精心的护理,对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示临床医生使用一个简单、有效能及时诊断癔症的诀窍。方法:对病前有委屈、气愤、激动、窘迫、悲伤等精神因素刺激的病人,注意检查眼睛和眼球的表现。结果:成功地对12例病人作出明确诊断。结论:癔症病人发作时眼球转动这一表现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对癔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