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上的痛苦,引起焦虑和恐惧。适当的给予镇静剂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情,提高检查及治疗的耐受性。我们对150例胃镜检查患者术前实施异丙酚镇静/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艳 《河北医药》2014,(6):939-941
胃镜检查是临床上用于诊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具有检查快捷、创伤性小、直观性强等优势。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胃镜检查在经过咽部时会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引起被检查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因而在临床上存在着患者无法很好配合完成检查的问题。无痛胃镜检查是对传统胃镜检查的一种优化和完善,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而且舒适,检查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更少。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患者做无痛胃镜检查时感觉难受,并表示难以接受做再次检查。本研究观察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传统胃镜检查时间长,由于胃镜对咽喉部的刺激,患者往往有恶心、呕吐感,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部分患者检查时因呼吸不当有窒息情况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部分患者对胃镜检查有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检查和复查,也有部分患者检查时配合不当或自行拔管等导致常规胃镜检查失败。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能让患者在毫无痛觉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过程,解决了传统胃镜的弊端。四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于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共对367例患者实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无不适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操作者进行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镜检查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但其检查过程中,因刺激口腔及咽喉部常引起病人躁动、呃逆等反应,甚至因病人过度紧张引起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因此拒绝检查。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以丙泊酚应用于胃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本院内镜中心2008年4月~2009年7月收治的需做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的资料。结果:2008年4月~2009年7月在本科进行的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效果好。结论:和传统胃镜检查相比无痛胃镜检查更加人性化,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人性化的护理又能消除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以及检查后各种不适,使患者在胃镜检查的全程中都能安全,舒适。人性化护理在胃镜检查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良好地感受,也使操作者更好的进行检查,提高对疾病的检出率,让检查更加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958例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准确的方法。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与日俱增,但有些患者仍存在着很强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顾虑重重。对此,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对958例胃镜检查患者开始了胃镜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理护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淑梅  朱秀真  刘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53-2853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由于是侵入性操作。患者会有一定的痛苦,使许多需要检查的患者望而生畏。导致很多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无痛胃镜检查技术是在静脉麻醉状态下实施胃镜检查,检查时患者没有任何痛苦.检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术中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无痛胃镜检查的配合和护理,了解平均检查时间、检查过程中患者的镇静和舒适程度的变化,提高检查的准确性、降低复查率。方法 随机选出3989例患者通过对无痛胃镜检查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检查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和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30min的生命体征监测,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果 无痛胃镜的平均检查时间、检查过程中患者的镇静程度和舒适度与同期常规胃镜检查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查的准确性,降低复查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胃镜检查,为经胃镜顺次、清晰地对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等进行观察,同时能实行活体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的方法~([1])。临床消化内科患者多实行胃镜检查,而胃镜检查和常规检查有一定的差异,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方法,所以会使得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引发检查期间不良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我们经常建议有胃病的患者做胃液检查.有些患者问:为什么胃镜检查还不够,还有做胃液检查?下面就简要地介绍胃液检查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1.
肠镜检查不但能够早期发现肠癌、肠息肉等疾病,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对肠道疾病进行治疗。肠镜检查与胃镜检查一样,检查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否则,不但影响检查准确性,还会在检查过程中危害到被检查者的身体。  相似文献   

12.
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的全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的效果及全程护理。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术是在常规胃镜检查时应用一定剂量的镇静剂,使患者有一短暂睡眠过程,检查操作完毕,患者立即清醒如常,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的临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行胃镜检查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是消化道疾病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手段,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更恰当的治疗。结论胃镜检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范维 《重庆医药》2009,38(14):1843-1844
胃镜检查是消化系统常用的、最直观的检查方式,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常给患者带来咽部不适、恶心等刺激。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紧张惧怕,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检查或复查。为了减轻患者胃镜检查的痛苦,近年来国内开始采用无痛方法。本院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无痛胃镜检查,观察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人的身心影响及胃镜检查麻醉方式的选择问题.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法分成无痛组和普通组两组.观察患者术前情绪、术前、术中恶心、呕吐反应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无痛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普通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某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痛组要高于普通组.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恐惧感及恶心、呕吐症状,无痛组检查过程、心率相对平稳,但可引起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镜检查和黏膜病理检查以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方法将1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黏膜病理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为90.90%高于对照组的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胃镜检查较黏膜病理活检的诊断率较高,且使用范围较广,能够适用于不适宜或者不能接受活检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毛卫  刘敏 《贵州医药》2006,30(2):130-132
胃镜检查多在咽喉表面麻醉下进行,患者常有咽喉不适、咳嗽、恶心、呕吐等痛苦感,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及惧怕再次检查。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探讨有效的镇静药物在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我科应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行无痛性胃镜检查320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顺利进行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985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另对观察组作进一步的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的痛苦反映程度小、并发症少,顺利完成内镜检查。结论 检查前认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心理教育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检查术做到对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检查术后做好观察与指导,对顺利安全完成检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的胃镜检查因能直截了当的观察到上消化道粘膜的病变,并与GI、胃部B超检查相比,具有正确性高、方法简单、检查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之一。笔者对本院胃镜室自2001年07月20日~2002年10月28日进行胃镜检查的8951例患者的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胃镜检查属消化道疾病常规的诊查方法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加强,胃镜检查已经被视为大众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但因其入侵式操作对患者刺激较大,患者常会伴随着恶心、呕吐、不安、躁动等不适感,以致于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常常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承受不同程度的伤害[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胃镜检查方式发展成为无痛胃镜检查,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讨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药物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以及对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