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高龄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合并症、术中体位、术中低体温、局部潮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中,38例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7.94%,其中I期23例,II期14例,III期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BMI≥25 kg/m~2、术中低体温、术中出血量≥400 ml、手术时间≥2.5 h是高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围术期护理,以减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4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性损伤评估表评分分为压力性损伤组31例和对照组53例,采用手术压力性损伤登记表及基线资料问卷调查搜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分析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手术体位、局部潮湿、体位移动、术前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是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专项护理措施,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科手术病人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1 004例病人,应用"3S"手术病人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和筛查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发生皮肤颜色、皮肤形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578例为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占5.2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皮肤颜色和形态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时间、体质指数、受压部位皮肤、全身皮肤(低蛋白)、术前肢体活动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术中体温、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时间、受压部位皮肤是发生术中皮肤颜色、形态改变和压力性损伤的共同危险因素(P0.01)。[结论]骨科手术病人发生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涉及多个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评估,给予受压部位皮肤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6例,对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26例手术患者中共37例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29. 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 5 h)、麻醉方式(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80 ml/h)。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25 kg/m~2、手术时间≥2. 5 h、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80 ml/h为手术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如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疾病因素、手术麻醉因素;压力性损伤评分量表;术中病人潮湿、体温的变化、体位的摆放、护理材料、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以2016年—2017年在我院治疗的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对照组2 268例病人存在的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如病人因素、管理因素、人员因素、材料因素等进行分析,从而对观察组2 720例手术病人采取科学的评估体系、进行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和规范体位摆放培训、使用合适的体位枕及新型护理用具、注意保暖,保持干燥、完善交接班制度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皮肤受压状况,包括红斑、水疱、破损等不良反应。[结果]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皮肤的受压状况包括红斑、水疱、破损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认真分析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评估体系、进行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和规范体位摆放培训、使用合适的体位枕及新型护理用具、注意保暖,保持干燥、完善的交接班制度等,对每一个可能引起手术压力性损伤的环节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晓波  孙钰婷  刘培培 《妇幼护理》2022,2(11):2465-2467
目的:讨论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接诊60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及手术资料等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发生压力性损伤单因素,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与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年龄、BMI、麻醉方式及是否有压力性损伤史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手术耗时≥4h、举宫器使用不合理、手术床骶骨受压迫、术中低体温、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因素机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耗时≥4h、举宫器使用不合理、手术床骶骨受压迫、术中低体温、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为引起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很容易因为手术耗时长、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等因素而发生压力性损伤,为改善这一问题,应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尽可能降低此症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影响因素及预防性量表评估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儿80例,其中有9例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收集患儿人口特征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儿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手术体位、局部潮湿、麻醉因素、体外循环、约束带松紧度为导致手术患儿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中低体温、手术体位、局部潮湿、麻醉因素、约束带松紧度为影响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术中动态应用预防性量表评估,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PI)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制订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分析其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患者术中PI发生率为36.84%(42/11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手术体位、局部潮湿、术前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时段护理模式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38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将2018年11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42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三时段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表),比较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结果:研究组体位变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研究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d时,研究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三时段护理模式实施后,16名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时段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缩短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中体位变换时间,稳定患者术中体温,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提升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立华  钟桂兴  卢亚运 《全科护理》2021,19(19):2601-2607
目的:对国内外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相关研究,共14866例手术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9个危险因素与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关,分别是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术前Braden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体位、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及糖尿病史.结论: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对高龄、高BMI、Braden评分较低、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手术持续时间久、特殊体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术中出血多、术中采用体外循环及有糖尿病史的病人要尤为重视,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科学预防.  相似文献   

11.
王莉 《全科护理》2023,(24):3426-3428
目的:探析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拟定一般资料填写表,统计病人基线资料,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股骨颈骨折病人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90例中发生压力性损伤18例;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体质指数高于未发生组,术中无保暖措施以及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无保暖措施以及糖尿病是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保暖措施以及糖尿病是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OR>1,P<0.05)。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以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术中体温管理认知能力及行为方式对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认知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对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术中体温管理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的调查、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认知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护理人员对术中体温管理的认知能力评分为(74. 77±5. 34)分,其中对低体温并发症的单条目评分最高为(2. 62±0. 58)分,对低体温危险因素的单条目评分最低为(2. 34±0. 60)分;行为方式得分为(19. 56±4. 61)分。护理人员对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知识的认知评分为(13. 39±1. 76)分,其中术中压力性损伤外部危险因素的单条目评分最高为(0. 76±0. 18)分,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用的单条目评分最低为(0. 51±0. 0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理人员术中体温管理的认知能力及行为方式与压力性损伤风险知识之间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体温管理的认知能力尚可,但是行为方式较差,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性认知存在不足,同时体温管理的认知能力及行为方式对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认知能力存在明显影响,需提高认知水平,改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66%,其中Ⅰ期41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Ⅳ期压疮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5h、合并症如糖尿病、气管内全麻、侧卧/俯卧、出血量≥80ml/h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压疮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如糖尿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吴瑜婷 《全科护理》2021,19(26):3663-3666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病例资料、手术情况及体温波动情况,以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20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出现术中低体温49例(40.83%);不同年龄、手术室室温、心理因素、输液量、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以及心理因素是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使老年骨科手术病人出现术中低体温,需加强对症护理,通过控制术中低体温现象发生,提升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压力性损伤相关情况,根据检索结果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合2016版压力性损伤最新指南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观察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2017年7月—2017年12月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3%。[结论]针对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卫春景  闫丽萍 《护理研究》2013,(11):3666-3667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病人作为干预组.另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前两组病人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术后观察两组病人局部皮肤损伤情况.[结果]干预组局部皮肤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对病人进行个性化护理,控制手术室环境可有效减轻老年手术病人局部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观察并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行活体肝移植术的婴幼儿临床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析枕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接受活体肝移植的婴幼儿中,枕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6.4%(14/220)。术前枕部受压处皮肤与术中鼻咽核心温度差值0.7℃、术前枕部受压处与其术中外延2 cm处皮肤温度差值1.0℃、术前与术后枕部受压处皮肤温度最大差值1.0℃,分别是影响术后枕部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建议对活体肝移植术婴幼儿术前及术中枕部及其周围皮肤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必要时需要采取临床干预以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韩旭  范里莉  曹颖俐 《护理研究》2009,23(30):2757-2758
[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对手术病人进行压疮危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方法]应用Braden危险评估量表Braden scale评分表在术前访视中对手术病人4 831例从营养、移动力、潮湿、摩擦力、剪切力及感觉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制订既满足手术需求,又使病人舒适安全的体位摆放方案.[结果]经过术前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Braden scale评分,轻度危险(15分~18分)1 274例,占26.37%;中度危险(13分~14分)2 758例,占57.09%;高度危险(10分~12分)763例,占15.79%;极度危险(<9分)36例,占0.75%.[结论]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正确放置病人的体位、选用合理的体位护理器具、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以及保持病人体温、加强术中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白蛋白、ASA分级对骨科患者术后1期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325例骨科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将其分为1期压力性损伤组(n=31)和非1期压力性损伤组(n=294),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1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白蛋白、ASA分级差异。结果 325例骨科患者术后发生1期压力性损伤31例,发生率9. 54%;发生1期压力性损伤与不发生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年龄、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术中输血情况及皮肤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性别、麻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80岁、围手术期白蛋白35 g/L、ASA分级≥Ⅲ级、术中输血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1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1期压力性损伤组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低于非1期压力性损伤组,ASA分级Ⅲ级比例高于非1期压力性损伤组(P0. 05)。结论术后发生1期压力性损伤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较低,ASA分级Ⅲ级比例较高,围手术期白蛋白、ASA分级对骨科患者术后1期压力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外科病人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广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行外科手术的43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回顾病例分为压疮组和非压疮组,并对两组病例的人口学统计变量、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体位、麻醉时间、出血量、心功能分级、麻醉分级等潜在风险因素数据进行收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压力性损伤主要发生在心外科、神经外科和骨科。年龄、性别、手术体位、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心功能分级是外科病人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手术时间长、麻醉时间长、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凝血时间延长的手术病人应加强手术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