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国庆长假过后当地天气转好,市场成交活跃。由于新加坡出现一例“非典”患者以及人们担心“非典”在今冬明春再次流行,与防“非典”相关的药材走势转畅价格升。部分野生药材因货源限制价格坚挺。 党参近期价起伏不定,因距新货上市较近,市场起动较慢。北沙参市价10~12元(千克价,下同),走动转畅。与北沙参相比,南沙参的销量要少的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药市正步入交易淡季,加之预防“非典”使流动人员大大减少,以及北方正值“三夏”大忙时节等原因,本期药市较为冷清,药市价格明显疲软,多数药商感到生意难做。 参类品种因用季已过,走势疲软,与5月份相比,价格有所下滑,目前64支红参售价105~110元(千克价,下同),小抄70~75元。北沙参市场货多,走销缓慢,色白、条大优质货售价  相似文献   

3.
5月,三棵树药材市场已全面进入销售旺季,客商剧增,人气十足,南北品种交易频繁,投交顺畅,产销两旺,销售量和销售额同比上升4成,部分品种价格直线上升。各类品种走势特点为:清热药大起大落,野生品持续走强,地产品种升多降少,调料类低价徘徊。具体走势点评如下: 清热药大起大落。2003年初,原本走势平稳的清热解毒药材,在广州发现“非典”后,30多个品种价格平均上涨1倍以上,3月底又跌回至原价,一直稳定到4月上旬。自4月中旬以来经媒体报道全国一些省份相继发现“非典”并发布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逢用药旺季的中药材市场,交易如常,零星货源走动尚可,大货交易依然不畅。市场价格基本平稳,难见波澜。同时,大部分药材的价格属合理偏高的价位,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货源供应稳定有增,使更多品种的价格趋于合理化。人参产新初期价升,产新后期价落。近期市场货源走动缓慢,价格趋滑。同时,2007年的人参出口较2006年同期大幅减少,人参需求萎缩,价格欲升难升。现小抄品70元(千克价,下同),红参直须65~68元。党参价格反弹2元后大货走动欠畅,很多前期被套的商家打算不赔钱就出售,庞大的库存压抑着价格的上升。短时间内,党参价格再升困难。北沙参产新…  相似文献   

5.
4月中下旬,中药材市场一改往日的疲软态势,市场成交火爆,用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中药材品种价格普遍上涨,且价格升幅较大,部分在预防“非典”的处方中没有涉及到的中药材品种也乘机涨价。进入5月份,由于政府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平抑药价上升和人们对预防“非典”的认识逐渐走上理智,人为炒作力度降低,盲目跟风者减少。进出药市购销的人员大大减少,加之部分药材即将产新等原因,药市交易量大大降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已难觅踪影,价格上升的药材又大幅度下跌。具体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气转凉,市场进货日渐增多,市场走势平稳,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现象已少见。秋季产新的品种不断入市,其价格也有起伏,部分药商也对产新的品种给予关注。 太子参近两个月变化较快,产新后价跌至14元(千克价,下同),后又升为16元,目前市场货丰走势平稳。北沙参价5元,据调查团2000年天气干旱,北沙参产量将会比往年  相似文献   

7.
本期进入伏天,气候炎热,往年正是中药材销售淡季,2003年因“非典”时期歇业一个多月,又因亳州市场停业整顿,外来客商增多,市场显得异常活跃,零星货、大宗货交易均频繁。大部分药材价格平稳,时值产新的野生品种来货量不及往年,价坚销畅。  相似文献   

8.
时值深秋,药材市场少数品种价格上升,多数品种出现回落,尤其是在淡季热炒的品种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药市显得异常的清淡。“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在2006年显得尤为突出。红参价格经过产新时的小幅波动后,现趋平稳。党参受天气影响产量减少,虽面临产新,但价格不稳定。北沙参已产新,产地价降,市价随之出现下降,河北产统货价为15~17元(千克价,下同)。2006年产量较大,其价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地产玄参提前产新上市后,因降价过猛,走动较快,促使价格回升0.5元,统片价7.5~8元。樟树药交会结束后,三七价格略显下滑,主要是大支头价格下降,以8…  相似文献   

9.
9月,秋高气爽,然而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开朗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非典”疫情,使得人们刚刚松弛的心弦又绷紧了。药材市场也快速作出了反应,部分与“非典”有关的中药材价格在慢慢上涨。北沙参从13元(千克价,下同)升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市场进入旺销季节,批零交易持续活跃,价格上升品种增多,但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行情如下: 进入3月,党参走动由畅转平,价格也相对稳定下来,潞党14~16元(千克价,下同),纹党12~14元,白条党16~18元。北沙参自春节开市以来走动平稳,市场上新货不多,但陈货入市量增加,价格稳于7元。太子参因距产新时间不长,商户都积极出手销售,怕产新后价再下滑把货压在手中,但是市场上太子参的走势仍旧缓慢,价  相似文献   

11.
本期禹州药市小批量交易不太活跃,但大货走动却较为顺畅,市场药价大多较为稳定,少数品种波动较大。 时值冬季,补益类药材继续走畅,价格微升。北沙参走畅,价格较前期上扬1元(千克价,下同),统货要价11元左右。南沙参市场需求增加,走动转畅,市价升为9元左右。玄参市场货源不多,由于前期价升过快,市场商户大多以销定购,不存大货,目前销势顺畅,市价暂稳于4.5元,预计后市价格仍有续升的可能。太子参近期市场销售一般,价格暂稳于20元左右,由于本品市场货源较多,其价续升的可能性不大。丹参正值产新上市时期,由于2003年全国种植面积不大,加上部分产…  相似文献   

12.
进入7月份,因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多数药材易发生霉变、虫蛀。所以近期药市交易略显不畅,多数药材销势略显疲软。但近期市场固定经销商到药材主产地吸货者增多,党参、当归等有大货进入市场。 党参不断有货源从产地进入,销势不快,价格基本稳定,潞党14~15元(千克价,下同),纹党16~18元,白条党19~21元。北沙参市场货源多,加之在夏季不宜保管,走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各类药材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药价“聚焦”依然是“降多升少”。市态应旺未旺,市场持续清淡,上市人数减少,药材走动仍是趋于小批量或零星。主要药材市场动态如下: 当归产新上市价格未跌反升。入冬以来,当归头(片)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统选归头由2002年11月中旬的22元(千克价,下同)突升为25元,下旬升为28元,到了12月份升为33~35元,2003年1月上旬又涨为38元。20~30头有沽40元,较2002年同期上升81.81  相似文献   

14.
安国药市药材销售进入初冬旺季,小批量成交活跃,地产中药材产新购销两旺,大货交易略清淡。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地产药材市价复苏,慢慢走出低谷。中药材种子经营升温,部分种子市价暴涨。 党参市价下滑,内蒙和甘肃党参大面积丰收,货滞价落。北沙参产新初期受鲜沙参出口拉动,市价由4.5元(千克价,下同)升到9元,大批量上市后又回落至6元。山东和内蒙  相似文献   

15.
进入夏季,安国药材市场交易依然清淡,预防“非典”的药材品种也随之划上句号,人们不再幻想涨价,只是急售手中预防“非典”的药材,无奈市场少有商购货,药价一降再降,大部分品种基本回落至“非典”前价位。本期市场行情如下: 贯众随着“非典”得到控制,价格直线下滑至1.5元(千克价,下同)的低价也少有人问津,对  相似文献   

16.
进入3月份以来,市场交易显得比较活跃,价格上升的品种明显增多,价格下降的品种较少. 麦冬是春节过后市场上的热点品种,该品是常用中药,2004年底四川产麦冬统货价稳定在17~19元(千克价,下同),湖北产统货价在18~20元.2005年市场开市的当天麦冬价就上升2元,3月上旬湖北产市价已升到32~35元,四川产价升到31~33元,此价位已达到近10余年来的最高价.临近产新价格却大幅度上升,这不能不令人怀疑有人为在操作,虽然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人在关注和议论该品种,但市上商家多谨慎入手,大家多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夏天气候反复无常,今夏的药市部分药材价格升升降降,令人难以捉摸。进入6月份,由于国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非典”疫情得到了及时控制。对预防“非典”的药材需求减少,加上人们从盲目中走上理智,前两个月车水马龙的景象已了无踪影。大部分价格上升的药材又大幅度下跌。具体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气渐冷,市场货源走动转快,多数药材价格比较平稳,没大升大降的品种。按惯例市场将步入交易旺季,不少药商都期待着药市的繁荣。北沙参目前正值产新上市,不过市场没有大货走动,中小批量成交也不频繁。本期价格稍有下滑,现统货市价在10~12元(千克价,下同)。当地丹参种植面积近几年减少。目前统货市价6.5元,市场上小批量走动较多,有商关注后市。当地近期从河北、山东东部等地购买种苗欲大面积发展种植。白术价格仍然坚挺,浙江货价格在28元,地产货价24~26元。近期白术种苗行情一路上涨,有人前去安国购买种苗,据说价已升到10.4~10.6元。…  相似文献   

19.
立冬已过,药材市场交易繁忙,冬令滋补类药材开始畅销,大部分药材价格比较平稳。 近期红参价格相对稳定,货源充裕,小批量走动顺畅,64支红参市价100~105元(千克价,下同),小抄80元北沙参价格升势已经趋于稳定,求购者仍然不断,市场交易价7元。南沙参市平价稳。前段时间太子参人气较旺,价格节节攀升,价高时曾达28元,药商纷纷求购,短时间内市场货源紧缺。随着货  相似文献   

20.
“非典”过后的药市交易较为冷清,清热解毒品种由于“非典”原因使市场多数品种库存薄弱。一些产新上市的品种价格仍在下滑,产地来货不少,如金银花、车前草、冬虫夏草、夏枯球、白花蛇、半枝连、蛇床子等货源较多,走动缓慢,野生品种仍是货源较紧,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品种走势如下: 冬虫夏草未产新时,市场青黄不接,价格仍是居高不下,青海产3500条突升为17500元(千克价,下同),2000~2500条市场货源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