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电图检查和监护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心电图,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心电图,为遏制病情恶化、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这对于护士(尤其是监护室护士)的心电图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洁  何红贞  唐玮 《当代护士》2006,(7):109-111
目的为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治疗、抢救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甲医院44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护士、高学历及高学历同时高职称护士掌握程度较好;非专科护士、低学历、低职称以及年资在25年以上的护士掌握程度较差。结论护士对心律失常的掌握程度较大地影响着病人病情变化的客观信息,而主观原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强化重要性的认识是最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的心电图受训及技能水平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电图检查和监护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心电图,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心电图,为遏制病情恶化、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这对于护士(尤其是监护室护士)的心电图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是一种挑战.为了解当今临床护士的心电图技能水平能否胜任职业角色发展的需要,作者对2所医院不同科室的148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心电图水平测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内科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及识读异常心电图知识的情况,并针对其中的薄弱之处采取对策,让护士提高识读异常心电图的能力,保证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心内科5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从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及意义、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识读分析及临床意义等3个维度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对心电图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加针对性的培训及实践提高了低年资护士3个维度的心电图知识水平和识读异常心电图的能力,保证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脏科护士对常见心电图的识别情况,探讨影响心脏科护士识别常见心电图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0名心脏科护士常见心电图识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科护士常见心电图总体识别情况为33%~82%。其中职称、护龄及心脏科工作时间和心电图识别情况相关,98%的心脏科护士希望获得心电图知识的培训。结论:应该关注心脏科护士对常见心电图的识别能力。对于心脏科护士,在提高基础护理能力的同时,应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以更好地适应优质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并了解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对低年资护士正确识别各类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调查选取我院2018.10-2019.10综合内科工作的36名低年资护士为调查对象,按等比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名,传统教学模式用于对照组,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用于观察组。学习前及学习后对所学内容及主观能动性进行考核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学习后观察组对心电图识别的正确率(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54.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分数均值分布介于 3.83~ 5之间,对照组介于3 ~ 4.33之间。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对各类异常心电图识别的正确率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此教学模式对于临床学习的应用效果颇佳,高学历的护士更能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内容的扩展和发展,此教学模式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的识别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电图是简单而方便的无创性检查。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并能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检查必不可少,是快速诊断、及时抢救的关键,护士长期守护在患者的病床旁,做国病情变化的直接观察者,掌握心电图的识别技能与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重点介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对病人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疗养院护理业务范畴,加强护理业务培训,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确保疗养安全,针对疗养院收容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老年人居多的现状,确定将护士掌握心电图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及临床诊断作为疗养院急救技能培训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凡在门诊和临床科工作的高年资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和部分即将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任务的护士。 1.2 方法 1.2.1 普及基础理论 为使护理人员掌握心电图理论,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心内科及介入导管室护士心电图识别能力及术中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理论授课及模拟训练对心内科及介入导管室护士52名护士进行3个月心电图知识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分、辨图正确率、术中对心电监护仪上异常波形识别率及医师对护士术中配合的满意度评分别为(93.47±6.82)分、90.38%、92.31%、(90.43±5.42)分,分别和培训前的(66.42±7.54)分、63.46%、59.62%、(58.46±6.81)分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知识的系统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护士对心电图的识别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心内科护士对心血管疾病不同诊疗方法的知晓情况,为专科知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17名心内科护士关于心血管疾病不同诊疗方法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冠心病基础诊疗中,93.0%的护士掌握心电图、心脏超声和24 h动态心电图的操作方法,68.7%的护士掌握运动平板的诊疗方法;在现代诊疗中,94.9%的护士掌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OCT)、血管内超声(IVUS)和干细胞移植介入诊治项目知晓率低;在心律失常基础诊疗中,对心房食道调搏术、电生理检查和Ensent 3000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强培训心内科护士掌握心血管疾病不同诊疗方法,以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在职护士的心电图识别及监护能力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2016年参与心电图识别及监护能力培训的5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沿袭传统集中授课模式。2017年参与心电图识别及监护能力培训的65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应用翻转课堂培训模式。对两组学员的课后理论考核和教学方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翻转课堂培训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1)。教学评价中,除了"培训主题有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对培训方式满意""培训时间适宜""对老师的授课技巧满意"4项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翻转课堂模式能提高在职护士心电图识别及监护能力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是临床最基本、最便捷的检查方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心电图仪器越来越小型、轻便、多功能,并由体表常规心电图衍生出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各种床旁心电监护、远程心电图等,心电图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频繁,对临床医生心电图技能的要求更高。心电图是临床医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临床医学学生心电图基本知识的教学是融合在  相似文献   

13.
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护士应掌握与病人沟通交流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常用的技巧,这些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远强 《当代护士》2021,28(10):98-99
目的 调查急诊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优先实施心电图检查并判读心电图,由分诊护士启动心梗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7年至2019年某院急诊分诊护士在甄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流程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比2017年至2019年持续质量改进效果,选取2017年至2019年在急诊确诊为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案例总数106例.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收治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在分诊时给予分诊二级候诊,急诊分诊护士对胸痛胸闷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然后请急诊医生判图,符合心梗绿色通道按绿色通道流程完成.研究组在就诊时,急诊分诊护士在5 min内对患者完成心电图并判读心电图,符合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由分诊护士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完成急诊绿色通道部分.比较两组患者的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时间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时间:(2.38±1.78)min、球囊扩张时间:(11.81±3.12)min、PCI耗时:(68.33±14.98)min.对照组心电图时间:(21.96±20.60)min、球囊扩张时间:(13.52±2.79)min、PCI耗时:(120.63±39.92)min.结果 表明,在心电图时间、PCI耗时、球囊扩张时间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分诊护士对胸痛患者优先做心电图并判读心电图,可以明显提高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检出率,进一步降低急诊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风险,特别是缩短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明显改善绿色通道启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的识别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是简单而方便的无创性检查 ,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 ,并能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必不可少 ,是快速诊断、及时抢救的关键。护士长期守护在患者的病床旁 ,做为病情变化的直接观察者 ,掌握心电图的识别技能与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重点介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对病人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6.
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许英  金丹  顾群利 《护理学报》2009,16(10):13-15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以提高其护理能力和治疗、抢救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对60名护龄≤5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组88%-98%的低年资护士掌握正常心率范围、正常心电图波形和心电监护仪操作方法;对心率的报警界限设置、常见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掌握最差,掌握率仅32%、35%、38%。不同学历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护士对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程度不甚理想。应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教育,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其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程度,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调查分析护士心电监护技能低下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护士心电图识读能力、心电监护操作的合格率由改进前的76.67%提高至100%,遥测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合格率由改进前72.73%提升至98.41%。结论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某医院护士对《护士条例》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院护士对《护士条例》的认知程度。方法对于60名不同年资的护士进行《护士条例》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护士对《护士条例》理解与掌握的情况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多数护士尚未接受较系统的培训,《护士条例》中有些条款难于掌握、操作性不强等。结论应加强对《护士条例》的深入学习,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采取贯彻与落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往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工具,是沟通护士与病人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同时,语言是护士的心声,它对人的健康心理及整个机体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那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常常会在人们的心理上激起强烈的反响,留下深刻的痕迹。病人可以通过语言来评价护士的工作,通过语言来感受热情和冷漠,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表现,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护士要掌握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0.
对责任护士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自身两方面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自行设计2份问卷分别调查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自身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结果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于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评价标准基本一致。结论责任护士适合由具备护师职称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同情心,还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解决护患纠纷的能力以及对各种药物的掌握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