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从中医学分析,多属寒湿滞留,筋骨损伤,下焦湿热,肾元虚弱所致。患者潘××,女,44岁。素有腰痛史。近5天来夜卧水泥地后腰痛发作,且逐日加重。今痛甚,伴恶心,不能步行,由其子背来就诊。检查:腰椎压痛,其右旁腰肌也压痛,右大腿不能伸直,右直腿试验45°。脉细小,苔薄白。诊断:腰痛(寒湿阻络型) 治疗:先针内关(右)补法,使针感向上肢扩散,针后自觉胸部舒适,恶心、胸闷即  相似文献   

2.
任××,男,50岁,工人。1982年6月11日,门诊以“全身性药物性皮炎、右下肢抓伤感染”收入吉林省通榆县医院外科病房。自述发病前因喷洒六六六粉,近四天开始全身起红疹,奇痒,伴心烦、躁动不安,右下肢因瘙痒难忍而抓破。查体:体温37.4℃,球结膜轻度充血。全身皮肤均有散在猩红热样红色小丘疹,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右小腿外侧有2×2厘米大小溃疡,周围红肿,有压痛但无波动感,边界  相似文献   

3.
陈××,男,19岁。1984年7月18日上午11时就诊。患者于19小时前右手掌被眼镜蛇咬伤,急诊入院。刻诊:右上肢麻木疼痛,伴发热恶寒,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喉痒咳嗽,恶心,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瞳孔散大,言语不清,呼吸气紧,咳吐白色粘痰,不欲饮食,腰痛,二便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伤口闭合变黑,周围皮肤红肿起泡,右腋淋巴结肿大。此为蛇毒入里攻心。宜内外合治,针药并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3岁,2014年4月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全身泛发紫红色扁平丘疹伴瘙痒半年,加重1个月。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扁平苔藓,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半年前胸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再次复发扁平苔藓,全身可见多处粟粒大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部分皮损融合成斑块,形成苔藓样变,未见明显肿胀、水疱。诊断为扁平苔藓。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取直径为0.4mm的细火针,于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后迅速垂直点刺局部皮损处,皮损面积稍大的可中心点刺1针,周围各点4针。背部皮损用相同方法治疗,3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次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结痂脱落后,皮损变薄,颜色由紫红色逐渐接近正常肤色,随访1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刘××,男性,58岁,1985年3月14日住我院骨科家庭病床,住院号:286。患者右侧腰痛10余年,痛有定处,痛势较剧。近2年来疼痛加剧,难忍时每将硬物置腰上令人坐之方可求得暂缓。同时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5年,常有心悸,活动后气促。入院时其腰痛如折,累及右臀、右大腿外侧,伴心悸,活动后气促,头痛寐差。查:腰部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本文就一例线状银屑病患者举例,其右上肢红色斑丘疹伴瘙痒两年。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质连续性角化不全,钉突延伸较规则增生,乳头区血管扩张不显著,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线状银屑病,并进行辨证治疗,以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汗斑多由风湿之邪侵入毛孔,气血凝滞,毛孔闭塞所致,好发项、胸,背,两臂之外侧,游走不定。笔者采用内、外同治法,治疗6例均痊愈。举验案如下:史××,男,24岁,1985年7月18日初诊。1982年3月腹部两胁铜钱大两块突然变红微痒,半月后蔓延胸背及上肢,局部色紫,治疗无效。治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内服胡麻丸(胡麻20克 苦  相似文献   

8.
舒×,女,6岁。1989年11月17日因右上肢及双下肢瘫痪一月余伴失语入院。患儿一月前,相继出现发热恶寒,右侧肢体及左下肢活动障碍,不能言语,即入省内某医院住院治疗,CT检查示:Moya(烟雾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予激素等对症处  相似文献   

9.
冯××,男,37岁。1990年4月13日诊。全身痒,伴发皮疹6天。体检:面部、躯干、四肢均泛发红斑、丘疹、风团样皮疹,伴有抓痕。划痕试验(+),其他(-)。否认过敏  相似文献   

10.
何××,男,36岁,干部。10天前患感冒,发热头痛,3天后上述症状悉减,但晨起右肘关节突然剧烈疼痛,屈伸不利,服药罔效。1981年9月8日来本院就诊。刻诊:右肘关节屈曲成60°角,肱二头肌腱和桡侧腕长肌腱绷紧如弦,肘关节屈伸、转动均受限,触之则痛剧,舌质红、苔白腻微黄,脉象弦滑。治疗经过:开始用体针治疗,取曲池、曲泽、手三里、外关、养老、内关、合谷等穴,经三日治疗,获效甚微。即改用头针疗法,取头部左侧感觉区中2/5,用28号、2.5寸长的毫针,以30°角左右,刺入帽状腱膜下。当针刺达一定长度,将针捻转1分钟  相似文献   

11.
陈××,男,51岁。1988年12月28日诊。一月前长途旅行受凉后,右下肢后外侧出现刀割样疼痛,阵发性加剧,夜间尤甚,伴头晕,腰膝酸软。中西药治疗效不佳。刻诊:表情痛苦、跛行,双下肢不能伸直,坐骨神经走行处压痛明显,直腿压膝试验强阳性。取穴;坐骨神经、臀、膝、趾、脑午、神门、肝、肾。方  相似文献   

12.
张×× ,女 ,19岁 ,农民 ,住院号 14 5 6 2。因右面肌发紧 5年 ,伴面肌萎缩、挛痛 1年 ,加重 1月 ,于 1993年11月 3日收入我科。查体 :右面部皮肤干燥 ,毛孔小 ,右侧面肌明显萎缩 ,右眉棱至前额角有“刀痕”骨性凹陷 ,该处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右眼球略突出。鼻梁右歪 ,右鼻孔明显小于左侧。无面瘫体征 ,右颜面痛、触觉稍减退。其它系统检查均阴性。脑电图示 :阵发性活动异常。中医诊断 :面痿、面痉 (寒湿阻络 ) ;西医诊断 :面偏侧萎缩症。以针灸加中药治疗。针刺颧、下关为主穴 ,辅以颊车、地仓、迎香、合谷等 ,采用浅刺多针之法 ,留针…  相似文献   

13.
<正>1 病历摘要李某,女,30岁,校工。已婚,育有一女。就诊日期:2014年4月20日。主诉:右下肢胀痛不适2年余。病史:患者自述由于分娩后居住环境潮湿出现右下肢沉重不适,莫可名状,曾针药并用治疗数月罔效。现症见:患者右下肢沉重,胀痛不适,以膝关节尤为明显,自觉右腿比左腿长,阴雨天患肢发凉,寒至骨髓,右小腿前外侧(足阳明胃经循行处)胀痛,伴皮肤瘙痒,每于夜  相似文献   

14.
朱××,男,47岁,干部,1987年10月就诊。左手无脉伴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余。2年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和无脉症。经治疗心律失常愈,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然而无脉症仍未治愈。主诉:左上肢发凉,气短,眩晕,纳差,全身  相似文献   

15.
王××,女,34岁。农民。83年4月20日入院。住院号:10149。自述81年患肺结核,经治半年即愈。不久后感右侧肩关节周围酸痛,并相继出现头晕、乏力,颈项、肩背酸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大医院诊为“颈椎综合征”,用中西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效不显。近二十天来,上症明显加重而收入病房治疗。现症:两锁骨下剧烈疼痛,上肢发冷发麻,不能劳动。伴午后低热、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两目昏花。检查:面色(白光)白,神倦懒言,舌质淡,苔薄白,左脉微细欲绝,右脉搏动消  相似文献   

16.
跗阳穴 ,位于足外踝后昆仑直上三寸。隶属足太阳膀胱经 ,又为阳跷脉郄穴 ,笔者临床应用跗阳穴 ,对诸多病证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 :1 配伍头针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遗下肢瘫痪  杨×× ,男 ,6 2岁 ,退休干部。 1999年 5月 10日初诊 ,该患者于 3月 2 8日脑出血 ,经内科治疗 ,现病情温度 ,血压 145/95mmhg ,神志清楚 ,但口歪而言语蹇涩 ,右侧偏瘫 (肌力“0”级 )脉弦。治疗当通经活络。取穴右侧跗阳穴配以焦氏头针左足运感区及左运动区 ,每日 1次。针四次后 ,右下肢肌力恢复至三级 ,右上肢肌力恢复至二级 ,针刺 10日后可扶拐自己行走。 …  相似文献   

17.
马×,女,24岁,1992年12月31日就诊。10余年来每逢冬季天冷则双手背、足背、膝部等处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及红斑,洗冷水后加重,夜间搔痒明显,直至天气转暖方渐消。经上海××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寒冷性红斑。迭经西药内服外用均无效。取双侧血海穴,直刺1寸许,进针得气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有强烈酸胀感。留针30分钟。当晚痒感明显减轻,2天后斑疹已基本消退。继针血海(泻法)、足三里(泻法)、三阴交(平补平泻法)以巩固疗效。至今2周余,即使洗冷水后手背斑疹搔痒亦未再出现。10余年之疾,仅针治2次取效。针刺血海治疗寒冷性红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瘙痒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由于剧烈瘙痒可影响健康和工作学习.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对于痒的辨证与用药,陈述管见,请予指正.辨证(一)风痒:痒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头面、耳、鼻等处,甚至遍布全身.痒感颇重,以致难以忍受.偏于热,痒感常是突然发生,并能见得形如针帽大至粟米大的红色丘疹,搔破则有少许鲜血渗出,随破随收,结有血痂,很少有化腐现象,遇热燥痒更剧.若被凉风吹拂,痒感则又稍有缓解.偏于寒,痒的部位主要在头面、耳廓和手足等暴露处.其痒感发生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郊区黄××,男,60岁,农民,素体健。突患奇证:平卧如常,俟坐或站起,便觉有一股气流自左外踝处沿小腿外侧向上冲去,同时,左环跳处也有一股气流沿左大腿外侧向下冲去,至两股气流在膝外侧处会合后,左下肢便酸胀,疼痛难忍,被迫跌仆在地,平卧一时方可恢复正常。叠经针、药及理疗等法治疗,罔效。至1980年夏季,已患五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疾病。俗称“缠腰火丹”。笔者利用磁圆梅针的磁场效应和针刺效应,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例1] 徐××,女,52岁,工人。1992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右侧腰部起水疱2天,痛甚。2天前右侧腰部抽疼,继起红色小丘疹,火灼样疼痛,后丘疹变水疱,刺痛甚,彻夜难寐。查:右侧腰部、胯部起集簇状小丘疹3处,胯部绿豆大小水疱10余个,皮损基底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