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液体栓塞剂Onyx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液体栓塞剂Onyx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8例脑AVM患者,其中1例病例行二期治疗,共施行9次栓塞.结果 2例患者达到了影像学治愈,2例患者血管团缩小80%~90%,残留病灶术后1个月行γ-刀治疗,3例畸形团缩小50%~70%,1例患者仅栓塞45%.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Onyx具有不粘管,弥散性能好,可控性强等优点,可提高脑AVM的栓塞程度,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AVM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Onyx胶栓塞治疗,而对照组给予NBCA胶栓塞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栓塞率≥80%比率、复发率、平均体积缩小、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率≥80%比率、复发率分别为87.5%(42/48)和0,对照组为66.7%(32/48)和12.5%(6/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体积缩小、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5±2.9)cm3、(25.4±4.9)h和(15.8±1.9)d,对照组为(9.6±2.4)cm3、(25.9±4.6)h和(16.2±1.8)d,两组平均体积缩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2%(2/48),对照组为10.4%(5/4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yx胶栓塞治疗能明显改善CAVM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操作与安全性。方法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9例脑动静脉畸形,分析介入手术栓塞操作相关注意事项。结果7例患者中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消失80%以上4例,50%-80%之间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肢体麻木者1例,24h内继发出血1例。结论术前仔细研究病灶血管构筑,制定栓塞方案,术中耐心操作,应用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较为安全、畸形血管团栓塞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 3例 ,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 ;4例脑动脉畸形 1次性栓塞彻底 ,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 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观察术后即时栓塞效果,并随访1年,统计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填塞完毕后造影,Ⅰ级栓塞26例,Ⅱ级栓塞8例,Ⅲ级栓塞3例,有效栓塞率91.9%。术中2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患者术中载瘤动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8.1%。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动脉瘤复发4例,复发率10.8%。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能提高动脉瘤的即时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不同时期采用的不同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各18例,第1组患者采用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第2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第3组采用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应用支架置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及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塞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塞组(11.11%)及单纯应用支架置入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塞及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BAVM)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BAVM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4例BAVM完全消失,6例BAVM消失>90%,3例BAVM消失80%~90%,1例BAVM消失<80%,占6.25%.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未再次出血,无相关并发症.14例随访患者均无死亡,13例临床症状好转,3例术后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明显.7例患者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5例BAVM及动脉瘤未显影,2例BAVM有较少残留.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3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7.5%,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良好率85%,轻残率10%,重残率5%,无植物生存和死亡。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1例偏瘫,经治疗后治愈。头晕、头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缓解。随访10个月,均无再出血,23例患者载流动脉通畅,瘤体栓塞完全,尚无复发。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完全栓塞率及其预后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分成早晚期治疗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内的栓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栓塞情况、预后的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1)早期治疗组中,44例患者为完全栓塞,5例患者是大部分栓塞,1例患者是部分栓塞,完全栓塞率为88%;晚期治疗组中,25例患者为完全栓塞,13例患者是大部分栓塞,12例患者是部分栓塞,完全栓塞率为50%;(2)早期治疗组中,有2例为脑梗死,2例为下肢静脉血栓,3例为脑积水,2例为破裂再出血,5例为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8%;晚期治疗组中,有8例为脑梗死,6例为下肢静脉血栓,5例为脑积水,3例为破裂再出血,10例为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4%;(3)早期治疗组的GCS评分为(13.2±1.8)分,Barthel指数为(82.8±7.8),晚期治疗组的GCS评分为(13.9±2.0)分,Barthel指数为(70.5±5.5)。结论 早期的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完全栓塞的程度较高,且预后较为明显,为颅内动脉瘤预后治疗首选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40例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患者,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并予以合理护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治愈16例(40.0%),显效20例(50.0%),有效4例(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并应用合理护理方法具有较为明显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13例患者的严密观察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穿刺部位的护理观察。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62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62例患者共66个颅内动脉瘤,100%完全栓塞43个,95%栓塞14个,90%栓塞4个,80%栓塞3个,〈80%栓塞2个。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为五级的患者49例,四级11例,三级1例,二级1例。本研究中,3例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复查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过大,遂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瘤再次出血,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经治疗后,所有患者中出现并发症4例(8.33%)。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随访半年比较,随访1年患者的PF、RP、RE得分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20例,18例致密栓塞,2例大部分填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肯定,正确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