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心反射早在1908年由Aschwer和Degnini首先报道。以往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眼心反射作过一些描述[1,2],并且认为15a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成人,全麻多于局部。而严重眼心反射也可导致死亡[4]。我们综合国内诊断眼心反射阳性标准并加以分级,同时深入分析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这对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从1990年1月~1997年6月对93例全麻儿童眼肌手术中眼心反射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回资料和方法I.1对③93俩[JIat中.男74例.41(例,年龄2~工Za,平均6士1.24a。其中共同性内斜42例,共同性外斜25例…  相似文献   

2.
62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报道了心电监护下62例斜视手术中的心电图所见。其中40例为氮胺酮全麻,术前肌注阿托品,眼心反射阳性率为22.6%。局麻22例,用2%利多卡因局麻,加0.5%地卡因表面麻醉,眼心反射阳性率为83.7%。全麻眼心反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局麻。说明斜视手术时,使用阿托品和氯胺酮作为术前和麻醉用药可以预防或减轻术中严重的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3.
斜视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勾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全麻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局麻,无论患者是全麻还是局麻,球后麻醉均可有效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有效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眼肌手术时发生眼心反射,国内外均有大量报道。但关于双重睑手术时发生的眼心反射未见报道。我们於1991年3月—9月对100例双重睑手术者进行了术前及术中的心电图检查。其中91例为缝线法、9例为切皮  相似文献   

5.
1908年Aschner和Dagnini首先描述眼科手术时发生缓脉及心脏功能改变称为眼心反射。国外曾有报道斜视手术中因严重眼心反射而死亡者。从此眼心反射渐为医务人员所重视。眼心反射最常发生在眼肌手术和网膜脱离手术,眼球摘除后,直接压迫眶内容可发生,但双重睑术后拆线引起眼心反射不多见。我院眼科门诊于1981—1986年共行双重睑手术728例。拆线引起眼心反射者18例占同期双重睑手术总数的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麻下342例儿童斜视矫正术的眼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视为儿童眼病中的常见病,能引起弱视和无立体视。由于儿童时期眼的可塑性大,斜视矫正术后不仅可改善外观还可通过训练建立立体视。由于儿童不合作,大多需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而全麻下的眼位呈休息状态不同于术前检查的眼位,给术中观察眼位判断手术效果带来困难。为探索全麻下儿童眼位变化的规律,从1982年起对全麻下儿童斜视  相似文献   

7.
眼心反射于1908年由Aschwer和Deginim首先报道,眼心反射为加压眼球或牵拉眼肌心率减慢10—11次/分,合并胸闷,心跳骤停等不良现象及后果,由于有导致死亡的报告,因此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笔者对健康,无心脏疾患的老、中、青三组青光眼,白内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李琼英连庆泉小儿在眼科手术时常不能合作,多需在全麻下进行,眼科手术的麻醉会影响手术效果。故对麻醉有较高要求。术中要保持手术野平静,避免眼心反射,防止因麻醉对眼内压的影响,病人尤其麻醉后需保持安静...  相似文献   

9.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斜视矫正术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斜视矫正术是眼科的常见手术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局麻、氯胺酮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等。几种麻醉方法下 ,眼心反射、眼胃肠反射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的对照比较尚未有报道 ,现将 1 996年至 2 0 0 2年 1 0 0例斜视手术 ,术中心电图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0 0例斜视手术患者 ,男 48例 ,女 52例。年龄 3岁~ 42岁。 1 2岁以上 3 0例 ,平均2 5岁 ,采用局麻 ,2 %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加0 5%的地卡因表面麻醉。小于 1 2岁分为两组 ,氯胺酮静脉麻醉组 3 0例 ,平均 8 5岁 ;静吸复合麻醉组 40例 ,平均 7 8岁。两组全麻者均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斜视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由于麻醉后眼位呈现生理性休息状态,故眼位与术前相比多发生变化。致使术中无法判断手术效果,给儿童斜视手术带来一定困难,常常不能获得一次矫正。为了探索全麻下眼位变化的规律,作者于1987年开始对儿童斜视手术全麻下眼位进行了观察,现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