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7例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髋关节功能(Harri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Harris、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且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07-60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联合钢丝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内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内侧壁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钢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72.0%)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试验组(96.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7.3±1.2)月明显高于试验组(4.1±0.9)月(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0%)明显高于试验组(16.0%)(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联合钢丝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内侧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单侧肢体多处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9.44±22.36ml,手术用时为47.62±7.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72±30.15ml、52.33±9.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用时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4.
汤婷  丁燕  姚亚明 《当代护士》2018,(5):110-1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常规,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术后具有更低的VAS评分和更高的Harris评分(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较好地减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全麻后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某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清醒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清醒后0.5 h、2 h、3 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加快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PFNA治疗;另选择同时期到院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积极行对症治疗,手术采用DHS内固定,术后积极行功能锻炼。结果:采用Kudernam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局部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进行评分,结果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33%(53/60)。骨折骨性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例。结论: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相对较少,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术与PFNA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促进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44-3645
纳入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行牵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Harri、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Harri、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内固定切出等,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6.25%、21.88%,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PFNA内固定联合牵引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佳,疼痛减少,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 min(P 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 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 mL(P 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 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 d(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分别采用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0±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80.0±15.0 ml、平均住院时间20.0±1.0 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1.9±1.5周。疗效判定优13例、良23例、差2例,优良率为94.7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PFNA与DHS进行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应用PFNA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均方面优于DHS且临床疗效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术后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患肢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缓解疼痛程度,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按术前、术后5个阶段康复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72例患者随访8~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判定,优25例,良40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对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侧卧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平卧位)与观察组(n=33,侧卧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0.1±11.5)vs(72.7±9.6)min]、术中出血量[(113.8±37.8)vs(129.2±20.7)ml]、术前术后Hb差[(18.1±3.7)vs(17.2±5.5)g/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下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好,节省术前牵引床准备时间,为无骨科牵引床医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合并脑梗塞后遗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脑梗塞后遗症老年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及动力髋治疗患者行术前护理、术中镇痛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通过严格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合并脑梗塞后遗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髓内、外联合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骨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髓外固定(DHS)治疗,研究组采用髓内固定(PFNA)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住院、术后负重、骨折愈合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外联合内固定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69-971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实施加速康复锻炼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92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加速康复锻炼护理,即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和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术中采取保温措施,术后采用药物联合自控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不常规留置尿管,鼓励尽早饮水进食,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康复锻炼计划。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0.25±1.36)d显著低于对照组(14.92±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速康复锻炼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6例患者采用经皮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指标。随访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 65%)高于对照组(69. 57%),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经皮PFNA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均随访6~22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0~16周经X线摄片及临床检查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除2例轻度髋内翻畸形外,43例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无钢板螺钉断裂、松脱及骨折端移位等并发症。优32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显著增加骨折处稳定性,有效地控制局部旋转,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在适宜人群中的康复疗效。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Evans-Jensen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股内侧皮质阳性支撑(PMCS)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n= 22)和试验组(n = 23)。对照组于术后6周行耐受性负重,试验组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均由每次10 min、每天3次逐渐递增至每次20 min、每天5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术后6周、3个月、6个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3.716, P < 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t = 1.540,P > 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t =6.248, P < 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χ2 = 2.198, P > 0.05)。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VAS均无显著性差异( t < 1.330, P > 0.05)。试验组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 = -5.115, P < 0.001),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 t| < 1.799, P > 0.05)。 结论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PMCS的患者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可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