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下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实施MDT模式下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模式下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提升MHD患者健康素养,改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存在营养不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以了解营养干预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8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住院的44例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针对营养评估的结果进行营养干预,观测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人体测量营养相关指标、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SG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SG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除胆固醇(cholesterol,TC)外]、BMI、上臂围(mid-arme circumference,MAC)及SGA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SGA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其余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营养护理,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护理前后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水平、热量,蛋白质摄入水平及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前白蛋白、总白蛋白指标均显著升高,且2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热量、蛋白质摄入显著升高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钙、血磷、iPTH、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血钙、血磷、iPTH、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可调节钙磷代谢紊乱,促进患者健康水平提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方法采取7分主观整体评估(SGA)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92人进行PEW患病率调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PEW患者6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口服营养补充组(ONS),每组各31人,观察其干预前后SGA评分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EW的患病率为39.1%(75/192)。与对照组比较,ONS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37.19±1.54比35.18±5.11)g/L、前白蛋白(305.74±43.20比275.68±65.23)mg/L、转铁蛋白(1.43±0.25比1.28±0.25)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S可增加SGA评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并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患病率高,口服营养补充可改善血液透析PEW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有可能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PEW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MHD治疗且透析前血磷1.78 mmol/L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使用醋酸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饮食干预,对2组患者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磷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通过降磷药物配合中西医饮食干预可更好的控制血磷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洪丽梅 《当代护士》2021,28(5):116-119
目的 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水平)及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水平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臂肌围、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钙磷代谢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肠黏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DAO、L/M值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具有明显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患者肠黏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童慧娟  徐妙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09-811,8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对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观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透析充分性、透析龄、炎症状态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使用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良好者39例(59.1%),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1例(31.8%),重度营养不良者6例(9.1%),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9%。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三头肌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良好组蛋白质摄入量和标准蛋白代谢率高于营养不良组(均P〈0.01);透析充分、透析龄短于6个月、无慢性炎症及应用rhEPO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透析龄较长、发生慢性炎症以及未应用rhEPO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超纯透析与常规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某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超纯透析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血生化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Alb)水平较对照组低,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透析,超纯透析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生化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血液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白蛋白水平、肌酐、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营养护理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玲莉  胡碧璠  程晶   《护理与康复》2018,17(4):45-47
目的观察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两组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入组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浆白介素-1、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并发症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014年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1961-196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接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所用测定方法为ELISA法,同时对两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补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较高,且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肠内营养(EN)改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将西安北车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患者64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肾病型EN治疗;对照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单纯饮食指导,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研究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营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蛋白质、脂肪、肌肉、水分、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尿素氮(BUN)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清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EN能够有效改善肾衰竭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透析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主管全面营养评分(SGA)、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综合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住院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APACHAⅡ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IL-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_4~+、CD_4/CD_8、IgG、IgM、IgA水平均显著升高,ET、DAO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升高及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NK细胞活性、IL-2浓度及IL-2分泌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对维持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透析前HCO-3≤21 mmol/L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碳酸氢钠口服。3个月后比较两组间以及观察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结果 1组间比较:观察组实际碳酸氢根(AB)、血尿素氮(BUN)、血磷较对照组升高(P0.05);2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干预后AB(P0.0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网织红细胞比例、总胆固醇较干预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口服碳酸氢钠治疗可以有效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并部分改善营养状况及贫血,但同时可能导致这部分人群血脂异常、血磷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016年1~12月选取在我科行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异常、血流感染、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营养风险评估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0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营养风险评估。对2组的血清营养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干预前,观察组在干预7 d后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水平均更高(P均<0.05);1个月随访时,2组的血清ALB、PA及TRF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干预7 d后及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相较于干预前,观察组在干预7d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更低(P均<0.05);1个月随访时,2组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臂围(AC)均大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均<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营养风险评估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