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多发伤分级与分科教治模式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三级转诊和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与基层医院多专科分科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治疗的预后,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伤救治模式。方法2006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院外急救转运的120例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病例(转诊组120例)。对照资料:转诊对口的县市级基层医院120例多发伤病例(基层组120例),及同济医院急救中心急诊外科门诊接诊的120例首诊多发伤病例(一手组120例)。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按照AIS90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方法评分,(严重16≤Iss≤25)。结果在患者有关预后的指标方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延迟诊断及漏诊),一手组明显优于转诊组,转诊组又优于基层组。结论三级创伤分级转诊救治和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治疗的预后方面显著优于基层医院多专科分科救治,三级创伤分级转诊和一体化的专业创伤救治模式适合在全国多区域医疗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降阶梯思维的一站式急救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情况及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降阶梯思维的一站式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功能恢复情况、脑血肿出血量、急救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脑血肿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脑血肿出血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脑血肿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快速反应能力、医护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降阶梯思维的一站式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山区县级基层医院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丰都县级基层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20例,其中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常规组(常规急救模式,n=60),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一体化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n=60),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种急救模式患者远期预后及总满意度。结果 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6.67%、96.67%,治愈率分别为43.33%、63.33%,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7%、5.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67%、18.33%,一体化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严重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诊急救中常见的创伤急救提出建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急诊危重病例中筛选出急需抢救的严重多发创伤31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60±30)min组,抢救成功率90.8%;(120±30)min组,抢救成功率65.1%。结论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的急救模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入我院急诊科的30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分科救治的对照组,伤者在急诊科检查、会诊,确诊后转入各专科进行手术及治疗.2004年10月我院成立急救中心,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入急救中心的27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一体化救治的临床组,伤者到达急救中心即进入一体化创伤救治程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救治时间和效果.结果 临床组的确诊时间和进急诊科至首次手术急救的时间分别为(30±15)min和(40±1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5±20)min和(135±20)min,均P<0 01].临床组的病死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组(17.9%,P<0 01).结论 严重创伤的急救模式对创伤患者救治的转归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明显优于创伤分科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急诊EICU需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其中34例行PDT(观察组),22例行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总结分析34例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问较短,术后切口出血量较少(均P〈0.01)。结论同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PDT可单人操作、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安全、便于护理,适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多,而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常累及多个器官,病情进展快,诊治难度大,病死率较高,院外急救处理不当易引起病情加重.因此加强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外急救十分必要.现将我急救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救治的12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短严重交通伤患者接受确定性治疗前时间在提高严重交通伤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采取了一系列快速临床反应机制:建立医警联动机制,增设急救点以缩短院外反应时间以及成立严重刨伤急诊抢救专家小组,创新急救流程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等以缩短确定性治疗前时间。2007年1月-2008年11月抢救的严重交通伤患者共445例,损伤严重评分(ISS)平均(24.28±11.36)(16~75),记录院外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确定性治疗前时间、ISS、最终疗效等指标。并与加强早期急救前2年(2005年1月-2006年12月)按常规抢救的严重交通伤患者471例作比较。结果加强早期急救后2年抢救的严重交通伤患者,院外反应时间为(32.75±11.19)分,急诊室抢救时间为(68.83±14.84)分,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为(101.83±17.74),均显著短于加强早期急救前2年[(45.13±14.64)分,(91.5±30.19)分,及(136.38±36.09)分,均P〈0.05);救治成功率76.85%,显著高于前2年(69.64%,P〈0.05)。结论缩短确定性治疗前时间可提高严重交通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也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随着社会发展,交通的发达,各种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多发性创伤所占比例较高,江西省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接诊患者中创伤类占44.7%.此类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且多伴有骨折,甚至多发性骨折.正确使用真空夹板固定院外急救患者骨折部位,能有效降低骨折患者在院外急救途中的再损伤率和死亡率,提高院外急救抢救成功率并广泛应用于120急救、消防、矿山、体育等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外的妊娠,以输卵管最常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一旦出现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如不及时抢救,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2],故临床在异位妊娠确诊后多数立即行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发生盆腔粘连,导致盆腔组织损伤、感染和反复发作[3],给女性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内科危重患者、重症创伤、中毒等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加,院外急救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8年7月~12月云南省急救中心呼救调度的1120例院外急救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院外急救特点,总结院外急救护理经验,提高院外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严重多发伤的新型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诊断和急救的一体化模式.方法 对符合严重多发伤的标准的227例患者,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准确判断伤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及时容量复苏的前提下行损伤控制性手术,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结果 本组227例中抢救成功186例,成功率81.9%,死亡41例,死亡率18.1%.结论 准确诊断、动态监测、容量复苏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急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现代化,意外伤害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以车祸、坠落伤、刀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多发伤的及时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严重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及或不及时,死亡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迅速的抢救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抢救严重多发伤19…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是创伤中致病因素复杂,损伤重,合并伤复杂,出血量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一类严重外伤[1].行颅脑手术治疗的多发创伤患者,病情紧急、危重、复杂,死亡率较高,绝大多数须就近手术抢救,对当地医院救治能力和条件是个考验.此类患者经过急诊科初步救治和复苏后,很快被送往手术室,围术期的手术和麻醉可能会使患者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会恶化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但围术期又是一个启动干预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窗口[2].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骤停(CA)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死亡率极高[1]。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由于抢救时间窗极短(4~5 min),患者常常在送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2],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只有分秒必争方可能提高复苏成功率。在人力条件有限,现场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急救小组成员快速、有序地开展急救措施,科学合理地分工协作,是有效实施心肺复苏的关键。本院急救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实施了小组成员急救分工合作流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院外重度颅脑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置方式,探讨院外与院内联合救治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院外重度颅脑损伤、并送达脑系科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特点,将不同院外处置方式的病例分为2组,A组(n=54)按常规转运方式,B组(n=60)转运同时直接与院内手术医生建立联系。2组患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入院到手术时间比较。A组显著小于B组(P〈0.01)。A组患者成活率(59.26%),显著低于B组成活率(76.67%,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加强现场急救和初期诊治,尽早做到全面诊断,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早手术。急救中心、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颅脑外科病房的无缝隙链接模式,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成活率及生活质量。做到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不仅需要建立一个院外急救医生与院内专业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才能让这种模式长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出血进行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分析23例急诊腹部实质脏器外伤患者灰阶超声造影引导下止血治疗的急救护理经验。对患者治疗术后第1d,第2d,第3d,第7d的生命体征监测、常规超声检查及血液血红蛋白(Hb)数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23例患者CEUS引导注射后即刻显示无活动性出血。治疗后30min内收缩压上升至正常(P〈0.05),心率及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P〈0.05);治疗后第3d开始Hb测值缓慢升至正常;剔除其他合并伤因素,患者平均住院日7-10d。结论CEUS引导下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进行局部止血剂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急救整体护理是保证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群体伤的院内急救护理程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总体水平,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病员的安全。急救是急诊的重要环节,也是急诊护理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因工伤、交通事故以及各种灾害性事件等造成伤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疴隋趋向于复杂化与危重化。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创伤病员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现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对群体伤病员的抢救治疗过程,总结急救护理程序如下。1群体伤抢救的组织与领导是有序救治的保证1.1准备阶段灾情发生后,大批伤病员来院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车辆的普及,高速路的迅猛发展,车祸创伤已成为人体损伤的一大凶手,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压榨伤及跌扑伤等,尤其以减速伤居多。减速伤是由于车辆突然而强大的减速所致伤害,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主动脉破裂、心脏及心包损伤,以及方向盘胸等,急性颈椎损伤在减速伤中所占比例最多。急性颈椎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患者一般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1]。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999)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共收治车祸伤患者12112人,其中颈椎损伤3110人,占25.67%。现就急诊科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在车祸受伤后由外院救护车或私家车运送来院1312例颈椎减速伤患者,采用一般急救护理模式处置与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1798例减速伤之颈椎损伤由999急救车直接运送,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处置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14(m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措施治疗,观察组予以DC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疾病评分(CP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 Ⅱ)、生理指标(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S、CPS、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