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与单纯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共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113例,其中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38例,单纯重症肌无力患者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胸腺的治疗手段,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的有效率为71.1%,单纯重症肌无力组的有效率为86.7%,优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术后有15例(39.5%)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有3例(7.9%)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出现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单纯重症肌无力组有6例(8%)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有5例(6.7%)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单纯重症肌无力手术后的近期疗效优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发生肌无力发生危象的概率比单纯重症肌无力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实验组采用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远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等特点,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下胸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624个月的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肌无力危象患者平均气管插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肌无力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长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只要能够对胸腺进行完全切除,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尽可能的彻底清扫前纵隔内的脂肪组织,清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异位胸腺组织,对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42例,全部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施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其中I型23例,Ⅱa型11例,Ⅱb型7例,Ⅲ型1例。随访观察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术后转归及复发情况,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完全缓解率64.3%,总有效率85.7%。结论胸腔镜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技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且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38例的治疗,均采取胸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4.94±14.53)min,术中出血量(80.73±9.57)m L,住院时间(9.05±3.14)d,无围术期死亡,均获得(12.66±5.17)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23例(60.53%),改善12例(31.58%),无效3例(7.89%),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后应及时采取胸腺切除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利弊关系。方法:对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76例,结合临床分型和病理资料,进行术后疗效的观察和长期随访,根据病情的预后,结合文献分析胸腺手术与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相关问题。结果:胸腺病理改变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类型的关系并不一致;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治愈率为24.2%,好转率为22.7%,未愈率为40.9%,病死率为12.1%。结论:胸腺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并不理想,危象发生率和肌无力复发率都相当高。结合文献提出胸腺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适应症,并认为术后本病复发有其免疫学基础。免疫抑制剂及抗胆碱酯酶药物调整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进行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实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有9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稳定(45.0%),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30.0%),1例稳定(5.0%),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7年01月至2009 年12月我院共施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43.1岁。行胸腺全切术2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5例。 结果 无中转开胸者,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3d,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15土25.5)min,术中出血量(50土5)ml,术后引流量(60土22)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2d。 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是治疗胸腺瘤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行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于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都获得完全缓解,临床有效率是100%,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是0%。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并于围手术期配合有效管理、巡回与器械护士的有效配合,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涛  林鹏  胡晓  肖家荣  张舰  刘文 《贵州医药》2015,(3):230-23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活动后病态疲劳,晨轻暮重,休息后改善,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威胁患者生命。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目前普遍为胸腺扩大切除术[1]。自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电视胸腔镜对89例重症肌无力病人行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在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胸及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及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电视胸腔镜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与胸骨正中劈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胸组有1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电视胸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与胸骨正中劈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较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胸腺扩大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外科治疗的4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4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3月~2年,有效34(85%)好转4例(10%),无效1例(2.5%),恶化1例(2.5%)。结论外科切除胸腺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差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合理的处理可安全渡过手术期,手术疗效与术前病程长短及胸腺组织残留有关。结论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应及早手术,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胸腺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并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血氧饱和度较低而延迟气管插管拔除;本组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实施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5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好转,1例患者症状没有变化而在术后4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前做好围术期处理有助于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1991年8月至2001年8月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68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0个月。患平均年龄33.4岁,术前病程平均21.6个月。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型:Ⅰ型18例、Ⅱ型36例、Ⅲ型12例、Ⅳ型2例。随访结果分为缓解、改善、无效和恶化。结果:全部病例中缓解29.4%、改善50.0%、无效5.9%、恶化8.8%、死亡5.9%。结论:扩大胸腺切除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收治的118例女性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118例胸腺切除术后的女性病人进行0.5-30年观察随访。结果:女性重症肌无力发病率高,重症肌无类型广泛,胸腺增生发生率高,而胸腺瘤发生率偏低,但恶性胸腺瘤发生率高。少数病人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死亡率较低,预后较好。结论:女性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直接手术并发症为13.3%。术后病理检查,异位胸腺发生率33.3%(15/45),胸腺增生达91.1%(41/45),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者43例,痊愈8.9%(4/45),基本痊愈13.3%(6/45),显效44.4%(20/45),好转28.9%(13/45),无效4.4%(2/45),其中随诊病例中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Ⅳ型有效率为90.9%(10/11)、88.2%(15/17)、88.9%(8/9)、75%(3/4)、50%(1/2)。结论 全身型及部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首选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131例中,Ⅰ型31例,Ⅱa型43例,Ⅱb型42例,Ⅲ型14例,Ⅳ型1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右胸人路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术中打开前上纵隔胸膜,暴露胸腺组织,用锐性和钝性方法游离完整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89±31)min;术中出血量20—400ml,平均(53±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7.3±2.3)d。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l例(8.4%),并发肺炎19例(14.5%),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单纯胸腺增生99例,合并胸腺瘤31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随访109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20)个月,失访12例(9.2%)。完全缓解51例(46.8%)、部分缓解47例(43.1%)、稳定8例(7.3%)、恶化3例(2.8%),总缓解率89.9%。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刘懿  张鹏 《天津医药》2005,33(6):391-392
我院1993年-2002年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204例,治疗效果满意,笔者认为围术期处理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作用极为关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原则及手术疗效等。结果本组60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有效45例(75%),好转11例(18.3%),无效2例(3.3%),恶化2例(3.3%)。结论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可获良好疗效。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