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骨髓干细胞应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多单中心研究报道,效果均不理想,其原因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年龄大、体质弱,骨髓造血功能差,能够获取的干细胞数量少,再生和增殖能力弱有关,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来源广、免疫原性弱等特点。二者联合移植有可能提高其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单纯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组13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跟踪观察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后4,12,52周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患者1年生存率、临床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干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在治疗后4,12,52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4周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生活质量评分(QOL)有较快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后12,5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未发生与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较快地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好,但对其确切疗效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极少。 目的:观察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肝硬化组采用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8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8周肝硬化组无其他干预。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 < 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与对照鼠相近(P > 0.05),与8周肝硬化组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5)。肝硬化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盐水对照组与肝硬化8周组相似;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绿色抗人抗核抗体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提示经尾静脉移植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关键词: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肝硬化;四氯化碳;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28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 < 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 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已有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误用t 检验分析这类资料。 目的:采用重复测量方法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7例,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护肝、对症治疗等。在入院1周后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第2-4代),细胞存活率≥90%,干细胞数量≥2×107个,共治疗4次,每次间隔5-7 d。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时点的肝功能变化。 结果与结论:单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后2,3个月时血清白蛋白升高、总胆红素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3个月,谷草转氨酶降低、胆碱酯酶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在观察期内无肝脏及其他器官肿瘤发生。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是否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观察肝功指标、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2组对比。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至治疗后4周部分肝功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至治疗后12,24周,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且在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4,12,24周2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传统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和凝血功能,患者症状好转,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 < 0.05),后者更低(P < 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 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 < 0.05)<对照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 < 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供肝来源匮乏、免疫排斥、无法有效控制反复感染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为该病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许多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异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检测移植后2,4,8,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周,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 > 0.05);移植后4周,谷丙转氨酶有显著改善(P < 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移植后12周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 < 0.05),且肝脏硬度有所改善(P < 0.05);移植后24周各项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 < 0.01)。移植后4周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20例乏力好转(87%)、21例食欲改善(91%)、19例腹水减轻(83%);所有患者移植期间及治疗后随访24周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异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病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CCl4诱导制备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后采用Beckman Coulter analyzer检测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蛋白与mRNA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除肝纤维化细胞移植1周组与对应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细胞移植组肝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起到治疗作用;在致病因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不能逆转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只能延缓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进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多数研究倾向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等方法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而缺少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内的相关研究。 目的: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分化、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30只家犬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治疗组,n=13),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7)。治疗组及模型组通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治疗组进行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脉介入移植。模型组仅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于移植后第12周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 < 0.05),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治疗组于移植后第4周及12周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组织结构清晰,均未发生坏死、纤维化,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各器官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后第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胰腺及肾脏内,免疫荧光发现胰腺内存在CM-DiI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表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胰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胰岛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26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4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 5-303.975 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RhoA基因沉默)。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创伤性脑损伤后21-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并行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损伤区脑组织RhoA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 联合组3-5 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 < 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1);联合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 < 0.05)。移植4周后,脑组织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和CM-Dil阳性细胞数联合组多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RhoA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显著降低(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RhoA基因沉默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肝硬化程度,改善肝功能。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的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门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后4组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制作肝硬化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其余3组分别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 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3组大鼠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显著升高(P < 0.05),转氨酶、胆红素、凝血时间、Ⅳ型胶原显著降低(P < 0.05),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 < 0.05)。门静脉移植组及肝动脉移植组优于尾静脉移植组,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但肝动脉及门静脉移植途径优于外周血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血钠水平与其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98例病例资料,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与正常组,通过分层分析,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入院时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腹水疗效及出院后预后.结果:98例患者中血钠水平<130 mmol/L者41例(41.8%).低钠血症组入院时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则低于血钠水平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与正常组入院时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4% vs.7.0%,19.5%vs.5.3%,26.8% vs.10.5%及24.4%vs.8.8%;P<0.05).入院14d,两组腹水治疗效果中显效比例分别为73.2%,89.5%(x2=4.421,P=0.036);出院后12个月随访期间内,两组病死率分别为36.6%,15.8%(x2=5.577,P=0.018).结论:血钠水平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密切相关,低钠血症患者病情较重,疗效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How to make more transplanted bone marrow stem cells stay and differentiate in the liver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also crucial for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via the hepatic artery.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via the hepatic artery on liver cirrhosis. METHODS:Thirt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normal contro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model groups. Animal models of liver cirrhosis were made in the latter two groups. Then, model rabbits in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via the hepatic artery. Liver function of rabbits was detected in 1, 2, 4, 8, 10 weeks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pathological detection of the liver was performed in the 10th week. RESULTS AND CONCLUSION:At 10 weeks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liver function of the rabbits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including reduced activities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otal bilirubin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shortene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nd increased albumin level (P < 0.05).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iver showed that the liver cells in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intact with no obvious edema and still had the structure of the pseudolobule,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via the hepatic artery has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liver cirrhosis by increasing the body albumin content in a short time and improving the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唐平阳 《医学信息》2018,(10):129-13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5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hild-Pugh积分、血清病毒学HBV-DNA和PTA的数据。结果 治疗50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均有所好转,观察组Child-Pugh 积分、HBV-DNA、PTA分别为(9.48±1.87)分、(2.87±0.12)log copies/ml、(0.79±0.11)%,优于对照组的(5.76±1.09)分、(4.58±0.46)log copies/ml、(0.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ALLS学位论文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学术数据库,收集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辅以手工检索,评价文献质量,合并肝功能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29篇文献均为RCT,共1 1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移植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术后第4、8、12周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D4周=-17.17,95%CI(-24.90,-9.43),P<0.001]、[MD蜩=-14.80,95%CI(-22.32,-7.28),P<0.001]、[MD12周=-15.5,95% CI(-28.47,-2.52),P<0.001]、血浆总胆红素(T-Bil)[MD4周=-5.92,95%CI(-9.72,-2.13),P<0.001]、[MD8周 =-12.02,95%CI(-18.78,-5.25),P<0.001]、[MD12周=-11.23,95%CI(-19.61,-2.84),P<0.00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ALB)[MD4周=2.87,95%CI(1.83,3.92),P<0.001]、[MD8周=5.11,95% CI(3.90,6.31),P<0.001]、[MD12周=4.66,95% CI(2.10,7.22),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D4周=3.76,95%CI(-0.98,8.49),P<0.001]、[MD8周=7.92,95%CI(4.25,11.58),P<0.001]、[MD12周=10.51,95%CI(-2.15,23.17),P<0.001]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干细胞治疗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注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