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寻找适合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55例因剖宫产憩室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对照组行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55%、69.23%,术后月经平均缩短分别为6.46天、4.49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34.62%,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有效率高,术后月经缩短天数多,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费用分别为8 139.83元、6 236.13元,手术时间分别为48.78 min、78.23 min,对照组较研究组费用低,手术时间短(P<0.05)。结论:虽然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快速、价低,但手术效果较差,风险高;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适合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有月经不调患者的宫腔镜检查、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出现月经不调症状患者的宫腔镜检查显示子宫下段切口处异常增宽、扩大呈憩室样改变,子宫下段经血残留,憩室腔内见暗褐色黏稠状物或见陈旧性积血;阴道超声检查显示27例患者的子宫下段于宫颈内口附近的子宫前壁肌层内形成楔形或囊状无回声区,一端与宫腔相通,一端楔入肌层内;宫腔镜及超声检查均见长6~15 mm,宽3~8 mm的“楔缺”或“囊腔”。经阴道手术切除憩室后再次检查发现“楔缺”或“囊腔”及临床的月经不调症状消失。结论:剖宫产术后月经不调患者及时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子宫切口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子宫切口憩室以便能及时正确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春辉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73-1574
目的 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临床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手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宫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如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阴道修补子宫疤痕憩室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验证经阴道B超诊断PCSD的准确性。方法对35例剖宫产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经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计算经阴道B超的检出率。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手术修补子宫疤痕憩室,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经阴道B超诊断PCSD的检出率88.6%(31/35)。经阴道手术修补子宫疤痕憩室治疗PCSD的有效率为68.6%,其中,前位子宫有效率(92.9%)高于后位子宫(52.4%),单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有效率(93.3%)高于多次剖宫产(50.0%),而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及术前阴道出血的持续时间,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 PCSD首选阴道B超诊断,但需警惕其漏诊率。经阴道手术修补子宫憩室在治疗前位子宫及单次剖宫产术后的PCSD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在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的患者共27例,均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瘢痕憩室,其中13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14例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患者月经周期及经期均恢复正常;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术后6个月月经周期及经期均恢复正常,但有4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再次出现经期延长。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症状,对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均有效,从远期效果来看,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优于宫腔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式与经阴道修补术式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再次宫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PCSD患者共120例,其中行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式68例设为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组,行经阴道修补术式共52例设为经阴道修补术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月经恢复效果,治疗前后子宫憩室宽度和深度,再次宫内妊娠率及复发率等。结果经阴道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60.2±8.6)min显著短于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组(74.3±13.1)min;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3.6±14.2)ml、术后阴道流血时间(7.9±0.6)d及住院时间(5.2±1.9)d均显著优于经阴道修补术组[分别为(118.3±23.6)ml、(9.7±0.6)d、(8.5±2.4)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憩室宽度和深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再次宫内妊娠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式与经阴道修补术式对PCSD临床疗效接近,但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式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与经阴道修补术式则具有术中操作简便,用时较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姜丹丹 《工企医刊》2014,(3):788-7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明显延长就诊的患者中,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B超等发现子宫瘢痕憩室3例,全部行阴式手术治疗,达到好转及治愈。经治疗全组患者经期有不同程度缩短,经期〈8天;阴道不规则出血治愈。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是安全、简单、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本文病例有限,还未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是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子宫瘢痕憩室是剖宫产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具有较高患病率,可导致女性经期紊乱、甚至不孕和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本研究探讨子宫瘢痕憩室采用经阴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2015-04-20-2017-08-15收治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根据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34±13.28)min,短于对照组的(102.65±14.01)min,t=13.529,P<0.001;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56.84±13.84)mL,低于对照组的(105.26±15.21)mL,t=16.482,P<0.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52±1.67)d,低于对照组的(6.59±2.31)d,t=5.083,P<0.001;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χ~2=4.009,P=0.0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χ~2=5.018,P=0.025。结论子宫瘢痕憩室采用经阴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可减轻机体创伤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83例PCSD患者分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组(A组41例)和阴式修补术组(B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憩室、经期改善情况及随访预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憩室深度和宽度均明显减少,经期明显缩短(p<0.05)。A组有效率、复发率和再孕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是治疗PSCD的有效手术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20例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患者,行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及子宫修补手术,术后随访6~12月,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复查阴道彩超,17例憩室消失,切口肌层厚度恢复正常,3例切口肌层厚度增加,憩室较前变浅,所有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手术有效率达100%。结论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S G Filho 《Hospital》1966,70(6):1647-165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A 77-year-old woman who had been examined 8 months previously because of chronic abdominal pain and an altered pattern of defecation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complaints of nausea, vomiting and acute pain in the abdomen. Her appetite was diminished and she had lost 10 kg in the past year. The abdominal X-ray showed a balloon-like, gas-filled intra-abdominal configuration, which proved to be a giant diverticulum of the sigmoid. She was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the diverticulum and the sigmoid. A giant diverticulu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diverticulosis, a frequently occurring condition that is encountered most often in the sigmoid; the complication can easily be missed. The presenting symptoms can vary from an acute abdomen to chronic non-specific abdominal complaint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of a giant diverticulum are perforation, obstruction or a volvulus. In view of the severity of these complications, resection of that part of the intestine in which the giant diverticulum arises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