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例外感咳嗽住院病案的统计,分析该类病例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显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是大量存在的;其治疗具有疗程长、疗效差的特点;其病机是复杂的,其中虚、痰、瘀和阳亢是重要的病理基础;辨识内伤基础的有无,当从病史和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入手。说明深入探索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的证治规律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怡鲲  田思强  晏军 《中医药导报》2021,27(12):143-146
外感咳嗽是一种外感肺病,多数患者通过外感治法治疗后即获康复,但是因慢性肝脏疾病合并外邪引起的外感咳嗽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肝系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病情复杂多样,病性虚实夹杂,肝病为本,以气机不畅为主要病因,七情、饮食、劳累等为诱发因素,推动肝病发展,导致气滞、气郁、气逆等变化;肺病为标,以肝病病理变化为主要病因,外感六淫...  相似文献   

3.
《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目前高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也以辨外感与内伤作为咳嗽的辨别要点。但临床带教时,常见一些咳嗽患者并不是单纯典型的外感或内伤咳嗽。笔者体会这与患者的固有体质特点、合并的各系统慢性病史包括肺系疾病病史的不同有关,亦即外感咳嗽可能存在于不同体质及内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姜良铎教授认为外感咳喘存在单纯性的外感咳喘和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两种情况,临床诊治时不可混而同治.外感因素中寒邪居多,单纯性的外感咳喘治宜祛寒宣肺、解痉平喘,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临证加减;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则病情复杂,脏腑相关、内外影响,姜老认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喘诊治尤其注重肝肺关系.在外感咳喘的辨证上姜老注重望...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除具有一般规律外,更具有其个体化表现,内伤基础的存在常常导致外感热病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的临床证候。因此,外感病与内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认识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认识内伤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意义,对内伤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在决定治法时,必须从整体入手,联系病因病机,综合施治,才能执简驭繁,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临证运用上述理论经治1例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6年来,运用温肺化痰法治疗外感咳嗽10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0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5~65岁,病程3天-2个月;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检查双肺听诊无异常或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7.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时应以脏腑为中心,以兼证辨虚实,围绕脏腑同治,标本兼顾的治则,阐述了表里同治、和胃降肺、培土生金、平肝肃肺、清心益肺、肺肾双补、涤痰化瘀、三焦同调等辨治八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感咳嗽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我们根据“肺为娇脏、性喜清宣肃降、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在辛凉宣泄的基础上,配以通腑泻热的药物——大黄,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130例中男性62例,女性68例。年龄2~10岁99例,11~15岁3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急性支气管炎61例;  相似文献   

9.
外感咳嗽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咳嗽起病急 ,四季发病率高 ,治不及时 ,易转成内伤咳嗽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外感咳嗽有其重要意义。笔者临床 15年来对外感咳嗽的诊治有较深体会 ,介绍如下。1 立法宣降同施外感邪气 ,不管属寒、属热 ,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咳嗽起于肺 ,肺主宣发肃降 ,司一身之气。宣降失常 ,则有咳嗽、喘、鼻塞、流涕、无汗、头身痛、咽部不适、发热等一系列表现。因而治疗肺病立法依据既宣又降 ,宣中有降 ,降中寓升 ,方可恢复其生理功能 ,但外感咳嗽总宣大于降 ,这是立法之本。若只宣不降或只降不升都会导致疗效欠佳。笔者从众多药物中筛选出 4味药为…  相似文献   

10.
张安国 《四川中医》1999,17(9):21-22
外感咳嗽迁延不愈颇为常见,因其临床疗效不甚理想,所以常见罹患此病证短则十天半月,甚则一两月而不控者,并非鲜见。笔者初步探索其证治规律,认为以常用辨治四法施治,疗效尚称满意。兹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互疏和调肺止咳法朱丹溪有六郁之说,六郁相因恒以气郁为首,气郁即木郁,实际就是调肝。肝经别支贯隔注于肺,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两者相互制约,保持相对动态平衡;其肺失宣降咳嗽乃生,若迁延不愈,每与肝木横姿,侮其肺金有关,常见咳嗽而伴胸胁作胀,或胸痛及干咳无痰等症。治宜硫和调肺止咳法,常以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因本方…  相似文献   

11.
姜洪玉  周兆山  徐文刚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09-1210,1220
目的观察和解少阳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加味,对照组口服定喘汤。每日1剂,连续服药9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控显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治疗组用药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复常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和解少阳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述了黄疸的理、法、方、药,并提出“但利其小便”“当下之”等治疗原则.现代医学从胆红素的产生、代谢、排泄机制论述了黄疸的形成,中医下法能有效阻断肠肝循环、减压、促进胆汁排泄及肝细胞再生,是中医药治疗黄疸的关键.中医下法治疗黄疸能迅速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运用下法时,不能仅限于有“下之之证...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但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却不理想,而中医学干预脓毒症有独特疗效,根据中医学理论,本病应属于合并内伤基础的外感病证范畴。内伤基础的存在使本病病机变得复杂并且预后不良,但如果能充分认识脓毒症的内伤基础特点及演变规律,采用相应的干预策略,则对临床医生辨治脓毒症大有裨益。因此主要围绕着脓毒症内伤基础的本质、脓毒症内伤基础的特点、演变规律及脓毒症内伤基础的防治、干预策略这3方面对脓毒症的内伤基础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高脓毒症辨治水平,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进  贾飞宇  刘芳 《光明中医》2016,(19):2763-276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综合方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方法: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加用中药封包及磁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27例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孙思邈作为伤寒八大家之一,其对伤寒学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为伤寒学说能够流传于世作出巨大贡献;②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③发展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方法;④奠定三方为纲的基础;⑤发展了儿科伤寒和妇科伤寒;⑥遵仲师制方之法,在实践中发展经方。  相似文献   

19.
<医心方>为日本人丹波康赖撰集,成书于日·永观2年(公元984年).在日本被奉为"医家鸿宝".<医心方>之著,是康赖广泛涉猎我国南北朝及隋唐以来的方书、病源、医经、本草、针灸等各方面的典籍,又参考了有关史志、佛道等文献编写而成,内容广博,是一部综合性的医药著作,并且书中所引材料因未经"宋改"而可窥隋唐医学真相,此点殊为可贵.  相似文献   

20.
赵蓓 《国医论坛》2005,20(1):9-10
史锁芳老师临床擅用开泄法,认为开泄法是通过开宣肺气、宣通气滞、化湿(痰)泄浊,使邪有出路的一种治法,其治颇广,大凡胸痞满闷、舌苔粘腻、脉濡滑等上焦清阳失旷,湿(痰)恋气痹,或兼有中焦湿浊痞结之证者,皆可放胆用之。此举其治验4则,以示其说不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