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麻风病人回归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正步入小康社会,麻风病人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有相当部分麻风病患者治愈后仍留在麻风病医院(村)生活至终老。本课题从经济、社会观念、疾病本身等方面对麻风病人(包括现症和治愈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有那些因素影响麻风病人回归到社会。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惠州市白露医院、上坪医院留院共113例.其中现症病人2例,治愈者111例.男80例,女33例。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麻风很容易致残,病人一直未被人们理解,以致治愈了也难以回归社会,甚至有的还不被家庭接受,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东莞市原是麻风高发区,累计登记病人3990名,为安置治愈者,在政府的关心下,于1965年建立了金菊福利院,经过  相似文献   

3.
调查166名治愈者回归社会后的情况,其中男131,女5-60岁的占69.9%,60岁以上的占30.1%;有可见畸残的占65.4%;在国营和乡镇 就业的13人,经商打工的32人,务农的87人,搞手业的19人,无业的15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46人,1000-3000元的75人,500-1000元的30人,不足500元的15人,与法发居民盯当;独身者8人, 后结婚的23人;无因麻风而离婚者  相似文献   

4.
儿童淋病伴尖锐湿疣1例李玉英(山东省苍山县妇幼保健站,277700)林萱(山东省苍山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患者女,6岁,幼儿园儿童。1993年5月25日作儿童健康查体时,发现患者内裤淡红色脓性分泌物污染。追问而知5月5日时即开始出现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尿频...  相似文献   

5.
心理社会因素与银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银屑病是一种难治愈的慢性常见皮肤疾病。自60年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建立以来,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在银屑病的起病和病情恶化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至今,我们究竟有多大把握确信,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在基本消灭麻风病后如何协助治愈者从心理、肢体及社会经济上得到康复,我们于1995年5月间,对清远市地区历年治愈者的社会、经济残疾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该地区历年麻风病治愈者。调查前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治愈存活者当面询问,做好记录,所填资料真实可靠。结果地区历年治愈者896人,调查时尚存活234人。男189人,女45人;MB104人PB130人;年龄平均52.12岁,已婚195人,未婚34人。家庭生活及其经济收入情况:单身独居52人,二代同居生活者76人,三…  相似文献   

7.
随着麻风防治的深入,康复已列入重要议程;如何让患者达到躯体、心理和社会经济的康复,真正回归社会,是当前应认真解决的问题。诸城是个县级市,1982至1995年安置了612例畸残程度不同的麻风治愈者,社会效果良好。政府支持是安置的保证。政府牵头,成立劳动、人事、民政、卫生、粮食、商业、经委、公安等部门组成的麻风治愈者安置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市长任组长,统等安排;以政府文件发布《关于妥善  相似文献   

8.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人口约一百万,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055例.其中男841例,女214例,年龄2~78岁。已治愈685例,复发13例,死亡315例,现有病人9例。发现率由15.89/10万降至0.23/10万,发病率由10.4/10万降至0.09/10万,近五年新发现患者中的MB/PB比值较防治初期呈上升趋势,发现率也回升,这说明达到基本消灭麻风指标,并非麻风已绝迹,人群中仍  相似文献   

9.
调查166名治愈者回归社会后的情况,其中男131,女35;15~60岁的占69.9%,60岁以上的占30.1%;有可见畸残的占65.4%;在国营和乡镇企业中就业的13人,经商打工的32人,务农的87人,搞手业的19人,无业的15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46人,1000~3000元的75人,500~1000元的30人,不足500元的15人,与当地居民相当;独身者8人,愈后结婚的23人(男12,女11);无因麻风而离婚者;有19人愈后结婚,其配偶为初婚的健康人。有101人建了新房。至村医或乡卫生院看病时,都不受歧视;其367名子女中,已有314人成婚,占婚龄人数的92.9%;其学龄子女全都在学,做工年龄的无1人失业。周围的居民均能与之交往,但约有1/3的人交往减少一些;问卷调查3016人,86%的人认为麻风并不可怕,75%知道麻风传染性很小,62%知道麻风能治好。作者认为手工业、副业和商业为麻风治愈者广开了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者生存状况及康复需求,为制定麻风病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回顾、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访谈收集麻风病治愈者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54例麻风病治愈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例(66. 67%),残疾者25例(46. 30%);畸残者以手足感觉障碍、爪形手和脱眉的残疾居多;其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者21例(24. 07%),部分劳动力丧失者23例(42. 59%)。所有麻风病治愈者均感受到社会歧视,仅有18. 52%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未办理残疾证者占20%、无医疗保险者占3. 70%、未享受低保者占44. 44%;康复需求以换药敷料包(75. 93%)、防护用具包(68. 52%)居多。结论: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者老年人居多,残疾比例高,社会歧视现象严重,健康管理需求高,今后需要重点加强麻风病治愈者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麻风治愈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风治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55例麻风治愈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麻风治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3.23%,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抑郁、焦虑、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性差异。在控制年龄、性别因素下,心理健康各因子痛苦水平与社会支持分呈显负相关,与情绪不稳定人格呈显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性别、职业、婚姻、化、躯残情况等。结论:麻风治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常见,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国内首次调查了麻风病人的自杀问题和对麻风的社会心理。结果表明麻风病人的自杀行为比社会一般人群的严重。一般人群中的自杀死亡率无13.62/10万,而在麻风人病中则高达1484.23/10万。麻风病人的自杀方式主要为自缢,次为服毒和投河,自杀率男高于女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现症病人的自杀率高于治愈病人。边远地区麻风病人的自杀率高于城镇及其附近地区。自杀多发生在发病后5~24年间,高峰在10~14年间(占四分之一)。社会歧视在麻风自杀行为中起很大作用,要预防麻风病人的自杀,必须从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卫生宣传入手,纠正社会对麻风病的偏见和错误认识,这有利于麻风的早日消灭,同时对麻风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精神幸福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浙江省有麻风治愈存活者近9000例,其中住院(村)600例,8000余例生活在社会上。住院(村)者每例每月可得到140元的生活补助费,而社会上的却没有。由于患麻风后受到歧视和留有残疾等原因,大多数病人生活较为贫困,年人均收入只能达到当地群众年均收入的30%左右。省卫生厅与英国国际麻风救济会合作,在我省实施麻风SECBR项目试点,确定桐乡市和海宁市为SECBR项目试点区,按协议的要求,每年启动20例麻风治愈者.为期3年.其启动60例。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麻风病流行的国家,麻风患者比之其他传染性更大乃至致死性疾病的患者,所受到的歧视和排斥要严重得多。恐惧和歧视使得麻风患者,即使病已治愈,仍难以返回家庭或寻找工作。恐惧的原因,一部分是认为麻风有传染性而且是不治之症。现代的医疗及社会宣传,理应可以排除这种恐惧,但是未能成功。另一方面是麻风杆菌好侵犯人体局部温度最低的部位,可在面部及手部的暴露部位引起畸形,这是最显眼的,难以隐蔽丑形。本人是成形及修复外科医师,曾治疗过面部及手部严重烧伤及疤痕的患者,植皮治疗后,外貌改善仍不理想,这种患者往往顾虑与亲友及同事的交往。毫无疑问,麻风患者即使麻风已治愈,但所遗留的面、手及足的畸形仍会给他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调查对象和范围 全市 9个区、县(市 )至 1999年底累计登记麻风患者 6 6 7人 (现症病人 6例 )。调查内容 各区、县 (市 )麻风治愈者存活、死亡等动态数 ,对存活者功能恢复、是否复发和畸残状况等进行检查 ,对监测期内病人进行监测。对患者家属及周围人群、重点人群检查。社会经济状况及社会问题的调查。调查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 ,即市皮防所专业医生与各区、县 (市 )卫生防疫站麻防专干到每个麻风患者家庭检查。调查结果 调查人员先后到达 9个区、县 (市 ) 84个乡镇 95 %以上存活麻风患者家里 ,检查其家属及周围人群 2 870人 ,排除可疑病人…  相似文献   

16.
麻风病在我省大部分县市达基本消灭指标,已10余年,防治工作亦已由过去大规模的防治队伍进行的线调、普查、转向了门诊医疗,以皮肤科门诊发现病人为主的发现方式,病人的就医状况及医疗机构对麻风诊断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麻风的发现率,为’了解病人的就诊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办法和策略,我们以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近20年来苍山县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麻风治愈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个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韶关市辖区内155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调查。结果:社区麻风治愈者在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两维度的主观满意度高于相应的客观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两维度的主观满意度低于相应的客观生活质量;个性因素尤其是情绪稳定性与主观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干预,是提高麻风治愈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83-1985年,我们于苍山县784477人的皮肤病普查中,发现同一家系中持久型及网状色素失禁症7例,为色素失禁症之异型.其发病率为0.89/10万.故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标  袁健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3):184-184
麻风畸残不仅导致患者生理、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损失。为了解麻风治愈存活病例残疾现状,发现畸残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9年对江苏省建湖县549例麻风治愈存活病例进行了残疾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我所120例麻风治愈留院者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1,2,4的分明显高于常模,因子3的分低于常模。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很可能是机体对麻风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一种状态性反应,要重视麻风患者述情障碍问题,消除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