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根据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治疗相关性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13/39)和正常血压组(26/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疾病进展率、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2%,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其中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为23.5、6.5个月,正常血压组患者的分别为7.4、3.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高血压31.7%,手足综合征29.3%,血小板减少14.6%,出血14.6%,白细胞减少12.2%,蛋白尿7.3%,乏力12.2%,恶心12.2%。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耐受性良好,阿帕替尼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有可能成为预测阿帕替尼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晚期一线治疗失败的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二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和单独治疗组(阿帕替尼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三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NSCLC,应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安罗替尼单药组(24例)与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组(21例),其中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17例,联合纳武单抗免疫治疗4例。在4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占4.4%(2/4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占88.9%(40/4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占6.7%(3/45),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3.3%。4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70个月,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药组患者中位PFS为3.30个月,联合用药组患者中位PFS为5.30个月,联合用药组PFS优于单药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高血压、食欲不振、手足综合征等,其中3级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骨髓抑制,未发现4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结论:盐酸安罗替尼在三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NSCLC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各成员单位收治的72例晚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阿帕替尼,500 mg/次,1次/d,治疗至肿瘤进展、患者死亡或者出现药物毒性不耐受为止。随访并观察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PFS的关系。结果:患者中位PFS为4.8个月(95%CI 4.7~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活动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组织学类型、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有无转移灶、转移灶数量、转移部位、治疗史、治疗线数和病程的患者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ORR为13.89%,DCR为83.33%。疗效瀑布图显示有54例患者病灶缩小,以肿瘤病灶直径减少30%作为治疗有效标准,则有10例患者表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有60例(83.33%)患者发生各类不良事件,其中22例(30.55%)≥Ⅲ级。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后病情进展的54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5.93%、81.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11%、55.56%,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Ⅰ、Ⅱ度,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白细胞减少、血尿、乏力、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方面较单药有所增加,可综合考虑患者耐受力的情况下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6.
张旭明 《临床医学》2020,40(6):93-94
目的 分析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兴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腹痛、蛋白尿)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28/30),对照组为66. 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且除蛋白尿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初始剂量为500mg/d,若无严重不良反应,服药2周后增量至750mg/d,并维持治疗,4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结果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30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6例,进展3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2例,客观有效率32.1%(9/28),疾病控制率89.3%(25/28)。治疗4周后血清CEA、CA199、CA125、SCC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不同转移瘤预后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口腔黏膜炎、纳差乏力,发生率分别为33.3%、30.0%和23.3%。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可,不良反应可控制,可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可研究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多程治疗后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53例,每天给予阿帕替尼250,500,850 mg口服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者不能耐受。随访时间21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8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6.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为3.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疲乏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能够能耐受。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肝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紫杉类或铂类或氟尿嘧啶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34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以上基础化疗方案化疗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0.59%)、疾病控制率(73.53%)高于对照组(4.76%、47.62%)(P0.05);观察组高血压(35.29%)、蛋白尿发生率(17.65%)高于对照组(0、0)(P0.05),骨髓抑制(52.94%)、恶心呕吐(23.53%)、口腔黏膜炎(11.76%)及肝功能损害(5.88%)发生率与对照组(47.62%、42.86%、4.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单纯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人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依照是否使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最优支持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来评估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观察中,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优于对照组,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vs 20%,P0.05)。远期疗效指标上,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3.0个月,对照组中位OS 3.7个月,中位PFS 1.8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二线化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部分患者用药后疾病进程延缓,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获得一定程度地延长,临床获益较为显著;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大多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晚期 NSCLC 患者110例,给予吉非替尼250 mg /d 治疗。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并总结相关护理工作。结果客观缓解率为14.5%,疾病控制率为59.1%。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54例,腹泻32例,恶心呕吐14例,转氨酶升高13例,无患者因不耐受而停药。结论吉非替尼能够一定程度缓解 NSCLC 进展,用药期间要针对不良反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773-774,78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口服250mg/d,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疾病总控制率为82.9%。患者中发生痤疮样皮疹22例(62.9%),胃肠道反应12例(34.3%)(其中腹泻9例、恶心呕吐3例),肝功能异常1例(2.9%),间质性肺炎1例(2.9%)。结论吉非替尼疗效确切,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与护理,及时有效地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61-3162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PLC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DCR率及ORR率分别为93.94%、48.48%,均高于对照组的72.7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PLC患者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可改善近期疗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收集32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本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34.4%),病情稳定14例(43.7%),进展7例(21.9%).不良反应:痤疮样皮疹21例(65.6%),腹泻5例(15.6%),恶心反应6例(18.8%),轻度肝功能损害3例(9.4%),重度肝功能损害1例(3.1%).吉非替尼在部分放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不良反应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22例阿帕替尼联合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常见的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不良反应的缓解程度。结果 22例患者中7例(31.82%)发生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比说明书(35.23%)略低,比宋锦添等人报道(43.39%)低,且主要为中轻度,给予针对性治疗护理后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腹泻发生5例(22.73%),给予针对性治疗护理后,均得以控制。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分别发生7例(31.82%)和9例(40.91%),针对性护理后均得到缓解,未因此导致药物治疗中断。本研究中腹泻(22.73%)、恶心呕吐(31.82%)和食欲不振(40.91%)发生率高于杨泽冉等人报道(23.81%)。手足皮肤反应共发生5例(22.73%),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说明书(27.84%)低,与廖景升等人报道(23.33%)基本一致,且护理后均缓解至1级,患者药物耐受性均较好。结论阿帕替尼联合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手足皮肤反应,及早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症状,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未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7例,给予盐酸埃克替尼125 mg,3次/d,口服治疗,直到病变进展或不能耐受。随访12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6.7%(21/37),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4.6%(35/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6个月(95%CI:5.27~6.74)。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度,均可耐受。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施志杰 《临床医学》2021,41(5):90-9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患者口服阿帕替尼(500 mg/d,28 d治疗周期)片剂。由于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被允许不超过14 d。阿帕替尼的剂量减少(从500 mg/d减少到250 mg/d)被允许用于处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接受治疗,直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死亡或因任何其他原因停用阿帕替尼。通过对患者的既往资料、电话、门诊等进行随访。对失访病例以最后一次的随访时间为准,对截止到随访日存活患者也按删失处理。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为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95%CI:1.924~4.07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4个月(95%CI:3.384~7.417个月)。60例患者的不良事件一般较轻,主要为1~2级。在我们的分析中没有出现4级不良事件。在研究期间,没有患者死于药物相关的原因。结论阿帕替尼被证明对晚期mCRC提供中等疗效。需要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确定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mCRC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对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厄洛替尼150mg/d或吉非替尼250mg/d口服,观察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在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11例,总有效率为78.3%。其中,发生皮疹39例(84.8%),胃肠道反应12例(26.1%),口腔溃疡1例(2.2%),肝功能异常2例(4.3%)。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给药方法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且疗效确切,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可以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探讨克唑替尼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筛选20例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克唑替尼治疗前基线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个月(95%CI:3.92~8.08)。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为20例。研究组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治疗措施,参照组则口服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缓解率17例(85.00%),显著高于参照组11例(55.00%),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例(40.00%)与参照组7例(35.00%)相比,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更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