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笔者尝移用此方加减  相似文献   

2.
林洁 《世界中医药》2011,6(5):410-410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中载:“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3.
林洁  梁慧秋 《光明中医》2011,26(7):1455-1455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创立的一首逐瘀名方,由桃仁、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桔梗、枳壳、生地黄、甘草组成。《医林改错》中载:"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  相似文献   

4.
血精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是中医男科疑难病症之一,瘀热病机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在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凉血化瘀止血的方法治疗血精症瘀热相搏证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瘀热"病机理论可用来指导男科血精症的辨治。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临床病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群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20-112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朝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主要功用为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其配伍特点是寓行气于活血之中 ,寓扶正于逐瘀之内 ,注意到气与血的关系 ,又注意到升与降 ,攻与补的关系 ,不仅能行血分之瘀 ,又能解气分之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祛瘀又能生新 ,瘀去气行 ,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但余在临床上用该方治疗尿血、脱发及术后肠粘连 ,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尿血尿血的病因甚为复杂 ,治疗亦常棘手。就病因而言 ,或气虚而不摄血 ,或实火内盛 ,迫血妄行 ;或虚火内炽 ,血液外溢等皆可动血。除此之外 ,瘀血内阻 ,血不循径 ,亦是出血的…  相似文献   

6.
黄丽娟教授认为瘀热指火、热、毒邪或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致脏腑功能受损,病位在营血、脉络。瘀热所致病症多端,普遍存在于多种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病变过程中,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心脉,瘀郁化热,致心经瘀热。血热与血瘀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无形之热毒以有形之瘀血为依附,并相互搏结,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从而加重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热,致邪热更加炽盛,促使病势不断恶化。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转化,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瘀热的病机演变过程,可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多变、难治。黄教授主张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而且在于顺与降;消瘀不仅要散血分之瘀,而且要兼清血分之热,此为治疗心系疾病瘀热阻络证的重要原则;此外还要根据瘀热的轻重、因果关系,在治疗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痰浊、瘀血是众多内科难治病的病因之一,痰多隐晦难测,外症不露,易被忽略;瘀有外症可见,被人重视。痰多成于气化失司,瘀多生于气机不利,二者的生成具有同源性,又二者皆属于阴,瘀可滞津生痰,痰可黏血成瘀,生成之后又有互结性。故有"顽症多痰"、"久病必瘀"之说。本人在临床中对难治久病采用痰瘀幷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慢性萎缩性胃炎刘某,男,49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患者上腹部胀满,偶发疼痛近5年,1年前在本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经多处中西药治  相似文献   

8.
倪宣化根据气血互根互用,"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离经之血便是瘀"等经典理论,提出"治血必治气""血贵在运治血以活"等学术主张,指导血证的治疗。倪老论治咯血、紫斑、便血、崩漏等血证时,重视气血的相互关系,提倡气血同治;善用化瘀止血药,止血不留瘀;注意脾胃的生血统血功能,尤其对长期慢性出血者务必顾护脾胃;血证变化快,变症多,临证必须审时度势,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特点、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了庞鹤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经验。针对下肢ASO的治疗庞鹤提出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浊毒阻络",主张益气扶正、逐瘀祛浊、化毒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则益气活血贯穿始终,注重善破血分之虫类药物的使用;活血时不忘增新血、充脉道之"增血行瘀";重视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下肢ASO早期应用解毒药以清化浊毒;灵活运用活血、温通、祛风湿、舒筋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临床中采取"益(气)、祛(瘀)、解(毒)、通(络)"之法治疗下肢ASO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0.
逐瘀荡秽汤是傅山先生所制的一张治疗血臌症的方剂,载于《大小诸症方论》。原治因于“跌仆闪挫”而致“瘀血不散”,或因忧郁致气血不畅,终致“结血不行”,或因外邪入侵,阻塞不通而致“蓄血不发,留在腹中”之血臌症。原方由水蛭三钱,当归二两,雷丸三钱,红花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牛膝三钱,桃仁四十个组成。方中水蛭能破血逐瘀消症;桃仁、红花、牛膝破血行瘀;重用当归并用自芍者,取既补血又活血,使破瘀活血而不致伤正;枳实、雷  相似文献   

11.
依据肺血栓栓塞症肺血管闭塞不通的特点,将本病中医病名确定为"肺血痹"。该病发病之前的病机为阳虚气滞,痰瘀交阻。笔者认为,临床对于肺血痹高发体质的患者,应提前治以行气温阳、化痰消瘀,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肺血痹的发生,又可固护患者正气,促进原有疾病的康复,不失为一举两得之法。该病发病时的病机为浊阴上犯,肺络瘀阻,法当宣阳通痹、豁痰祛瘀。该病发病后病机多见气血不足,肺气不畅的表现,治宜补气温阳、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血府逐瘀汤做基础方随症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能解气分之郁结,又能行血分之痕滞,可有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3.
赵小敏 《北京中医药》2005,24(6):380-38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升降,兼见肝郁气滞之血证.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相似文献   

14.
谢焕荣 《陕西中医》1996,17(2):68-69
通过研习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精瘀症的概念,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精瘀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肾虚精瘀、气滞精瘀、血滞精瘀、湿热精瘀、痰浊精瘀5型,并提出相应的辨证施治方药。  相似文献   

15.
刘世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0-1101
三阴交,不仅具有健脾、益肝、补肾之功,亦有安神之效,还为调血之要穴。具有补血分之虚、行血分之滞、清血分之热、活血分之瘀的作用,即施用补法能养血育阴、益脾止血,施用泻法能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先泻后补能祛瘀血、生新血,用泻法配透天凉能凉血止血[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明代著名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系统地、  相似文献   

16.
邵国荣 《北京中医》2009,(5):376-377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开胸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主治气血瘀阻、头痛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等症,是治疗气滞血瘀病症的良方,临床应用甚广。本方不仅能行血分之瘀,又善解气分之滞,不论是由血瘀导致的气滞,或是由气滞导致的血瘀,对于气血同病,均可加减应用本方治疗,因此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笔者抓住“气滞血瘀”这一辨证要点.以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妇赫依症是治疗过程较为复杂的临床常见病。金玉教授"妇赫依症"的治疗上形成了"瘀"以"主血""调和气血,平衡寒热""病位治疗",改善"七精素转化"的独特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敏 《北京中医》2005,24(6):380-38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升降,兼见肝郁气滞之血证。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相似文献   

19.
十二、理血法(上接1988年第1期31页)血为中焦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藏于肝而统于脾,布于肺而根于肾,内则灌溉脏腑,外则营养经脉,流行不息,全赖气以运之。气者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逆则血逆,气虚则血脱。是以本法药物,又分行血及止血两部分,而行血药则兼有破瘀作用,主要应用于月经不调,或瘀滞腹痛症瘕,跌仆损伤及血痹痛疮等症。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曰“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善清血分之热,能行血滞,凉血热,泻热毒,其性平和,凉血不峻,活而不妄,为凉血活血解毒之要药。我常用紫草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个人认为,慢性肝炎(迁延、活动)的病理特点,大多为“湿热毒瘀”,“瘀热”是其病理核心。“瘀热”日久,既可伤阴损阳,又可耗气伤血,进而使病情迁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