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本文针对美学区种植修复中软组织塑形的难题,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的设计制作方法。方法牙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数字化技术镜像缺失牙对侧同名牙的形态,设计制作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佩戴3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软组织塑形效果,制作、戴入永久修复体并随访1年。结果患者戴入永久修复体后随访一年,种植体周软组织塑形效果稳定,粉红色美学评分稳步上升达12分。X线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稳定。结论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应用于美学区种植修复取得了良好的软组织塑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种植修复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的方法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并进行临床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机械加工制作颈环及轴壁薄的纯钛小基台,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与基台匹配的全瓷冠,通过烧结遮色瓷将全瓷冠熔附于小基台上,获得修复体。对5例患者的6颗缺失牙进行修复,并对修复体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成功制作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修复体6个。经临床评价,修复体在表面、外形、边缘及色泽等方面在修复时和修复1年后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修复体可作为种植义齿美学修复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台在种植修复系统中连接根方种植体与冠方上部修复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部件。在符合机械及生物学等常规规范下,基台的合理设计选择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与种植体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对维系种植体周组织的健康及修复体长期、稳定、有效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后牙基台相比,日常使用的前牙基台种类更加繁杂,如何能够便捷正确选择前牙基台极具挑战性。本决策方案通过虚拟种植设计进行正确种植位点比选,并与上部目标修复体进行术前统筹后,实测选定位点上种植体平面目标修复空间高度(I),预判能否进行种植修复及可选的种植修复体固位方式。术后再根据种植系统(S)、螺钉孔穿出位置和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初选基台类型;进入术后二期修复时,再结合种植体周水平软组织厚度(T)、穿龈深度(GH)及长轴角度(L)等的实测核查值,完成永久基台的最终选择。同时具体讨论了个性化基台的概念和分类应用。该方案的主控变量L、I、GH、T、S组合成了Lights字样,因此简称为前牙基台Lights决策树。该决策树的决策效能良好,临床可及性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展示了一种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新加工技术.在保证间接制作修复体精确度的同时减少医师和患者的椅旁治疗时间。该技术主要包括种植体的复制,采用制作单冠或多单位修复体的双层印模法或塑料基底代型制作种植体的工作模。所以采用原本用于制做瓷嵌体和高嵌体的复制型盒.以及高精度加成型硅橡胶材料和低收缩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精确复制原始模型中与种植体相关的结构。在原始基台置入患者口内后.复制基台用于最终固定修复体的制作。连续检测了50个基台,将复制基台就位于根据原始基台制作的代型(19个单冠,31个固定局部义齿)上.由2名修复医师和2名技师采用视觉检测法(实验显微镜放大至16倍)对这50个复制基台的密合性进行检测。48例修复体“良好”(完全就位.边缘密合),2例“尚可”(未完全就位但调整后可就位),成功率为98%。该技术在保证精确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相似文献   

5.
上前牙区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使用小直径种植体和角度基台对种植系统及周围骨的应力和应变影响及使用原则。方法:建立仿真模型,运用有限元法软件分析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各部位应力及应变随着基台角度增加呈线性递增,分布更集中;合适的修复体能分担更多负载;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于8°的角度基台,皮质骨弹性形变已超过阈值。结论:基台角度增加应力应变增大,分布集中,不利于应力的分散和传导;合适的修复体能降低角度基台的不利影响。建议使用直径3.5 mm 种植体避免使用角度基台。  相似文献   

6.
强翔  姚江武 《口腔医学》2016,(6):511-513
目的比较不同品牌的CAD/CAM氧化锆个性化基台与钛基之间的适合性。方法用CAD/CAM分别设计和加工3种氧化锆个性化基台(日进、爱尔创和卡瓦),每种5个。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氧化锆个性化基台与钛基之间的边缘间隙(MG),比较3种氧化锆个性化基台与钛基之间的边缘适合性。结果卡瓦组(7.19±2.98)μm与日进组(10.25±6.25)μm和爱尔创组(9.87±5.48)μm的边缘间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尔创组与日进组的边缘间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材料直接影响个性化基台与钛基之间的适合性。在个性化基台与钛基的边缘适合性方面,卡瓦氧化锆明显优于日进及爱尔创氧化锆。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7,(9):769-773
种植固定修复基台是连接骨内植入体和冠桥修复体的关键部件,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台,保证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一直是临床医师讨论的热点。该文对种植固定修复基台的特点及选择要点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3种不同厚度高透氧化锆修复体颜色的影响,为粘接剂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案。方法 制备不同厚度(1.5、2.0、2.5 mm)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各20个。将3种厚度修复体分别使用3种颜色粘接剂粘接于喷砂后的种植基台上,记为1.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0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将未粘接于种植基台上的3种厚度修复体记为1.5 、2.0 和2.5 mm对照组;每组修复体各5个。应用VITA Easyshade Ⅴ比色仪测量各组修复体的色彩参数(CIE L*a*b*),并计算粘接前后修复体的色差值(ΔE),对比肉眼可察觉阈值和临床可接受阈值,以评价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程度。结果 (1)种植基台背景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1.5 mm透明研究组ΔE(8.51)高于临床可接受阈值;2.0 mm透明研究组ΔE(2.03)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5 mm透明研究组ΔE(1.26)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当修复体厚度为1.5 mm时,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仍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且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1.941,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0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683,P < 0.05),且均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但有色研究组ΔE与透明研究组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5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683,P > 0.05),且均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结论 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均会对较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的颜色造成影响。在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当设计的修复体厚度< 2.5 mm时,推荐使用与修复体颜色一致的有色粘接剂;当修复体厚度≥ 2.5 mm时,种植基台背景色和粘接剂颜色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较小,3种粘接剂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3种不同厚度高透氧化锆修复体颜色的影响,为粘接剂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案。方法 制备不同厚度(1.5、2.0、2.5 mm)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各20个。将3种厚度修复体分别使用3种颜色粘接剂粘接于喷砂后的种植基台上,记为1.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0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将未粘接于种植基台上的3种厚度修复体记为1.5 、2.0 和2.5 mm对照组;每组修复体各5个。应用VITA Easyshade Ⅴ比色仪测量各组修复体的色彩参数(CIE L*a*b*),并计算粘接前后修复体的色差值(ΔE),对比肉眼可察觉阈值和临床可接受阈值,以评价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程度。结果 (1)种植基台背景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1.5 mm透明研究组ΔE(8.51)高于临床可接受阈值;2.0 mm透明研究组ΔE(2.03)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5 mm透明研究组ΔE(1.26)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当修复体厚度为1.5 mm时,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仍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且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1.941,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0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683,P < 0.05),且均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但有色研究组ΔE与透明研究组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5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683,P > 0.05),且均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结论 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均会对较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的颜色造成影响。在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当设计的修复体厚度< 2.5 mm时,推荐使用与修复体颜色一致的有色粘接剂;当修复体厚度≥ 2.5 mm时,种植基台背景色和粘接剂颜色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较小,3种粘接剂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锆基台的应用及种植体支持的全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多键内连接种植系统φ4.0×10mm种植体植入缺牙区,上颌植入6个月、下颌植入3个月后安装自制的氧化锆基台;将基台予以磨改预留修复间隙,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应用CAD/CAM制作全瓷冠、桥;将全瓷修复体与基台粘接固位;应用MINRAY口内数字X线摄片系统和X线摄片定位仪,拍摄安装氧化锆基台时和全瓷修复体粘接后36个月时的X线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自制的氧化锆基台能与种植体顺利装配,应用该基台和CAD/CAM制作的全瓷冠、桥修复体完成的15例患者18颗种植义齿全瓷修复的即刻效果满意,追踪30~36个月,所有患者的种植义齿使用良好,修复体和基台均无松动脱落与折裂、折断,牙周无炎症及牙槽骨吸收,部分患者的牙槽骨显示增高,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氧化锆基台配合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不仅可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还有益于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冯华英  光寒冰  方赵平 《口腔医学》2012,32(12):771-772
目的 探讨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利用CAD/CAM技术加工个性化基台84枚, CAD/CAM采用两种系统,一种为KAVO公司的EVEREST系统,另一种为3shape扫描设计后通过因特网发送至德国BEGO公司与上海复兴公司合作的切削中心远程加工。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台和上部修复体戴入初期,患者对其色泽和外形均较满意,在定期随访中均未发现牙龈变色和牙龈红肿出血,基台和上部修复体均无破损。结论 CAD/CAM加工个性化基台满足了病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个性化的穿龈外形不仅提高前牙美学效果,也符合后牙生理功能的要求。但该技术在我院应用时间还较短,有待尽一步加以总结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戴文雍  汤春波 《口腔医学》2012,32(11):685-687
基台是连接植入体和上部结构的重要修复部件,CAD/CAM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使得兼顾机械、美学、生物学性能的个性化基台得到快速发展。该文对个性化基台的定义、制作方法、特点、研究进展、应用现况及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种植修复是目前牙缺失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目前存在的一些术后并发症仍困扰着临床医生.基台螺丝松动是最常见的机械并发症之一,种植体植入位置、上部修复体形态、基台-种植体连接设计、口腔副功能等均可能引起基台螺丝松动.其中种植体-基台连接界面是种植体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不同的基台连接设计、螺丝材料的选择等都可能会对螺丝松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种植体-基台连接界面对螺丝松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修复体不同制作方法对种植义齿部件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滴蜡铸造法、预成塑料修复帽铸法及计算机控制电火花加工法制作金属修复体并回位到基台上,按纵、横断面剖开,在SEM下观察并测量修复体与基台之间的适合性。结果:滴蜡铸造法所制作的修复何等适合性差,就位率低;预成塑料修复帽铸造法制作的修复体适合性较好,但就位率低;计算机控制电火花加工法制作的修复体适合性好,就位率高。结论:计算机控制下电火花加工法系种植义齿金属修复体制作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体式和分体式氧化锆基台种植修复5年以后在基台存留率、螺丝松动发生率和上部修复体崩瓷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关于氧化锆基台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建立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如随访时间至少为5年、需评价氧化锆基台存留率、螺丝松动发生率和上部修复体崩瓷率。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地对文献进行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9篇,无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所有文献均经过非随机干预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估(ROBINS?I)量表评价。内连接一体式氧化锆基台5年存留率95.9%[95%可信区间(CI):94.1%,97.6%],机械并发症发生率7.6%(95%CI:5.3%,10.0%);内连接分体式氧化锆基台5年存留率99.8%(95%CI:99.4%,100%),机械并发症发生率4.6%(95%CI:2.7%,6.4%)。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体式氧化锆基台长期存留率更高,机械并发症更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锆全瓷基台长期存留率高,临床效果好,但仍存在一些机械并发症如基台折断和螺丝松动。在机械力学性能上,分体式氧化锆基台优于一体式氧化锆基台。但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建议临床医师谨慎选择合适的全瓷基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完成修复后发生基台折断的平台转换种植病例,分析基台折断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来源为2007~2014年北大口腔医院门诊部完成种植修复的临床病例,纳入标准为:采用Ankylos平台转换种植体;病例以及影像学资料齐全;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确诊基台折断。结果:基台折断率为0.82%,共有16例,17颗种植体发生18次基台折断,1615颗位于第一磨牙区。患者平均年龄(47.69±9.56)岁,修复体平均负荷时间为(3.89±1.68)年。17颗基台折断种植体均未发现种植体颈部骨质吸收。结论:咬合力较大的第一磨牙区和尖牙区平台转换基台折断好发部位。平台转换种植体在稳定边缘骨方面效果显著,但当第一磨牙区的近远中缺隙过大时,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种植体与原厂基台及第三方基台连接组件形态学上的微观特征进行观察,探讨形态差异与潜在并发症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3种基台(1个原厂装,2个来自第三方) 在规定扭矩下装配到Straumann RN种植体上,种植体基台连接单元经过一系列包埋等程序后切割形成剖面,对剖面进行打磨,对完成的试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采用图像测量软件(Image J)对获得的图片进行校准测量,比较三者之间在接触长度及接触性质之间的差异,尤其是3个重要部位即肩部、内连接及螺纹处的差异。结果: 3个连接单元的所有被研究的接触面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尺寸差异。3个单元中,种植体外肩部的紧密接触相似,但第三方基台内部连接的啮合,特别是抗旋转单元严重欠缺,其中1个第三方基台的螺丝啮合不良。结论: 与原装基台对比,第三方基台呈现出关键性的形态差异,横断面的几何学差异导致总体接触面积有很大不同。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这种差异对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性均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BLB种植系统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其基台种类的局限性,对于植入体长轴方向不甚理想,偏向人工牙冠的唇(颊)侧,以及多牙种植时,种植体长轴互不平行,角度大于15度时,难于修复,笔者利用预成帽进行调改,铸造而成的个性化基台,修复病例24例,经过6-36个月的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以来BLB系统种植术后金属烤瓷修复病例24例(种植体植入后观察3个月无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其中植入体长轴方向偏向人工牙冠唇(颊)侧单牙修复病例16例,植入体长轴方向互不平行,角度大于15度的多牙修复病例8例。常规制取种植体转移印模,灌制硬石膏模型,选择适当型号的单牙螺栓固位基台紧固到种植体代型上进行修复帽外形的调整,在保证基台固位力与强度的情况下为修复体创造足够的空间,顺畅的就位道以及合适的颈部肩台边缘[1],单牙修复病例注意须有抗旋措施,多牙修复病例需在平行研磨仪上磨取共同就位道。将磨改好的预成帽进行包埋,铸造,打磨,抛光形成个性化基台,常规进行义齿修复制作,完成后试戴,调磨,粘接。效果:24例病例随访观察6-36个月,除一例饰瓷脱落外,其余修复体均正常。修复体形状,颜色与邻牙相协调,冠颈缘密合度良好,近远中邻接关系正常,龈周组织正常,修复成功率为97%。结论:对于基台品种较为单一的BLB种植系统,当植入体长轴方向不甚理想时,采用预成帽自制个性化基台修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和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和传统预成钛基台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单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修复体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螺丝固位(AG),对照组修复体使用常规预成钛基台粘接固位(CG)。记录随访6个月时的种植体成功率、边缘骨吸收、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探针出血阳性率(BOP%)]、红色美学评分/白色美学评分(PES/WES)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36例(AG:19,CG:17)患者接受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失访率为10%。到6个月随访期为止,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修复体无更换,2组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时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21±0.18) mm和(0.38±0.4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BOP%显著低于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组患者的机械并发症、PD、PES/ WE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角度螺丝通道系统与传统预成钛基台固位的修复体均能获得可预期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磨牙区应用实心基台与转移基台种植修复后的修复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择201 5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并于口腔颌面外科进行骨水平种植体植入、修复科进行修复的患者.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名患者,选择实心基台进行修复;B组50例患者,选择转移基台.并分别于负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各时间段测量边缘骨吸收值(MBL),评估种植体的留存率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分析评价两种平台转移基台对骨组织的影响.结果: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基台与实心基台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种植体留存率和机械并发症的影响相似,但出于后期维护修理的角度,建议使用转移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