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术后随访3年,患者均无结石再复发现象发生。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二次胆道手术顺利实施的保障,同时,为了有效的减少结石复发现象发生,要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45例,本组所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B超检查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在麻醉成功后实施肝叶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实施胆道镜检查患者共43例,其中16例患者有结石残留,经胆道镜取石。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胆道出血,2例患者发生膈下感染,上述术后并发症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没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结论部分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措施,其术后残石率低且术后结石复发率低,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73-174
目的:研究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46例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6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5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获得4个月~3年的随访,短时间内无结石再复发。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为了降低结石的复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并规范实施。  相似文献   

4.
应剑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94-3795
目的:探讨应用胆道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中长期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胆囊管结石40例,胆总管结石11例,单纯胆总管多发结石24例。患者均应用胆道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观察记录术后结果。采用上门走访形式进行随访,观察中长期疗效。结果73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达97%;手术时间(155.5±35.5) min,出血量(32.5±12.5)mL,术后肠胃恢复时间(2.5±1.5)d,住院时间(6.3±3.1)d。2例患者因胆管过于狭窄进行开腹手术。75例患者均恢复健康,无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应用胆道镜胆道再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胆道结石再手术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临床分析,以期避免或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并提高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以来本院普外科收治的各类胆道结石患者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病例31例,从胆道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0例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出院。结论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胆道残余结石,并与结石的部位、胆道的病理改变、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合理操作、术者的经验、探查指征的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次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则以胆管和胆肠吻合口狭窄为主。胆道再手术以清除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建立通畅引流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志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29-263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结石清除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t=6.655、6.386、4.657、7.67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6/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5/50)(χ2=9.276,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基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14-115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36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给予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总结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成功,住院7~20d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33例患者一次手术取石完全,3例患者术后经造影证实有胆管内残余结石,术后1个月经T管纤维胆道镜取石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需要综合的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述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的原因是术前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必要的手术器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肝胆管狭窄以及医源性胆道损伤.术优良率为80.6%,术后残石率为14.5%,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 详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分析11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结石取尽率82.61%(76/92),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的结石取尽率为85%(17/20)。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指导治疗,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42例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患者中,一次取石成功36例(85.7%),二次取石成功4例(9.5%),三次者2例(4.8%);胆道出血8例,发热13例,腹泻9例,无窦道或胆管穿孔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能有效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配合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提高结石取尽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27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患者的资料,研究该术式的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探查见胆总管无异常者13例,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结石均为松软的泥沙样结石,术中予以冲洗,并用胆道镜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15例探查见肝内胆管无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均正常。术后无一例发生胆瘘及出血,平均住院天数7.8天(6~13天),随访3~6月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且遵循手术原则,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术前检查胆总管扩张、阴性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并探讨相关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纽,各30例,实验纽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记录之。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86.66%,对照组显效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腹部B超检查和CT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问、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问、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8%,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ABP经保守治疗后,早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中利用CB30L胆道镜探查、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后加压冲洗及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取石等方法 进行诊断性探查及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结果 ①46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发热5例、胆漏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②术前超声、MRCP检查灵敏度为35.7%(10/28)、95.2%(20/21);③单纯胆囊结石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部分生化指标及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MRCP检查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常漏诊胆总管下段的小结石,及早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ABP安全有效,术中选择适宜的胆道探查、结石清除方法 可简化手术操作并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3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行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为89.5%,中转开腹手术4例。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小,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进行传统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首次排气间隔时间、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6±11.63)ml、(7.81±2.41)d、(2.78±0.49)d、16.67%、10.00%,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取得理想疗效,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3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4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39.2±31.5)min,术后第2天即能进食。住院天数3~6天,平均(4.1±0.6)天。治疗组的住院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32例患者术后胆道残留结石2例,经T管纤维胆道镜再取石后痊愈。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胆道大出血,经缝扎后得以止血。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切口较小,对胆道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张建萍  杨太明 《云南医药》2006,27(5):465-467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EST治疗的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9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15例,胆道术后复发性结石28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6例(9.7%),其中出血2例,胆道感染1例和急性胰腺炎3例。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行乳头肌成形术治愈。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的重要手段,精细地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变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危险性及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对27例肝硬变患者行胆道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7.4%,10例(37%)发生术后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要充分认识肝硬变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一期缝合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3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结果30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术后2例发生胆瘘,经保守治疗10 d痊愈。术后随访,1例术后13个月胆总管再发结石,经ERCP检查取石而愈,余29例无结石复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在基层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