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了解杨继洲对申脉穴的认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笔者查询《针灸大成》中关于申脉穴的文献,整理申脉穴的条文,分析申脉穴应用规律,发现明代以前的医家依据其经脉循行、所在部位及特定穴属性等因素,多选该穴治疗胸胁腰背疾患、头疾、足疾及神智疾病等,其中单独运用申脉穴治疗疾病的记载并不多,常通过辨证配合他穴,方能达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穴是针灸临床治疗的最基本单位,针灸的神奇疗效主要是由经穴来体现的,几千年来经穴理论由简单到复杂,已经逐步完善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漫长的针灸理论和实践交互运动过程中,历代医家经历无比丰富的临床实践,才凝聚成如此璀璨的穴位知识,更为今天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穴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内容,而对独立穴位知识的理解,不但关系到整个理论体系中全面把握,也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疗效。本刊特约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针灸学博士生导师陈以国教授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和理论参悟,用通俗语言诠释穴位的命名,简单分类穴位的主治,尝试规范刺灸操作等系列讲座,以供从事针灸工作和学习者参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年来秩边穴的临床治疗与应用。方法:对1999~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总结,对秩边穴临床主治疾病进行综述。结果:秩边穴在腰腿疾患、泌尿系疾病、妇科疾患、肛肠疾患、男科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因为其针法有许多种,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而采用不同的针法。只有灵活运用秩边穴,才能充分体现该穴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华佗夹脊为经外奇穴,临床主治疾病范围甚广,既可治疗局部疾患,又可治疗全身各部及脏腑的多种疾患。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某些顽疾在用常规穴位治疗收效欠佳时,采用华佗夹脊穴治疗,往往收到了显著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针刺和中药同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配伍、制方、治则等方面都是相一致的。针刺理论是以经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针刺疗法直接作用在人体的俞穴上,而俞穴不论是经穴,还是经外奇穴,都离不开经络。中药与经络也是密切相关的,古人把中药的作用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结合起来,创造了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呃逆常可见于脑血管病的过程中,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本病在临床上也更为常见,本病一般治疗较为困难,若治疗不当可能加重病情~([1])。笔者通过对临床上常用的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的总结分析,结合前期杵针疗法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总结出背俞穴配合膀胱经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方案,在临床上已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天枢穴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又是大肠募穴,十几年来,笔者运用本穴治疗多种疾病,均收到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肠道疾病疗效更为突出,现总结报道如下,仅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颧髎,别名兑骨,是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位于面鸠骨下廉,陷者中。据文献记载,某主治作用有: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出页肿,唇肿等等。笔者近年来依据前人经验,以颧的穴性特点,用于多种面部疾患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穴性探讨“颧,面鸠骨下廉锐骨端陷...  相似文献   

9.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笔者采用以循经寻找敏感点为主穴埋线治疗取得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从1989年至今,我们收治了8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年龄最大50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18  相似文献   

10.
井穴是五腧穴中的首穴,也是针灸治疗急慢性疾病的要穴。历代医家根据五腧穴的理论使用井穴治疗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留下宝贵经验。近代医家认为井穴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全彪 《四川中医》1999,17(2):52-53
足三里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常作为主要穴位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笔者在临证实践和学习前人著述中,对足三里这一要穴的功效有如下认识,现总结如下。1调理胃肠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脑穴。四总穴"肚腹三里留"之首穴。《灵枢·邪气脏腑病邪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院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凡脾胃疾病,如食滞、血瘀、湿热、肠痈、胃痛呕吐食少等,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取三里或外或灸,疗效显著。(杂病穴法歌)曰:"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所以足三里…  相似文献   

12.
针灸是我们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应用在多种疾病治疗上有显著的疗效,针灸治疗缺乳也是其中之一.关于缺乳的原因和针灸治疗的原理,在祖国医书中有过很多记载,大多认为缺乳是因为气血亏虚所致,故在针灸治疗时,均取气血俱多之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无乳膻中(灸)"、"妇人无乳,少泽、合谷、膻中三穴."据此理论,针灸治疗缺乳在临床上得到肯定的疗效,各地临床研究指出:针灸生乳的疗效高达80%以上.关于生乳作用的生理学前人进行过不少研究,并认为乳汁的形成和分泌直接受着垂体前  相似文献   

13.
在针灸发展的历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有二:一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二是宋代医家徐秋夫的秋夫疗鬼十三穴。在孙真人十王鬼穴歌中有“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以及“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在古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去认识癫狂痫等精神、神志疾患的发病机理,而认为精神、神志疾患是由鬼邪作祟而引发的。故将能够治疗癫、狂、病等精神、神志疾患的腧穴称为鬼穴。孙思邈、徐秋夫两位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各自总结出了治疗这类精神、神志疾患的…  相似文献   

14.
四神聪穴是经外奇穴。几年来笔者采用此穴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治疗神志疾病方面,疗效更为突出。兹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一、取穴、针刺法该穴位于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取之,共计四穴。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皆可。  相似文献   

15.
点穴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简便医疗方法。它与针灸按摩同出一脉。《针灸大全》称点穴疗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因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凿,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点穴疗法的配穴原理同针灸的原理,其配穴方法与中药方剂的配伍也同理。要根据复杂变化的病情,并在经络学的指导下,辨证立法,选主穴,配助穴。主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穴位,助穴是帮助主穴进一步发挥作用和  相似文献   

16.
腧穴"空间构筑共振假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针灸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对腧穴的认识和应用更加深入、系统,其中最突出的是依据全息理论发现的诸多微针穴位如眼、耳、鼻、舌、口、手、足、第二掌骨等等;其次,自古以来临床医家总结出的经外奇穴,以其确切的疗效而一直得到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针灸腧穴现象;再次,一些现代针灸学者创立了除上述微针系统之外,不同于传统腧穴理论的腧穴,且行之有效,如郭效宗的"针灸有效点"(<针灸有效点图解>).受这些医家学者的启发,笔者在临床应用一些非阿是穴、非奇穴的非固定穴位治疗疾病,也能取得很好疗效.显然,上述腧穴理论已超越了传统"以经统穴"理论体系范围,使腧穴学更博大精深.故对之加以系统研究,总结其规律,更好完善腧穴理论,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7.
颊针疗法是通过在面颊部特定穴位上的针刺或理疗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诊疗技术,其学术思想基于全息理论,但其临床诊治原则却不限于全息理论。临床上将脊柱相关疾病学说与颊针疗法相结合,通过针刺脊柱穴或脊柱穴加靶点穴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明伟  舒适 《吉林中医药》2010,30(8):703-704
列缺穴为四总穴之一,《四总穴歌》中有"头项寻列缺"的记载。通过分析列缺穴的由来和定位,探讨"头项寻列缺"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总结近年来临床应用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现代报道和机理研究,以期说明列缺穴在治疗头项部疾病方面有特殊的疗效,同时也指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章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穴,不仅能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还可以治疗脾胃病和五脏疾患。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文献记载,对章门穴的主治病证进行系统阐述,认为章门穴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脾胃疾病、肢体经络疾病、肾系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八髎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髎穴是上、次、中、下髎八穴的总称,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于八髎穴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就有记载,至《甲乙经》叙述更为详细。我们根据前人的论述,参考近代有关文献,通过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如果能掌握好八髎穴的针刺部位、深度及针感传导方向,对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1 八髎穴的部位和取穴法 八髎穴的部位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纵的方面:有上髎在十七椎下,次髎在十八椎下,中在十九椎下,下髎在二十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