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粘质沙雷菌临床分离株Ⅰ、Ⅱ、Ⅲ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与其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VITEK-2Compact细菌分析系统鉴定的粘质沙雷菌287株,以煮沸法制备细菌DNA作为PCR扩增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第Ⅰ、Ⅱ、Ⅲ类整合子,分析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287株粘质沙雷菌中,有262株细菌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91.3%,3株细菌检出Ⅲ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药敏结果显示,第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P均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Ⅰ类整合子在粘质沙雷菌中普遍存在,Ⅰ类整合子与粘质沙雷菌的多重耐药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中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细菌携带的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87株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30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菌株高。结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细菌的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9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PCR方法,同时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65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基因;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可变区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0%(39/65),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阴性菌株(P<0.05);92%(36/39)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序列分析显示携带3种耐药基因aacA4、aadA1和catB8.结论 Ⅰ类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反复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久治不愈,药敏试验从全敏感、部分敏感到全耐药所留菌种染色质和质粒上的整合子Ⅰ的基因及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与病史分析细菌整合子的耐药特性及机制。方法用VITEKⅡ鉴定细菌、KB法药敏试验、试剂盒抽提质粒和基因组DNA经PCR扩增整合酶Ⅰ基因后琼脂糖凝胶电泳,LA-PCR扩增可变区耐药基因盒并电泳,可变区耐药基因测序,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分析耐药现象。结果该菌株在耐药前后均检测出整合子Ⅰ,耐药前全敏感时未测得耐药基因盒,多重耐药时可变区所测得的耐药基因盒有耐β-内酰胺类、CatB8、aad4以及aac(6')-Ib等耐药基因盒,分别对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氨基糖苷-喹诺酮类组合耐药,还测得了MexROprD表达系统的基因盒,提示排出泵增强和外膜通透性降低的耐药机制也可以由整合子以基因盒形式摄取并表达。未测得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盒。结论该菌株在耐药前后均带有整合子Ⅰ,该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19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兼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4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Ⅰ类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方法对81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用PCR法扩增细菌总DNA上的Ⅰ类整合子,对大小相同的Ⅰ类整合子进行酶切分析,对纯化后的Ⅰ类整合子作DNA测序,将DNA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确定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和排列。结果在48株(59.3%)细菌的总DNA上检测到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的大小约为600~3000bp,48株细菌各含1~2个Ⅰ类整合子,大小相同的Ⅰ类整合子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17(甲氧苄啶耐药基因)、aadA5(链霉素、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结论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整合子是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9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PCR方法,同时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I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I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2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分离于镇江地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确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及其在耐药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K-B纸片法检测7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煮沸法提取71株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PCR扩增Ⅰ类整合子基因,并通过测序分析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盒.结果 7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8.3%~77.5%不等;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38%,包括aadB、aac(6')-Ⅱ、PSE-Ⅰ、dfrA17和aadA5 5种基因盒,其中最常见者为dfrA17和aadA5.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不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各不相同,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提示Ⅰ类整合子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来源于不同临床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携带第1类耐药整合子的特征及基因盒的种类。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运用法国梅里埃VITEK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应用PCR法扩增第1类整合子;应用纸片扩散法对22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结果 19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Ⅰ类整合子178株,检出率为93.2%,Ⅰ类整合子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其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Ⅰ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