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输液中的滴注速度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输液操作对输液质量影响很大。如静脉输注速度不当不但可导致输液反应,且严重影响输液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条件及药物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再论静脉输液反应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各种疾病的一项治疗手段。据统计,门诊患者平均有30%要行静脉输液加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平均有95%要行输液加药物治疗,对多种疾病的康复和抢救危重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仍有发生,导致原发病的加重、恶化或死亡。尤其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较高。据文献资料统计,因静脉输液反应引起死亡的病例80%在基层。目前尚无统一的更完善的紧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周纯 《中外健康文摘》2006,3(11):142-142,17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了探索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现将我院近5年来临床上出现的54例输液反应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从静脉输液技术真正运用到临床至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静脉输液已成为当今预防、保健、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2003年,对我国156所医院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1]。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静脉输液的风险性也在增加[2]。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安全管理,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静脉输液小组对临床护士进行了静脉输液治疗职业安全的认知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的全程质控与输液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静脉输注的方法达到治疗、检查、诊断的目的。于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配伍、操作和观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各种输液不良反应不断发生。静脉输液反应已对人体构成不可忽视的感染危机和生命危机。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疗法,也是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我国住院病人中有90%以上患者接受过静脉输液。在病人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也不断增加。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会遇到静脉输液各环节实际操作中,常常伴有不正确操作现象。因此,如何避免由静脉输液而发生的护患纠纷,提高技术水平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  相似文献   

7.
胡燕  张永忠 《中外医疗》2010,29(1):129-12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及时快速地补充人体丧失的体液、电解质,增加血容量,维持内循环的稳定;还可经过静脉输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静脉输液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时十分重要,而且对治疗效果和处理医患关系也至关重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整个静脉输液的过程包括:液体的配制、排气、选择血管、与病人的沟通、固定输液贴、更换液体、静脉输液的观察、拔针等技巧。  相似文献   

8.
张云峰  马琳颖  顾惠娟 《吉林医学》2007,28(12):1381-1383
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方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及等原因引起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9.
刘惠娟 《中外医疗》2014,33(4):149-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菊 《吉林医学》2008,29(16):1359-1360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液体直接进入静脉,药效快,利用率高。静脉输液还具有液体和药液的输入速度和量可控的优点,是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最普遍应用的方法。然而临床上也存在着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1.
敬告读者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多种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并且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一针见血”率的提高,并且在输液完毕时做到“无痛性”拔针。笔者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多次遇到患者说“怎么拔针比打针还要痛”,这充分说明拔针虽无很强的技术性,但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及抢救危重急难患者的重要途径,其速度快慢至关重要。对于要求缓慢注射的药物,如注射速度过快,突然扩充血容量,可造成急性心衰或肺水肿、休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要求快速注射的药物,如注射速度过漫,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治疗要求的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导致治疗无效。因此,正确调节输液速度是药物有效治疗的前提。输液速度分为快速、中等速度、缓慢速度。l快速输液用于大出血、重度脱水、外伤等,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的患者。如甘露醇需快速滴注,才能达到降低颅内压和利尿的目的。2中等速度…  相似文献   

13.
许滨芳 《河北医学》2003,9(11):1029-1030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作者在护理检查过程中发现 ,在静脉输液的前、中、后存在着一些易被护理人员忽视的问题。诸如 ,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忽视交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忽视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不良反应 ,忽视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和时间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 ,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作者从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对护理需求的目的出发 ,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求教于同仁。1 静脉输液前1.1 忽视患者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前心理护理对于初…  相似文献   

14.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及等原因引起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输液反应.静脉输液反应是患者在输液治疗中的突发症状,可以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输液早期多见.及早发现,果断采取有效地治疗是降低因静脉输液反应,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一些常见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导致原发病加重、恶化或死亡.现将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静脉输液引起的13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药物共有48个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菌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多;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29.41%),其次是10岁以下儿童(23.53%)。结论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要谨慎用药,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及时整理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者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护理,现将常见的几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静脉输液技巧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云  章宝玲  王辉 《吉林医学》2009,30(8):725-72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更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操作技术,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有诸多操作技巧问题得以总结,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静脉输液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静脉输液混合调配(PICV)对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法通过对输液处方的调查,分析输液用药不合理、溶酶对药物的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疾病的治疗中70%以上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因此,在临床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规范静脉输液混合调配后,如何正确选择药品和使用药品即成为最重要的问题,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既是医师的责任,也是药师的责任。开展合理用药实践与药物信息咨询服务,实施用药指导和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调配药品,重视指导病人安全服药,医药紧密结合,在提高医疗诊断水平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可以增加各科室用药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减少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静脉输液混合调配的建立依赖于医疗制度操作规程,使医院的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癌药或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复方安基酸等。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也有部分肥胖和小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易见,输液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传统输液(顺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较少穿刺的部位,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