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胶质细胞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的被动角色,已经阐明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状态对于神经元的存活至关重要,决定着几乎所有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脑病理学的本质就是胶质细胞病理学。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确认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能够释放谷氨酸、ATP和D-丝氨酸(D-serine)等胶质递质(gliotransmitters),通过胶质传递(gliotransmission),对脑内突触信息的传递与整合、突触可塑性的调控和神经再生等功能发挥十分活跃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中存在最多的细胞类型,能够为神经元提供代谢、营养支持及调节突触活性.脑缺血等病理状态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过一系列生化过程的改变,诸如调节能量代谢、清除兴奋性氨基酸、抗氧化作用、分泌神经保护物质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对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中相关酶、离子通道以及信号分子都可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药物干预,间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可以为基于星形胶质细胞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宁  谢璐霜  刘奇  吕沛然 《天津医药》2021,49(12):1340-1344
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后修复等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通过能量物质传递、信号转导通 信等方面与神经元保持密切交流,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重要途径。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均与突触联系 密切,是调控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小胶质细胞与突触进行双向信息交互,是发育和成年期突触可塑性的关 键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形成,为突触传递提供代谢底物,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潜在力量。就星形胶质 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认识神经胶质细胞与 突触可塑性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的信号包括离子流、神经递质、细胞粘附分子及特异的神经元突触和非突触区特异信号分子。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及其他胞外信号分子,胶质细胞能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及突触传递,并在神经网络中调节神经活性。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的双向作用对轴突传导、突触传递及信息过程非常关键。本文综述了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功能联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大脑具有高阶功能,由几种细胞组成,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是一种调节水渗透性的膜结合蛋白,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末端表达。最近,AQP4已被证明不仅可作为水通道蛋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功能,例如水转运、钾空间缓冲、钙波传递、谷氨酸盐稳态和铁传递。而且还可作为通过长时程增强或长时程抑制参与神经兴奋和突触可塑性。尸检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脑体积缩小,脑中AQP4表达减少;敲除AQP4会加重皮质酮诱发小鼠抑郁模型的症状,其机制与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和海马神经发生有关;AQP4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过程中所表现的症状改善和神经发生增强有关;AQP4与部分难治性抑郁的发病机制相关。所以AQP4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调控者,信息传递者和区域划分者,更多时候它是感受神经元活动并作出相应反应,比如监控并摄入多余神经递质并把信息传递给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对这部分神经元进行选择,是否突触修剪、是否完成髓鞘化、使电传递稳定和筛选出优势传导通路。它类似于外周的纤维细胞,支持与营养作用是被动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关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中的热点。目前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能量代谢、突触可塑性和谷氨酸循环等。星形胶质细胞在一定应激条件下,由静息性星形胶质细胞向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变;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转录因子(例如Neuro D1,Sox2等)在体外以及体内转变为神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Sonic hedgehog(Shh)、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GF-β1和Chrdl1等均相互影响彼此。神经连接蛋白(Neuroligin)如蛋白NL1,NL2和NL3的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成正向调节。因此,本文主要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作用、转化作用、分泌物和其蛋白相互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钠尿肽来源于并且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及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钠尿肽及其受体在神经发育、突触传递、信息处理及神经保护的调节作用。尽管大多数肽类定位于神经元细胞,但是神经胶质细胞也可以产生肽类。星形神经胶质及小神经胶质细胞也能够表达功能性钠尿肽受体,该受体能够调节重要生理应答。本篇文章我们将对钠尿肽及其受体在星形神经胶质及小神经胶质细胞定位的证据予以综述,总结支持其参与神经元-胶质和胶质-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脑血管信号系统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丧失、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神经突触是大脑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是产生记忆及其他神经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神经突触的丢失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胶质细胞是大脑中除神经元以外的一类至关重要的细胞,其中最主要的两类胶质细胞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在维持大脑健康神经环路和调节神经突触可塑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胶质细胞通过修剪多余的神经突触构建和维持成熟的中枢神经网络。然而,在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胶质细胞对神经突触过度地修剪和清除,导致突触大量丢失,引发神经元功能紊乱或死亡,从而造成认知能力损伤。基于此,本文拟对目前AD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修剪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D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是人脑内数量最多的细胞,在缺血早期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损伤因子。卒中发生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作用影响组织修复和神经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卒中诱发细胞间谷氨酸浓度及炎性因子的增加会促进卒中后抑郁发生,而卒中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会通过多条通路调控免疫炎性反应和神经元谷氨酸代谢。现就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与谷氨酸能系统对卒中后抑郁中发生发展信号通路做进一步剖析,以期提供靶向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调节谷氨酸及炎性因子水平策略,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它能最终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因此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损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神经系统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最终导致脑梗死。星形胶质细胞做为脑内大量存在的细胞,在缺血损伤后形态肥大,表现为突起延长和胞体肿胀。脂笼蛋白2(LCN2)是一种分泌蛋白,在脑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塞络通胶囊(SLT)是由人参、银杏、藏红花三种中草药组成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标准化制剂。虽然最近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SLT对血管性痴呆的有益作用,但其潜在的细胞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方法采用大鼠微球法致多发性脑梗死实验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SLT对恢复期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随后,根据组织内及血清内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qPCR、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异蛋白LCN2及其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以考察恢复期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炎性反应的关系及SLT对恢复期缺血损伤皮层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建立人星形胶质细胞糖氧诱导(OGD)损伤模型,并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过表达目的基因LCN2,检测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含量变化,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异蛋白LCN2及其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考察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SLT有效成分对其的影响。结果 SLT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增殖,较为明显改善脑脑缺血损伤大鼠皮层缺血周边半暗带区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损伤;SLT可抑制缺血侧皮层区及血清内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根据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的结果看出,SLT可能通过抑制LCN2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来抑制炎性反应。结论 SLT介导神经炎症反应,通过LCN2-JAK2/STAT3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7,(4):385-392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不仅参与形成三重突触结构和神经血管单元,与其他类型细胞也有紧密复杂的联系。任何形式及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病变,如感染、颅脑损伤、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均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这种活化伴随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随着研究深入,大量证据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降低或失常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在中风、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保护与损害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大多围绕神经元进行调控,而星形胶质细胞对抑郁症调控的非神经元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其结构和形态复杂,与神经突触、血管和其他神经胶质细胞相互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单胺递质水平、谷氨酸循环、突触可塑性、能量代谢和神经炎症等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胶质细胞病理机制的发现和基于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的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神经血管单元(NVU)这一整体性结构及其功能出发开展脑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VU已经成为脑科学和脑重大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NVU主要组成细胞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等,它们在结构上密切相关,在功能上共同维持脑稳态,在脑功能和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NVU损伤导致微血管及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神经元细胞死亡、神经胶质反应、免疫细胞浸润,甚至组织损伤和脑水肿。本文以期阐明NVU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展基于NVU结构和功能的脑缺血疾病防治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苏航  陈真 《北方药学》2015,(6):95-96
富含黄酮类的食物与其代谢产物可以共同作用于机体细胞、分子,促进认知功能。它们能特异性结合ERK和P13-K/Akt信号通路,增强神经保护蛋白、神经调节蛋白的表达,增加神经元的数量,改善神经元形态,加强递质传递。同时,它们能通过增加脑血流量和激活海马神经元,抑制诱发神经元凋亡的神经毒性物质,阻止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聚合和加工,维持关键脑区突触链接的数量和质量,以延迟AD样疾病或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延缓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取决于不同的神经元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然而,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可塑性的第三个要素——突触周围的胶质细胞。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仅是被动的辅助角色,起支持和营养等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无论在中枢还是外周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都主动参与了信息的传递与整合,并通过其释放的神经胶质递质等直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AS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舒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炎症损伤的保护。方法: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复制AD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法测定海马IL-6和IL-1β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海马IL-6,IL-1β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0.72 g?kg-1脑舒胶囊可降低血清、海马组织IL-1β和IL-6含量(P<0.05)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和海马IL-6,IL-1β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脑舒胶囊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中枢慢性炎症级联反应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舒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炎症损伤的保护。方法: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复制AD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法测定海马IL-6和IL-1β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海马IL-6,IL-1β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0.72 g?kg-1脑舒胶囊可降低血清、海马组织IL-1β和IL-6含量(P<0.05)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和海马IL-6,IL-1β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脑舒胶囊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中枢慢性炎症级联反应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注右美托咪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并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导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减少缺血区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降低GFAP表达水平。结论 早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过度表达,可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舒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炎症损伤的保护。方法: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复制AD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法测定海马IL-6和IL-1β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海马IL-6,IL-1β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0.72 g?kg-1脑舒胶囊可降低血清、海马组织IL-1β和IL-6含量(P<0.05)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和海马IL-6,IL-1β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脑舒胶囊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中枢慢性炎症级联反应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