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明 《创伤外科杂志》2022,24(4):241-243
《Emergency War Surgery》总结了2007—2017年美军在历次战争中战创伤的各种类型和治疗经验,为在作战环境下进行医疗救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对其颅脑损伤部分进行归纳分析,从救治理念、伤情判断、救治要点三方面归纳美军的实践经验,以及颅脑穿透伤的伤情判断、检诊要点和预后判定,详细介绍颅脑战创伤救治中的关...  相似文献   

2.
1顶层设计取得成果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美军深刻意识到军事变革不仅要从技术方面进行改造,而且还应从军事理论、卫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美国防部1996年和2000年先后颁发了《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1993年、1997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3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2002年和2003年又分别制定了《国防部训练转型战略计划》和《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近年来,美军各军种和各战区又提出了与部队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的“网络中心战”建设路线图。其顶层设计的特点:一是注重远近结合,二是滚动式发展。美军在卫勤建设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以适应军事转型的需要,包括修改野战条令、手册、完善卫勤保障理论、制定卫勤发展规划和保障重点、确立军事医学发展战略和军事医学研究原则等。制定了与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相匹配的《联合医疗服务支援2010设想——全面健康》计划,进行《人员信息载体》《战区医疗信息计划》《环境、安全及职业健康》《国防医疗后勤标准支援计划》的研究。同时,美军还不断修改和完善卫勤理论、保障原则、发展原则、军事医学研究内容和未来保障重点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1美军数字化卫勤保障 1.1概述美军于1975年建立了三军医疗信息系统,于1985年开发了“综合医疗信息收集系统(CHCS)”。根据综合信息管理计划(CIM),美军开发了国防血液供应标准系统、国防医疗后勤标准保障系统、国防牙科标准系统和战区卫勤信息系统。为了加强伤员后送过程中的管理,美军开发了“运输司令部管理、指挥与控制伤员后送系统(TRACCES)”。1993年,美军开始野外试验远程医疗系统,并确认为“21世纪部队”使用技术和装备。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显著提高了伤病员救治率,降低了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吴曙霞 《人民军医》2012,(2):107-108
自2001年开始,美国军队一直在进行军事行动,因此对战创伤救治研究非常重视。美陆军外科研究所为美军研究战创伤的主要机构,其研究覆盖军事行动中从战创伤自救互救、各级救治,到康复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20多年前,美军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教训时认识到,战场院前急救是一种在战术背景下、在特定时间和环节中实施的急救。在那以前,他们的战场院前急救培训却一直模仿着地方的急救培训课程,那些急救规则形成于地方医疗背景下,缺乏战术元素,将其应用于战场后常常会让作战一线救护人员在面对战术与医疗冲突时不知所措,所以美军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实战要求的战救规则。  相似文献   

6.
医疗文书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医疗文书是医务人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本文针对医疗文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书写时的难点,结合自己实际经验,讨论医疗文书的书写技巧。1 写好医疗文书的意义1.1 医疗文书是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 医疗文书  相似文献   

7.
透视美军"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构想是美军军事医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系列的健康保护规划,是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的卫生勤务子构想。其核心思想是强健促进、伤病预防、战救勤务并重,全面保持、恢复和提高军人健康。该构想对美军军事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军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提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庆华  杨磊  孙娜 《西南军医》2003,5(5):57-58
医疗文书质量涉及到医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提高医疗文书质量,不仅要抓好对病案、处方终末质量的审核,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从管理要质量.我院顺应网络系统在医院医疗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新形势,积极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为提高医疗文书质量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起到了提高医疗文书质量,促进医疗质量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美军空运后送伤员的历史回顾及在海湾战争中的保障活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49年以来,空运后送一直是美军后送伤员的主要方式。它具有迅速,可靠和例于集中对伤病员进行护理等优点,远距离,高速度,越级后送伤病员,大大地缩短了后送时间,提高了后送效率。美军的航空医疗后送由美空军根据国防部的命令组织实施,负责全军伤病员空运后送,战时可承担90%以上的伤病员空运后送任务,使美军士兵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最好的航空医疗后送支援。  相似文献   

10.
美军在最近的几次现代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实现了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体系和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有效融合,使伤病员的伤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军海外作战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空运医疗后送体系和“3right”医疗后送救治理念,将会是美军在战争和非战争冲突中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的标准做法。  相似文献   

11.
“战术战伤救治”的概念最早由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于1996年首次提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成为美军战术环境中伤员救治的标准规范,也是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取得的一大进展.战术战伤救治的应用使美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伤亡率.该文梳理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发展,分析了战术战伤救治的阶段划分,探讨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战斗力是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科学技术是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人类战斗力经历了冷兵器化、金属化、火器化、机械化、热核化、信息化的变迁,而随着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运用,战斗力必将朝着生物化方向发展。因此,对未来军队战斗力生物化趋势做出科学研判并提出生成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止血、气道管理、固定搬运和后送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战场战伤急救技术。为了适应未来综合战场的形势,要加强战士战场战伤急救技术的训练和普及创伤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越“两山”作战我军的伤员资料,分析伤员受伤时的病理生理指标、解剖学指标、致伤类型等与伤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伤部、伤类、伤情等各指标对伤势的无量纲权重,作为各指标在伤势量化方法中的分值。伤员的伤势评分(CISS)可通过这些分值的简单相加而得出。同时,利用伤势分值的数据分布特征,求得轻、中、重伤势的CISS分值分界点。经计算,该伤势评分法的回判判对率为82.28%,对同总体样本的预测正确率为77.1%,显著高于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的62.14%。(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模拟空战机动(SACM)训练时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从而提出保护措施。方法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10名,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SACM训练。训练中,飞行员穿用抗荷服,做L-1抗荷动作及进行抗荷正压呼吸(PBG);监视并记录心电图、耳脉搏和呼吸。结果 10名飞行员在SACM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主,多发生于吸气末,4G以上的高G暴露中开始有心律失常发生,9G时发生率最高。心率增快程度和 Gz值呈正相关。在抗荷动作的吸气相,耳脉搏的幅值突然降低。结论 SACM训练中,室性期前收缩多发,这可能为一种潜在性的危险。应训练飞行员正确掌握抗荷动作和PBG的实施要领,调控有氧体育锻炼强度,定期进行SACM训练,并实行心电图监控,以减少空战机动中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创建适合新战场的海军战伤培训模式。方法 设计了舰队基层军医战救技能培训课程,海战伤救治培训课程模块采用了理论授课与专家演示方式进行,基础生命支持采用美国心脏学会标准化模拟教学进行。结果 海战伤救治培训课程模块授课前后测试成绩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课程授课前后测试成绩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模块的课后测试成绩之间差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军基层军医战伤救治意识和能力需要提高,医学模拟教学形式有利于较短时间内掌握战救基本技能和知识,急需建立适应海军基层军医战救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寒区野战条件下战备药品的防冻方法。方法在寒区室外自然条件下(-19~-6℃)考察常用战备药品在战备箱、泡沫箱及组合箱中的防冻效果。结果组合箱防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电解质溶液防冻能力优于非电解质溶液;大规格的输液药品防冻效果优于小规格的输液药品;药品包装的防冻效果顺序为纸盒包装〉多层共挤输液袋〉塑料瓶〉玻璃瓶。结论组合箱是寒区野战条件下战备药品储存运输有效的防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疗效观察。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根据用药不同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2例。观察组娩出胎儿后给予子宫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对照组静脉缓慢滴注缩宫素,待胎盘排出后立即给予肌内注射20U,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术后2h、24h及出血量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产后观察组出血量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的疗效显著优于缩宫素纽。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incidence of boxing-related upper-extremity (UE) inju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Recent rule changes have been made to make participation safer for athletes, although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rule changes on injury rates is unclear. Therefore,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boxing-related UE injuries.

Methods: The National Electronic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NEISS) was queried for the years 2012–2016. All UE injuries related to boxing from 2012 to 2016 that occurred during organized boxing participation were selected. Examined variables included injured body party, injury diagnosis, patient age, and sex. Annual injury incidence rates by body part and diagnosi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mean incidence of boxing-related UE injuries from 2012 to 2016 was 673 injuries (95% CI 537–809) per 100,000 person-years, with hand fractures being the most common injury (132 (95% CI 130–135) per 100,000 person-years). The incidence of UE injury significantly declined from 865 (95% CI 846–884) per 100,000 person-years in 2012 to 656 (95% CI 642–671) per 100,000 person-years in 2016 (p < 0.01). Injuries to the hand exhibited the largest decrease, declining by 33%. The majority of boxers sustaining UE injuries were male (84.4%) and between the ages of 20–39 (59.9%).

Conclusions: Injuries to the UE due to participation in boxing accounted for thousand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ly, with males younger than 20 years of age, most susceptible to injury. Injuries to the hand, wrist and shoulder occurred at the highest rate. Finally, following rule changes made by sanctioning organizations in 2013,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boxing-related UE injurie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