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弥漫性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活性物质动态变化。方法 健康家猪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经颈外静脉插管快速注入多聚乙烯微球栓子(0.1g/kg)制作猪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为实验组,而对照组仅注射0.9%生理盐水50ml。观察实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TXB2的动态变化。结果 多聚乙烯微球栓子可诱发急性肺动脉压升高,持续约1~2h。ET-1和TXA2分别于栓塞后0.5h和2h检测到浓度升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时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和急性肺损伤是肺小动脉机械性栓塞和血管活性物质ET-1和TXA2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激活的巨噬细咆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咆因子。应激状态下.TNF-α可由成熟的心肌细咆本身分泌产生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证明.TNF-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TNF-α在AM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的异常与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过程中,冠状静脉窦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的异常变化同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0头小型猪经导管于前降支(LAD)内多次注入微栓塞球(45μm)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分别于微栓塞前及注入5、10、12、14和15万微球量时:(1)放射免疫法测定冠状静脉窦内血浆ET-1、TNF-α的变化;(2)放置于LAD内的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储备(CFR)评价微血管的功能。结果 不同微栓塞水平各组同微栓塞前比较冠状动脉CFR均有显著性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万微球量时ET-1和TNF-α达到分泌峰值。12~15万微球量,ET-1分泌较前略有降低,而TNF-α无变化。CFR同ET-1呈负性相关而同TNF-α无相关性。结论 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程度同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的程度不成正比,而与冠状静脉窦内ET-1的变化密切相关,提示急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中冠状静脉窦内ET-1的变化可能是判断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程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
肺血栓栓塞症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以往认为,肺血栓栓塞症引起的肺循环障碍是肺栓塞发病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认识到急性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除与栓子的机械性阻塞有关外,栓塞后炎性介质的释放等因素对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障碍亦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兔血前列环素I2(PGI2)、前列腺素E2(PGE2)、N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炎性介质的改变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 (简称肺栓塞 )主要影响呼吸、心血管系统造成肺通气、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肺栓塞时血管活性物质 5 羟色胺 (serotonin)、血栓素A2 (TXA2 )、内皮素 (ET)升高 ,使用其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轻肺血管收缩。本文拟研究肺栓塞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及氯沙坦(LOS)对肺血栓栓塞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成年杂种犬 ,3 %戊巴比妥钠 3 0mg/kg麻醉 ,心电监测。经右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置入心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和注入血栓。动脉采血 4~ 5ml/kg ,加入 3 7℃水浴中的烧杯内静置约 1h凝…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兔溶栓或抗炎治疗时内皮素1和核因子-kB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地塞米松(Dex)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4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UK组、Dex组和UK+Dex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ET-1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理检查显示PTE、UK和Dex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UK+Dex组肺组织损伤较轻。(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对照组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ET-1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138±0.007、0.063±0.003、0.066±0.002,PTE组分别为0.331±0.036、0.229±0.014、0.191±0.046,UK组分别为0.204±0.020、0.163±0.017、0.137±0.013,Dex组分别为0.258±0.032、0.188±0.013、0.145±0.055,UK+Dex组分别为0.186±0.033、0.107±0.012、0.098±0.02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51、259.15、87.16,P分别<0.01、<0.05);对照组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NF-κB P65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074±0.020、0.066±0.028、0.044±0.026,PTE组分别为0.245±0.036、0.190±0.040、0.204±0.054,UK组分别为0.278±0.039、0.225±0.058、0.210±0.139,Dex组分别为0.175±0.024、0.104±0.022、0.144±0.022,UK+Dex组分别为0.109±0.018、0.062±0.023、0.093±0.01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52、356.65、190.55,P<0.01)。PTE、UK和Dex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Dex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组和UK组NF-κB P65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ex组、UK+Dex组,Dex组高于对照组,UK+Dex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E后溶栓结合抗炎治疗可明显降低ET-1和活化的NF-κB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提示对PTE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和内皮素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CPB组和Sham组(单纯开胸)。测定各组围CPB期左心房、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含量;取肺组织样本,动态观察肺组织TNF-αmRNA表达、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Fasl的表达和Bcl-2/Bax及凋亡指数变化情况。结果:CPB后,中性粒细胞在肺内明显聚集,肺源性TNF-α的表达及释放显著增加。同时,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提高,肺泡上皮细胞Fasl、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CPB可引起肺源性TNF-α表达增高并诱发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扑热息痛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扑热息痛(AAP)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损害模型;分别于给药后3、6、12、24 h处死大鼠,AAP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ALT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的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ICAM-1mRNA的表达.结果:AAP组给药后24 h血清TNF-α(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69±0.46vs2.64±0.27,P<0.01),且与血清ALT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3,P<0.01),肝组织ICAM-1 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2、24 h的值分别为:1.58±0.21vs0.62±0.05,1.24±0.09 vs0.63±0.04,0.88±0.08vs 0.32±0.06,0.55±0.14 vs 0.28±0.03,P<0.01),于3 h达高峰,24 h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血清ALT(nkat/L)进行性升高(3、6、12、24 h的值分别为:1166.90±151.03vs586.78±89.35.2153.84±254.55vs573.45±75.18,4220.84±928.52vs750.15±81.68,13202.64±1392.78 vs 780.16±161.37,P<0.01)和肝脏病理损伤进行性加剧,于24h达高峰.结论:TNF-α、ICAM-1在扑热息痛肝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后白介素 - 6(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 10 0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7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 2 7例 )的病人分为两组 ,A组 ( 5 0例 )接受培哚普利治疗 2周 ,B组 ( 5 0例 )未接受培哚普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 2周后分别检测 IL- 6和 TNF- α浓度。结果 入院时 A组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60 8.4± 112 .3 pg/ ml vs5 83 .1± 10 6.4pg/ m l,46.0±10 .4pg/ ml vs 44 .1± 8.8pg/ ml,P>0 .0 5 ) ,治疗两周后两组 IL - 6和 TNF-α水平均有降低 ,而 A组病人两周后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 2 40 .5± 5 0 .4pg/ ml vs414.3± 98.6pg/ m l,16.2± 3 .5 pg/ m l vs3 2 .7± 6.2 pg/ ml,P<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 IL - 6和 TNF-α水平降低 ,提示培哚普利可能有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时肺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状况,并探讨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液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两种模型,测定血浆TNF-α水平;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内TNF-α基因表达水平;TUNEL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诱导AEP后肺内TNF-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呈短暂的一过性增强,这种表达在ANP组则更为强烈与持久,与ANP组发生明显肺损伤相关(P<0.05)。肺内细胞凋亡指数(‰)在AEP组呈一过性下降,在ANP组呈持续下降,其变化与肺损伤程度及肺内TNF-α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ANP时肺内TNF-α基因转录表达过度上调,代表一种超强的全身炎症反应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民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同时,肺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发生延迟凋亡,可能在肺损伤进程中起作用,而TNF-α的过度生成是中性粒细胞延迟凋亡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和TNFβ基因第一内含子252位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TNFα浓度。结果5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SHB)中TNF1/2基因型频率及TNF2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0例)(25%vs11.1%,P=0.028;12.5%vs5.6%,P=0.036)和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及无症状携带者(AsC)组(71例)(25%vs8.5%,P=0.011;12.5%vs4.2%,P=0.015),且CSHB患者中,TNF1/2杂合子的血清TNFα及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高于TNF1/1纯合子(P<0.05)。CSHB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NFβ2/2基因型及TNFβ2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及AsC组的TNFβ2/2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9.9%vs24.4%,P=0.043)和CSHB组(9.9%vs26.8%,P=0.043)。结论TNF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者的临床类型有关,可能为其宿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Ghrel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TNF-α,采用RT-PCR检测ICAM-1 mRNA的水平.给予Ghrelin预处理1 h后,再加入TNF-α检测ICAM-1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胞浆p-JNK的表达.结果 TNF-α浓度依赖地增高HepG2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Ghrelin 组的ICAM-1 mRNA的表达减低; TNF-α组p-JNK增加,Ghrelin组较TNF-α组减少.结论 TNF-α可能通过p-JNK通路介导HepG2细胞 ICAM-1 mRNA的表达;Ghrelin可能通过抑制p-JNK通路抑制 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发现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炎症细胞因子的参与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于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选择14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ELISA法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放射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心通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第14天的ESS和ADL评分增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7d和14d,治疗组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DL增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S增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与ESS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6、-0.438,P<0.001);血清sICAM-1水平均与ESS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3、-0.461,P<0.001)。结论脑心通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血浆置换(PE)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我科于2001年1月开始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CSHB取得较好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我们对9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8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清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PAPP-A、高敏CRP(hsCRP)和TNF-α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检测PAPP-A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SAP组血清PAPP-A水平和单核细胞PAPP-A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UAP组和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1)。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6,r=0.712,P<0.01),同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6,r=0.733,P<0.01)。结论:PAPP-A可能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和血循环中,并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醛固酮对肝星状细胞激活蛋白- 1通路调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醛固酮(Aldo)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ldo 1μmol/L处理10、30、60、120、180mi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42/44蛋白的表达。另外,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均先预处理60min,再予Aldo刺激)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磷酸化P42/44蛋白表达的影响。Aldo在干预30、60、120、240min后,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AP-1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予U0126和NAC干预后,EMSA检测AP-1 DNA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α1-1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 Aldo可诱导磷酸化P42/44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10min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低。U0126可抑制磷酸化P42/44的表达。Aldo可增强HSC的AP-1的DNA结合活性。U0126可以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AP—1的活化,NAC部分抑制Aldo诱导的AP-1的活化。Aldo可诱导α1-1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U0126和NAC可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α1-1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Aldo可经ERK通路诱导HSC AP-1结合活性增强。Aldo可经AP-1通路调控α1-1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