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群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53-254
为了让新护士更好地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加深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神科临床带教资质与科学的方法是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王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220-3222
目的 探究分析在新护士带教管理时应用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妇科新护士应用层级培训方法,共分为三个培训阶层.在进行培训前后使用我院自制考核表对护士进行考核,对比前后成绩.结果 新护士在应用层级培训之后相关技能与理论有了显著提升,对比培训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对新护士带教管理并不系统与专业,护士在培训之后专业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规范的层级培训能够让新护士快速的掌握其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更加有效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培养出具备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胜任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士.方法:确立带教老师,制定带教计划,规范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新进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及操作,以达到最终的培训目的.结果:我科自2006年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新护士经过带教均完成了学习计划,经考核达标,胜任血液透析护士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结论:实践证明,通过由合格的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有计划、有目的、规范化的临床带教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较好的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红  魏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45-147
目的 探讨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设计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4月的新护士26人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经验式带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的新护士26人为实验组,应用自行设计的“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进行带教.比较两组的成绩优秀率、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率、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成绩优秀率、对培训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进行神经科新护士培训能培养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是值得推广的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科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使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实现从学生到普通护士,从普通护士到儿科的角色转变。方法 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新护士行一对一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新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及指导,引导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级别护理,学会将护理观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的互动模式,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把好临床带教,把好签约关,把好临床考核关,加强业务技能管理。结果 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结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第一年新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赵慧 《北方药学》2010,7(4):61-62
目的:探讨新聘护士素质教育在手术室护理队伍建设的作用.方法:建立每位新聘护士个人档案,记录基本情况;组织脱产的岗前培训;有计划地安排轮转培训,带教教员定期反馈.结果:新聘护士通过素质教育,对手术室的工作性质有所预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主动接受;提高了与病人、手术医生的沟通能力,医患满意率高.结论:素质教育可提高新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院用人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招聘护士进入临床一线,招聘护士质量的高低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影响很大,尤其在医疗纠纷方面。因此,加强招聘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专科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当一名新护士进入工作岗位时,带教老师不仅要指导他们学习精神科的专业知识、各项护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及规范的临床技术操作,还要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完善新护士的岗前专科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经过三基培训后,结合专科护理制定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临床病例结合,实行参与式教学、双向考核、轮流带教方式,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开展最满意带教老师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目标明确、计划严谨、系统的培训,实现了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程序化和科学管理。新护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以往传统带教。结论新的培训模式为今后的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技能,实现从新护士到普通护士,到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恰当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新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将护理观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集中讲授、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等模式,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结果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使其顺利适应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结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病情观察的培训是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培养高素质手术室护士。方法培养带教老师的能力,制定带教方案和考核制度。结果提高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和培养了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和技术操作能力。结论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对新护士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和考核制度,是确保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团队心理教育方法培训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52名护士,所有纳入护士均工作于精神科病房。参与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名。由研究者设计护士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分别在沟通技巧培训前、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的沟通技巧培训采用团体心理教育方法分8次进行,每周进行2次,每次持续时间1h。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成员均有高水平职业压力,在培训完成时实验组成员职业压力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在培训后1个月仍持续有显著改善。结论使用团体心理教育方法培训沟通技巧可减少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科女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工作压力,从而设法减轻工作压力,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本院精神科六个病区的监床女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结果精神科女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的高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结论建议应重视精神科监床女护士的工作压力,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从管理角度帮助精神科女护士减轻或消除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有利于护士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探讨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方法采用现状调查,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医院工作1年以上的2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49.1%的护士处于高压水平。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工作本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占59.7%;上班护理人员数量少、身心健康失衡占46.6%;担心患者及家属投诉占47.4%;护理人员考核太多占92.7%;导致事业追求的心理失衡占50%;接受各种检查占88.5%。结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心理保健能力,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是减轻护士压力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入ICU病房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情况。方法:调查成都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理人员,将入职0~3个月的114例新入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根据分组配对研究的方法,设入职13~24个月的114例资深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护理人员进行洗手依从性比较。结果:观察组洗手正确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ICU新入护理人员对洗手指征的认知度低,依从性差。应加强对ICU新入护理人员洗手培训和督导,严格控制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心态,寻求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87名临床护士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83%的临床护士认为收入低,92%的护士认为工作量大,32%的护士认为工作环境差,43.1%的护士不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结论:医院管理者在重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应认可护士工作的辛苦,关心爱护护士,并加强对临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杨碧萍  王钰丹  宁博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42-143,146
目的调查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源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指导新毕业护士的培训和稳定护士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参考“中国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新毕业护士压力调查表”,对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资历在1-3年的94例新毕业护士进行调查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科室的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量太大”评分最高,为(2.59±0.71)分,其次是“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实践需求”“担心出差错”。结论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严重,医院领导要注意不同科室的压力程度和主要压力源对新毕业护士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促进新毕业护士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喻雅婷  蒋仁莲  肖峰  郑天会 《安徽医药》2018,22(8):1639-1642
目的 调查新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和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构建更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中文版护士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和自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的131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满意度总分为(118.59±22.789)分,年龄、学历和规培时间均为其影响因素(P<0.05);专业自我概念总分为(135.66±19.07)分,专业自我概念的总分与规培满意度总分相关系数为0.515,且二者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新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对规范化培训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促进新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发展,以提高其培训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个性化培训在手术室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0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年龄、学历、需求、专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培训策略,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化培训。结果:经培训,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理论考试合格率、手术医生满意率、护士自我评价满意率都明显提高。结论:个性化培训可迅速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减轻工作压力,改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明涛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90-91,109
目的:了解辽宁省精神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制定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全省84个精神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84个精神卫生机构共有人员8615名,其中精神科医生1509名(17.5%),精神科护士3451名(40.0%),医技人员999名(11.6%),机关、后勤人员等管理人员2692名(31.2%)。精神科医生研究生学历107名(7.1%),本科学历822名(54.5%)。精神科护士研究生学历4名(0.1%),本科学历615名(17.8%)。市级以上精神科医生994名(65.9%),区县级及以下精神科医生515名(34.1%)。市级及以上精神科护士2535名(73.5%),区县级及以下精神科护士916名(26.5%)。结论我省缺乏高素质精神卫生专科人才,人力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应重点加强区县级精神卫生专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组成部分的4个方面: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评价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构建模式效果。方法运用专科护士4项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架构,指导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指标,对2012、2013年度吉林省培训班33名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结果33名专科护士培训后评定精神科专业核心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适应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