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5%。结论机械通气仍然是目前ALL/ARDS的主要治疗(支持)手段,目的在于保证机体氧输送,以期渡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90年~200俾共收治SAP54例,其中并发ARDS19例,对其治疗过程回顾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预防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25例平稳过渡急性期,8例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需有预见,预防是重点,及早诊断和及早使用呼吸机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aO2/FiO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倪红英  芦宝龙  陈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10-1410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功能等。结果24例患者痊愈出院,12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6.7%。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应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相关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住的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ARDS应用PS治疗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1082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相关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获取白细胞介素10-1082 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共显性遗传模型、超显性遗传模型分别评价ALI/ARDS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并按照病种及人种分组对基因多态性进行亚组分析.运用荟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白细胞介素10-1082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共显性模型及超显性模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均表明IL-10-1082 G/A基因多态性与ALI/ARDS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结论 10-1082 G/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多种危险因素均可诱发ALI/ARDS,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浆 NT_proBNp 的动态变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观察3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浆 NT_proBNp 的变化。结果 ROC 曲线分析显示△NT_proBNp3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预测的可靠指标。结论血浆 NT_proBNp 动态测定可能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 敦化市医院于2007年6月首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庄  卢国良  孙沛 《中国药业》2011,20(16):93-9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治疗困难.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严重阶段或类型。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云南医药》2011,(2):193-195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发生率约占60%。尽管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高达50%~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26例ARDS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机械通气联合肺外器官功能治疗等综合治疗26例ARDS,治愈17例(65%),死亡9例(35%)。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等综合治疗是抢救ARD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曾剑儿 《江西医药》2013,48(2):132-13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病理特征为肺水肿及透明膜的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玩固性低氧血症,肺部影像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其实质是一种重度的急性肺损伤,其治疗棘手,病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田晋燕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89-789,798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胰腺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预后差,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对14例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1例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经治疗后,6例治愈,死亡3例.结论: 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及时尽早的诊断ARDS并正确治疗和使用呼吸机是降低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9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89例,死亡22例,死亡率为25%,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结论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及时处理休克和多发伤等综合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颖  李亮  程玉梅  王迪芬 《贵州医药》2009,33(7):605-60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进行性加重并顽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内分流增加以及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些年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机械通气(MV)在临床的应用以及通气策略的改进,ARDS的死亡率虽已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高达40%-50%,所以对ARDS的治疗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现将我院ICU收治的37例ARDS患者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纳络酮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以呼吸窘迫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据有关记载,其死亡率可高达50%~70%”我院近年来对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加用纳络酮辅助治疗,其中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