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2)“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3)“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4)“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5)“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中医使用“瘀”、西医多用“淤”。  相似文献   

2.
《贵州医药》2014,(9):782-782
(1)“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2)“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3)“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4)“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5)“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中医使用“瘀”、西医多用“淤”。  相似文献   

3.
(1)"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2)"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3)"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4)"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5)"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中医使用"瘀"、西医多用"淤"。  相似文献   

4.
《贵州医药》2016,(4):340
(1)"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2)"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3)"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4)"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5)"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中医使用"瘀"、西医多用"淤"。  相似文献   

5.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临床症征计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数理诊断最大似然法计算出中医心病气血证候(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脉瘀证)及对照组(肺气虚证、肝血虚证、肝血瘀证)临床主要症征的条件概率,并建立了“中医心病气血辨证症征计量诊断指数表”。根据指数表计算症征积分,心气虚、心血虚、心脉瘀3证的回代检验的符合率(%)分别为92.70、93.20、94.98,前瞻检验的符合率(%)分别为84.61、81.81、87.50。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绝经期综合征(MPS)女性中医证型分布及普适性生活质量评分现况。方法75例MPS女性接受了“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和“普适性生活质量问卷(SF-36量表)”评估,对照组为21例同期体检结论健康同龄女性。结果75例MPS女性中,肝郁证11例(14.67%)、肾虚证14例(18.67%)、肝郁肾虚证23例(30.67%)及肝郁肾虚夹瘀证27例(36.0%)。各个中医证型MPS女性SF-36问卷多数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估结果,同时,肝郁证及肝郁肾虚夹瘀证组SF-36问卷多数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肾虚证及肝郁肾虚证评估结果(P均〈0.01-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MPS女性均存在着明确的普适性生活质量评分下降,肝郁证及肝郁肾虚夹瘀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土金炎清汤治疗Ⅲ型湿热挟瘀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土金炎清汤组)42例和对照组(前列平胶囊组)42例,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学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学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土金炎清汤对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候演变。方法:收集9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或其家属当时采取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介入治疗)46例及对照组(静脉溶栓或保守治疗)52例,治疗前后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证候以风、火、痰、瘀证为主。②火热证、痰证为中风病极期表现,瘀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③介入治疗后可使临床证候演变提前。结论:①急性脑梗死临床证候表现复杂,介入治疗后能使中风病极期表现提前,多为痰热瘀结之证,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②中风病的病机虽为本虚标实,但急性期仍以标实为主,如患者在急性期即出现虚证的表现,扶正治疗应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法对治疗痛风慢性期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痛风慢性期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益气祛瘀方汤药)2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别嘌呤醇组),疗程1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侯评分、实验室指标情况。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关节疼痛VAS评分、血尿酸指标、中医证侯疗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关节疼痛VAS评分、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关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法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关节疼痛VAS评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之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芬  杨怡 《北方药学》2011,8(4):27-28,62
目的:对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系统临床观察做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妇科千金片为对照组,共观察60例(1:1)。结果:加味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中医症候及临床体征(P〈0.05)。两组综合疗效和局部体征的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加重中医症状明显优于妇科千金片(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英  徐厚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8-1800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蜜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近30年文献中内服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维普、知网三大中文数据库近30年已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相关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合并重复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 317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36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 374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4个,总使用频次为1 759次。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型分为三大类:虚证(肝肾亏虚)、实证(气滞血瘀、寒湿痹阻、痰湿痹阻、湿热瘀阻、风寒痹阻、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虚实夹杂证(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中医治法分为三大类:补法(补益肝肾)、泻法(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湿化痰、清热除湿、祛风散寒、祛瘀化痰、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补气活血、补肾活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泰对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泰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型疗效肯定,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对于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型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肺内球块状炎性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33例肺内球块状炎性病变,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抗炎治疗完全吸收而确诊。本文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球块状炎性病变可见于炎性假瘤(18例),球形肺炎(15例)。病灶边缘有毛刺者11例,有浅分叶者8例,有“桃尖”征者12例。病灶内或其周围有“条索”征者9例,结论:抗炎治疗观察及寻找“条索”征和“桃尖”征有助于炎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脘痛在中医证候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186例胃脘痛患者,针对其感染幽门螺杆菌与中医证候的分布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通过临床所得数据进行调查后发现,胃脘痛患者大体分为两种,即虚寒型与郁热型。郁热型又分为瘀热型和湿热型。瘀热型胃脘痛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最大,约为90.38%(47/52);其次为湿热型,约为75.00%(36/48)。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证候分布:胃脘胀满占93.50%(115/123);胃脘疼痛占86.99%(107/123);嗳气占88.62%(109/123)等。其中,HP阳性与HP阴性在胃脘疼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便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感染幽门螺杆菌所属于瘀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比未感染的患者严重,主要证候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胃脘疼痛。  相似文献   

16.
包虫病在西藏高原是多发病与常见病。肺包虫病的形象学特征是:单发多于多发38.5:1。右肺(62.2%)多于左肺(37.8%)。下叶(50%)多于上叶(30.7%)及中叶(含舌叶18.7%)。形态上单发者可见园形孤立囊肿,边界整齐,界限清楚,密度均匀一致但大小不一的阴影,直径在100mm左右,位于纵隔旁可见肺内椭园形孤立囊肿,巨大囊肿占据两个肺叶者及双肺多发性肺包虫也有发现。囊肿破裂后形成的“新月状”阴影,大液平面,“水上百合征”、“水上浮莲征”,“小岛征”均可见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腰痛穴联合活络效灵汤治疗气血瘀滞证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2年4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骨科门诊诊治的气血瘀滞证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治疗,2次/d,50 mg/次。观察组给予针刺腰痛穴联合活络效灵汤治疗。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主动前屈优良情况以及腰椎主动后屈优良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0.05),JOA评分则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 <0.05)。观察组腰椎主动前屈、腰椎主动后屈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腰痛穴联合活络效灵汤治疗气血瘀滞证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疼痛评分、JOA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纤维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间表达水平的差异,验证“血瘀证是导致DN肾纤维化的主要病机”的中医理论。方法依照中医辨证将本院60例以DN患者分为血瘀证组(A组)与非血瘀证组(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的纤维化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的TIMP-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血瘀证组的纤维化程度重,与中医理论认为“血瘀是导致DN肾纤维化的主要病机”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络安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1BS)络脉瘀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D.IBS络脉瘀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通络安肠饮,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2次饭前温服。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关布汀0.2g,potid。疗程共4周。3个月后观察病情程度积分和中医症状分级积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O%,对照组为81.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安肠饮治疗D-IBS络脉瘀阻型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