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伟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2):126-127
医院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严重因素.为此,本调查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加重颅脑损伤,增加患者的病情及病死率,严重影响预后,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肺部感染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和预后显得尤为重要。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控制感染,需及时气管切开。本文通过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仅次于泌尿系感染,居第二位,但病死率却高达25%-50%,居首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居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气切的患,由于颅脑损伤严重,气切维持时间较长,肺部感染率会比其它病区高,因此,做好气切患肺部感染的预防工作显得艰巨而意义重大。我们于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切患121例,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以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对我院外一科1999~2005年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从以下几个方面所做的管理:①及时建立通畅的气道;②吸痰的护理;③必要的物理疗法;④呼吸道的湿化管理;⑤呼吸道感染的预防;⑥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结果呼吸道感染22例,其中20例入院前有不同程度的误吸;呼吸道阻塞1例,无窒息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但只要进行耐心细致科学的管理则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不张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神经反应迟钝等症状,且易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患者缺氧窒息,从而加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影响预后。我院自1998年以来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不张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并发霉菌感染的原因。方法:对20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霉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无呼吸道感染史及抗生素应用史,其中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4例,硬膜下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发生时间为7~11天。结论:颅脑病变严重程度,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患者年龄大, 机体抗力差,是导致霉菌感染的最常见原因。根据易发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肺炎是重度颅脑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医疗质量,并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也影响了病情的预后和转归.为此,本文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间,收住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医院内肺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30例患者急诊行气管切开≤24h,另30例患者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不畅时再行气管切开,时间□24h.所有患者均用青霉素、头孢静脉滴注,出现肺部感染均行痰培养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4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1例有20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天,平均6.5天.对照组21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10~20天,平均17.2天.实验组感染率和控制感染的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提高感染控制率,是重度颅脑损伤后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各种原因常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气管切开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5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与耐药性。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400例,其中1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分离出的感染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探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 结果4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3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4.00%。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泌尿道(68.42%)和下呼吸道(23.03%)。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42%)。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较强,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4.41%和8.8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异帕米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17.65%和0.00%。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泌尿道和呼吸道,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对本院2000年1月1日至2000年11月1日收治的350例头部外伤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特点,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本组350例,男206例,女144例。病人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入院时GCS3~8分34例,GCS9~12分206例,GCS13~15分110例。共发生医院感染38人40例次,其诊断均符合卫生部讨论实施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感染病例中GCS3~8分29例,GCS9~12分8例,GCS13~15分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所有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抗生素选用等资料。结果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昏迷程度、昏迷时间、气管插管等因素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年龄营养状况等因素与肺部感染相关性不高。112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共141次,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1.4%,革兰阳性球菌占24.5%,真菌占4.1%,药敏试验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则对派拉西林、万古霉素、呋喃妥英高度敏感。抗生素选用头孢菌素类占49.27%,青霉素类31.32%,喹诺酮类11.26%,大环内脂类8.05%。结论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积极避免危险因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与联合用药对防治肺部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成功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42例,死亡4例。结论正确的呼吸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莫能芬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02-60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2例因颅脑严重损伤死亡,25例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进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拔出气管导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病程早期即可出现,病情严重者影响患者的预后,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以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这部分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颅脑损伤早期hap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GCS3~8分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其中30例(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另30例(对照组)未予盐酸氨溴索.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自199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93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病人基本生活自理36例,占38.71%。生活需人照顾者15例,占16.13%。植物生存12例占12.90%。死亡30例占32.26%。结论 呼吸道不通畅、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导致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有原发性肺部疾患、合并胸部外伤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正> 重度颅脑损伤由于昏迷,常引起咳嗽,咳痰反射减弱或消失,造成痰液潴留,加上误吸,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病死率很高。如何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2000年6月~2002年3月护理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30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91例发生肺部感染者仅22例(占24%),因肺部感染未能控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仅4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给予综合治疗外,推荐使用沐舒坦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