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5例RSV感染者血浆中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RSV感染组:用RSV特异性IgM诊断的1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哮喘模型的气道炎性改变和重构,探讨RSV感染哮喘治疗中发生激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卵蛋白(OVA)致敏哮喘组(A组)、OVA致敏哮喘+地塞米松组(B组)、OVA致敏哮喘+RSV感染组(C组)、OVA致敏哮喘+RSV感染+地塞米松组(D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上清液中的IL-4、IL-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FN-γ水平;病理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气管外周炎性分级和气道重构情况。结果A、C、D组IL-4、IL-5、IFN-γ及TGF-β1升高,气道平滑肌增生;与C组比较,D组气道重构加重。结论RSV感染可引起明显的Th2炎性反应及气道重构;对RSV感染哮喘小鼠用激素干预治疗,可使Th2炎性反应过度偏移,气道重构现象加重,这可能是激素治疗哮喘过程中发生激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双份血清标本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抗体,诊断 RSV 感染。本法能快速诊断且具有特异性,用 RSV 分离和其已知抗原直接测定,评价其诊断价值。对照组来自8例婴儿和18例儿童的双份血清标本。其中3例诊断为病毒感染,包括麻疹、腺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RSV 感染组均为通过 RSV分离和抗原测定(31例患者)或 RSV 补体结合(CF)滴度增加4倍(2例患者)证实的 RSV 感染者。双份血清标本和鼻咽分泌物(NPS)来自16例婴儿和15例儿童。非 RSV 感染组患者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症状,RSV 分离和其抗原测定阴性,双份对照血清标本 RSV CF 滴度未增高至4倍者。双份血清标本和 NPS 来自12例婴儿和28例儿童,而单一双份血清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巨细胞病毒(MV)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133例以喘息为主要症状的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100例无喘息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并对CMV阳性及CMV合并RSV阳性患儿给予抗病毒治疗.结果 对照组病原检出阳性39例,RSV阳性31例(31%),CMV阳性8例(8%),RSV合并 CMV阳性5例(5%);研究组分别为74例、40例(54.1%)、22例(29.7%)、12例(16.2%);研究组较对照组CMV阳性率增高(P=0.015);两组RSV、RSV合并CMV阳性率比较P>0.05.CMV感染患儿的住院天数及喘息时间均比RSV感染患儿长(P均<0.05).治疗后,CMV阳性及CMV合并RSV阳性患儿的PP65转阴率为88.2%.结论 CMV是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且CMV感染患儿病情较重,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SV病毒与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者106例,其中临床诊断为喘息性肺炎33例,非喘息性肺炎73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所有患儿鼻咽部的分泌物进行RSV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分析RSV病毒感染与喘息性肺炎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喘息性肺炎组中RSV阳性的患儿有25例,非喘息性肺炎组中RSV阳性的患儿为8例。两组感染RSV病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喘息性肺炎的患儿感染RSV病毒概率较高,临床治疗要注意考虑该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呼吸道分胞病毒(RSV)-RNA、白细胞介素(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的浓度测定来探讨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试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受试者诱导痰RSV-RNA拷贝数和痰液中炎性因子IL-6、IL-8及MMP-12的浓度,探讨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 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中RSV阳性有23例,阳性率28.75%,正常对照组中无RSV阳性者,且RSV阳性病人痰液中IL-6、IL-8、MMP-12的浓度明显高于RSV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RSV感染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有较强的相关性,RSV病毒感染的检测对于了解COPD的病情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呼吸道合胞病毒9RSV)所诱导的人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咳嗽患者正常镜像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随机分成三组:(1)对照组(NOR组);(2)感染组(RSV组)加入10^6pfu的RSV;(3)己酮可可碱组(PTX组)RSV感染后加入PTX(1mg/ml)。每组于RSV感染20h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巨噬细胞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组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TX组TNF-α mRNA的表达和感染组相比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也有相应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明显升高(P<0.01);而PTX组与感染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 PTX能抑制SV所诱导的人肺泡巨噬细胞TNF-α的基因表达,并减少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小鼠肺部炎性病变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正常饲养,IP-10组单纯腹腔注射IP-10,RSV组只感染RSV,IP-10+RSV组腹腔注射IP-10后感染RSV。感染后第5 d,将小鼠处死,取肺脏,称重,计算小鼠肺指数,取左肺做病理分析及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结果 1)肺指数:IP-10+RSV组为(1.99±0.25)%,与RSV组(1.51±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理变化:IP-10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RSV组可见肺间质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IP-10+RSV组肺间质、支气管、血管处出现严重炎症反应;3)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IP-10+RSV组为10.4±0.9,与单纯感染RSV组7.5±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10水平增高可加重RSV所致小鼠肺部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对肺心病血浆内皮素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肺心痛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酚妥拉明10mg静脉输注,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16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浆内皮素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及血液黏度,对肺心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银杏达奠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浆GMP-14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15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科收治糖尿病并呼吸系统感染102例,治疗组62例给予痰热清与抗生素,对照组40例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短期内感染得到控制。结论:痰热清是治疗糖尿病并呼吸系统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肺部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患者于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前后进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前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在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由(0.0658±0.0271)kEU/L降至(0.0254±0.0129)kEU/L,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革兰阳性球菌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以为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助于判断感染的轻重以及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8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104例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70例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1.53%。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及其信号通路的功能,探讨RSV诱导气道炎症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以RSV感染复数为10感染上皮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TLRl~10 mRNA表达;用定量PCR检测TLR4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感染后再用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刺激细胞,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以观察病毒诱导表达的膜TLR4蛋白功能.RT-PCR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分为正常组和RSV感染组,用GraphPad 4.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实时定量PCR实验分为正常组、RSV感染组和紫外线灭活RSV感染组,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ELISA实验分为正常组、RSV感染组、单独LPS刺激组和RSV-LPS共刺激组,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分析.结果 (1)RSV感染组TLR2~10 mRNA表达均上调(t值为3.49~14.47,P均<0.05),以TLR2和TLR6变化最为显著;定量PCR结果提示:感染组TLR4 mRNA 3 h后开始增高(Kruskal-Wallis检测值=8.82,P<0.05,n=6),紫外灭活RSV组TLR4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2)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RSV感染组膜上TLR4表达比正常组增高(平均荧光强度:1.27±0.48,0.97±0.25,t:2.39,P>0.05,n=10),感染组胞内TLR4表达比正常组降低(平均荧光强度:3.08±1.38,3.36±1.31;t=2.92,P>0.05,n=10),感染组膜TLR4阳性细胞中(93.32±1.7)%为膜黏连蛋白-5阳性细胞;(3)RSV-LPS共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高于单纯LPS刺激组(F=59.29,P<0.01,n=3).结论 RSV感染后,上皮细胞TLR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TLR4信号通路相关的IL-8分泌增加;TLR4与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提示TLR4及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SV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HSP患儿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6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7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HS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治疗后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表明IVIG可降低HS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对照组(20例),EN组在入院72h后在胃镜辅助下置空肠营养管,由肠外营养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时的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都能耐。无胰腺炎复发,肠内营养对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影响,EN组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提高,EN组有1例出现肺感染,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对照组有3例出现肺感染,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能降低胰周及全身感染率,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部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状况。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荧光试验(ELF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进行RSV IgG、RSV抗原、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164例呼吸疾病患者血清标本,RSV IgG阳性率为39.63%,其中老年组为45.63%,中青年对照组27.87%(P<0.05)。ELFA与RT-PCR法检测支气管肺泡冲洗液标本中RSV抗原和RSV RNA阳性率分别为10.98%(18/164)和13.42%(22/164),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中,RSV感染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40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组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退黄、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前列地尔20μg,连用2周。检测各组患者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TNF-α,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采用鳖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为临床抗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74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分析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采用直接荧光定性检测样本中病毒,PCR扩增检测RSV临床分型。结果 6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混合型的患者分别为36、11、9、7、3和2例。36例RSV感染患儿中,A亚型26例,B亚型10例。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1例。0~、1~、3~和6~14岁组患儿检出率分别为36.11%,27.78%、22.22%和13.89%,0~1岁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6,P=0.0184)。RSVA和RSVB在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均有分布。春夏秋冬四季患儿RSV检出率分别为30.56%、13.89%、22.22%和33.33%。(χ~2=8.0000,P=0.0047)。RSVA和RSVB在各季节中均有流行分布。68例观察组患儿IgG2、IgG4、IgM、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1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病毒感染引发患儿机体内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类型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是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积极监测病毒感染情况,对抗病毒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归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RSV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往往导致严重的喘弊症状、本文对有关RSV感染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作一综述。RSV感染的发病机理以往的研究表明.RSV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