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本院儿科 1997~ 2 0 0 1年收治的 4 5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 ,通过检测尿肾功能系列来监测其肾小管受累情况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HSP患儿 4 5例中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4~ 13岁 ;均为发病 1周内的住院患儿。明确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5例、尿道感染 (金葡菌 ) 1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 ,其余 2 4例原因不明。对照组 :为体检正常健康儿童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 11岁。HSP组患儿均符合HSP诊断标准 ,除有双下肢皮肤紫癜表现外伴有关节肿痛 14例 (31 1% ) ,伴有腹痛 15例(33 3% ) ,伴有镜下微量血尿 8例 (17 …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肺炎68例支原体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象与方法 :2 0 0 3年 1月 17日至 2 0 0 3年 3月 2 0日在我院住院的婴幼儿肺炎 6 8例 ,其中男 38例 ,女 30例 ;年龄1~ 6个月 15例 ,~ 1岁 18例 ,~ 3岁 35例。对病程小于7d的患儿待其病程超过 7d后再抽血查支原体IgM抗体(MP IgM) ,其余病例均于入院第 2天或第 3天抽静脉血查MP IgM。特异性MP IgM测定采用间接血凝集法 ,以支原体抗体滴度≥ 1∶32为阳性。结果 :6 8例患儿中MP IgM阳性 (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2 7例 ,阳性率为 39 7% (2 7/ 6 8) ,其中 1~ 6个月组阳性 4例 ,阳性率为 2 6 7% (4/ 15 ) ,~ 1岁组阳性 4例 ,阳性率为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 5 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 DNA、IgM、IgG检测。 结果  1.HSP 5 5例中B19 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 18% (10 / 5 5 )、14 % (8/ 5 5 )、16 % (9/ 5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HSP 5 5例中 2 4例有腹症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4例有关节表现 ,其中 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0例有肾损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 2 0 .8%和2 3.5 % ,同时并两个症状 14例中 4例 (2 8.6 % )与B19感染有关 ,皮肤紫癜 腹症 关节 肾损 6例中 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 ,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 ;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 ,症状重 ,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的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对 1 2 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 1 2 5例健康儿童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 (CD4 + 、CD8+ 、CD4 + CD8+ )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IgD) ,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 1、IL 6、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 α) ;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 :I组应用静注丙球 (IVIG) 30 0~4 0 0mg Kg .d ,疗程 3~ 5d ;II组应用地塞米松 0 3~ 0 5mg Kg .d ,疗程 5~ 7d ,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 1 )HSP患儿 ,CD4 + 、CD4 +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IgG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IL 1、IL 6、IL 8、TNF 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2 )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 (P <0 0 1 )。结论显示 :( 1 )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 ;( 2 )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1例急性期HSP患儿(HSP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清进行IgG型ACA(IgG—ACA)和IgM型ACA(IgM—ACA)检测,并对两组ACA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1例HSP患儿中有16例ACA阳性,其中IgM.ACA阳性13例,IgG-ACA阳性3例,总阳性率占17.6%,且均无抗磷脂综合征(APS)表现;而健康体检儿未检出ACA阳性者。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6.078,P〈0.05)。HSP组中50例伴有腹痛的患儿中其1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26.0%;而41例不伴腹痛的患儿中仅3例ACA阳性,阳性率为7.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5.426,P〈0.05)。26例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4例;65例无肾脏受损者中ACA阳性12例,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05)。结论ACA可能与儿童HSP发病及腹痛症状有关、与HSP肾损害无关;APS可能与儿童HSP无关。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4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M,IgA,IgG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及MP IgE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临床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测定特异性MP IgA,IgG,IgE,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 IgM,并对5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访2~5. 5月。结果:在372例肺部感染患儿中,MP IgA阳性184人,占49. 5%;MP IgM阳性241人,占64. 8%; 2种抗体同时阳性140人,占37. 6%, 2种MP特异抗体测定结果的一致性非常显著。其中149例测定了MP IgG, 105例阳性,占70. 5%;而30例正常对照组中仅2例MP IgG阳性,占6. 7%,正常对照组MP IgA,MP IgM皆为阴性。MP IgA,MP IgM,MP IgG的阳性率,在发病第2周均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第1周,在随访的57例MP感染患儿中, 25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MP IgA在随访时阳性率明显增高,MP IgM滴度居高不下;而在32例无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IgA的阳性率变化不明显,MP IgM滴度则明显下降。MP感染组的MP IgE的阳性率达73. 3%,与哮喘合并MP感染组接近,但与哮喘合并非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种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MP再感染的发现及MP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机制研究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Treg失衡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8例MP-IgM阳性HSP患儿(HSP-MP组)、40例MP-IgM阴性HSP患儿(HSP组)、23例MP-IgM阳性非HSP患儿(MP组)、19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比较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的血清IL-17、1L-6、TGF-β水平。结果 HSP-MP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高于HSP组、MP组及对照组,HSP组及MP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MP组的Treg细胞水平低于HSP组、MP组及对照组,HSP组及MP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M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F-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Treg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MP-IgM阳性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 6 5 6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MP 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 ,同时对 5 9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 )、补体C3 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测定。结果 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 4 8.5 % (16 / 33) ;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 11.5 % (3/ 2 6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组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CH50 、补体C3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0例合并肾脏损害)及43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分别对过敏性紫癜有无合并肾损害及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患儿IgA、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G含量下降(P<0·01),IgM无明显差别(P>0·05);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IgA、IgM、Ig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组的IgE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8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524,P<0·01)。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6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670,P<0·01)。结论HSP/HSPN的发病过程存在细胞因子和异常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参与,HSPN的发生与TNF-α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紫红口服液对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分析服用紫红口服液的 4 9例HSP患儿的临床疗效 ,并对 2 6例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 4 3例 ,有效 5例 ,总有效率 98% ,明显高于对照组 (80 % ) (P <0 .0 5 )。治疗前CD4、CD8均低于对照组 ,IgG、IgA与健康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紫红口服液能明显改善HSP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6例腹型HSP及32例非腹型HSP中的16例进行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另设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36例腹型HSP患儿HP阳性21例(58.3%), 其中反复发作16例,HP阳性13例(81.3%),首次发作20例HP阳性9例(45.0%)。32例非腹型HSP患儿HP阳性9例(28.1%);对照组HP阳性2例(6.7%)。三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4.7,P<0.01),反复发作与首次发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 =4.49,P<0.05)。结论 腹型HSP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HP感染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67-369]  相似文献   

12.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应用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过敏性紫癜(HSP) 2 0例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 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HSP患儿 4 2例 ,均具有典型皮肤紫癜及消化道表现 ,均符合HSP诊断标准[1] 。将其分为丙球组 2 0例 ,男 12例 ,女8例 ;年龄 3~ 11岁 ,平均 7.30± 1.81岁 ;入院前病程 6 .71± 0 .6 5d ,均有腹痛 ,其中便血 12例 ,反复肠套叠 1例 ,关节肿痛 6例。激素组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 4~ 11岁 ,平均 7.5 2± 1.76岁 ;入院前病程 6 .35± 0 .71d ,均有腹痛 ,其中便血 10例 ,…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I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疗程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l、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论显示:(1)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2)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对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MP IgM测定 ,并设IgM阳性为MP感染组、IgM阴性为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 ,MP IgM阳性 2 2例 (16 % ) ,其临床特征为 :1~ 6月龄 10例 (4 5 5 % )、6个月~ 2岁 12例 (5 4 5 % )。冬春 13例 (5 9 1% ) ,夏秋 9例 (4 0 9% )。均有咳嗽、喘憋表现和发作性呼吸困难 ,发热 14例 (6 3 6 % )。肺部片状阴影 12例 (5 4 5 % ) ,白细胞总数 >15× 10 9/L 9例 (4 0 9% )。肺外表现 :神经系统 2例 (9 1% ) ,皮疹 4例 (18 2 % ) ,肝功能ALT升高 9例(4 0 1% )。无心力衰竭发生。病程平均 19d。 2~ 6周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 2 0例 (10 0 % )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病程较长 ,肺外表现多 ,肺部X线多伴有片状阴影。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柯萨奇病毒(CBV)感染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118例HSP、60例肺炎和30 例健康儿童静脉血中C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和肺炎支原体(MP)等病原特异性IgM,速率法检测其血心肌酶谱。结果 1.HSP组病原感染阳性:CBV 58例(49.1%)、RSV 2例(1.7%)、ADV 1例(0.8%)、EBV 10例 (8.5%)、MP 3例(2.5%),CBV感染率与同期肺炎及健康儿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HSP皮疹反复组CBV-IgM阳性率与非反复发作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CBV感染与无CBV感染患儿CK-MB、LDH、HBD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 CBV感染患儿中HSPN(HSP肾炎)组与非HSPN组心肌酶谱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BV感染可能是HSP的重要诱发原因。 HSP反复发作和心肌酶谱异常与C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16例过敏性紫癜脑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简称HSP)以学龄儿童多见,以往对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1年7月~1993年3月诊治的1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脑电图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9例,女7例;4~5岁6例,~9岁6例,~12岁4例;单纯型(皮肤型或腹痛型)5  相似文献   

17.
我们测定了4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以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理。诊断标准(1)皮肤紫癜呈多形性,以出血性皮疹为主;(2)伴或不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肾脏症状;(3)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将符合上述条件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14岁)患儿随机分成2组(型):肾炎型(伴有肾脏症状)及普通型(不伴肾脏症状)各20例。均于发病的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并神经系统损害8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过敏性紫癜 (HSP)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关节、胃肠道等表现为主 ,而并神经系统损害少见 ,既往亦少见报道。我院1991~ 2 0 0 1年共收治 8例HSP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 ,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多样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 本组 8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制定的HSP诊断标准中混合型[1]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6~ 14岁 ;发病诱因明确 ,其中 3例为食用鱼虾 ,3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2例为服用小儿阿斯匹林。 8例均有皮肤紫癜 ,主要以双下肢、臀部、足踝部针尖、黄豆大小鲜红色瘀点 ,微突出皮面。其中并关节肿痛 3例 ;并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过敏情况.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2月-2007年5月收住的HSP患儿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7.6(3~14)岁.抽取HSP患儿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儿血清14种食物变应原IgG水平.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为4级:0:IgG<0.05 U/L为阴性, :IgG 0.05-0.10 U/L为轻度敏感, :IgG 0.10~0.20 U/L为中度敏感, :IgG0.20 U/L为重度敏感.结果 74例HSP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其中57例结果阳性,阳性率达77.0%.1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24例(42.1%),2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6例(28.1%).3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2例(21.1%),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5例(8.7%).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3.0%最高,其次是牛奶26.3%,大豆15.8%,西红柿14.0%,小麦、鳕鱼各12.3%,虾、蟹各8.8%,牛肉3.5%,玉米、大米各1.8%.结论 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HSP患儿寻找食物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可指导HSP患儿的饮食.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蛋白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为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多次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的HSP患儿尿4种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HSP患儿4种蛋白中1项以上异常28例(87.50%),β2-MG和(或)。α1-MG升高21例(65.63%),Alb(和)或IgG升高者18例(56.21%)。结论 尿4种微量蛋白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损害情况,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