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上呼吸道脱落细胞肺炎支原体抗原和血清IgM抗体。结果上呼吸道脱落细胞肺炎支原体抗原和血清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7%和20%,这些患者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论上呼吸道脱落细胞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检测简单易行,可用于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同时检测血清IgM抗体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潍坊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5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56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达29.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儿童中,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达47.9%,1岁以内患儿感染率亦有升高趋势。秋季感染率最高,达35.2%,各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现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前儿童易感性强,有感染幼龄化趋势,且高发季节已有原来的秋冬季变为全年多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呼吸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的接受过2~4个周期的化疗后肺癌患者47例和对照组患者45例,取患者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病原体PCR扩增。结果 化疗后肺癌患者47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2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P〈0.05)。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化疗后肺癌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应选择含有大环内酯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案,以兼顾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在儿童肺炎中约占20%~40%,并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且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常缺乏特异性,因此目前MP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进行鉴别.目前临床应用的检验方法有MP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本文就现有MP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或咽拭子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份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20.3%(50/246);男性占11.4%(28/246),女性占8.9%(22/24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本区域并不少见,65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23.2%。肺炎支原体培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金标准,建议采用快速培养法对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进行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以协助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巨细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103例作为试验组,收集同期同年龄段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志愿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巨细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评价血清巨细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在巨细胞阳性感染率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感染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试验组巨细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体双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纯血清巨细胞病毒检测或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不明显,但两者联合诊断且诊断结果双阳性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确诊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65-1666
目的 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改变,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 测定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组)和60例非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非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水平,主要包括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并作对照.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血清心肌酶CK-MB(35.36±7.35)IU/L.、LDH(421.34±98.53)IU/L、AST(37.18±6.15)IU/L均明显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的(10.42±2.63)IU/L、(291.73±78.19)IU/L、(26.15±7.63)IU/L(t=25.5、7.98、8.70,均P〈0.01),以CK-MB差异最为显著.结论 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非支原体感染的肺炎重,血清C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咪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39-154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常见病原体,门诊中约有20%-40%的患儿感染MP[1].近年来支原体肺炎(MPP)伴肺外脏器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检测IgM是经典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但IgM在MPP早期不易检出,因而临床易延误诊断与治疗,严重者留有后遗症[2].有资料表明[3],MP-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敏感性78%~100%,特异性92%~100%),更适用于年幼和免疫损害患儿MP感染的早期诊断.本文通过对44例咽拭子支原体聚合酶联反应(MP-PCR)阳性与38例血清MP-IgM阳性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君 《中国医药》2006,1(3):132-133
目的观察成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初步依据。方法检测54例成人下呼吸道MP感染(试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并与同期5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根据成人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可初步判断是否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殷建翔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81-18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_IgM)以及咽试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结果:确认病例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7~14d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多样,需结合免疫PCR检查可及时诊断,及时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让临床医师了解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典型肺炎少见。方法 用生物试剂肺炎支原体选择培养基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10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近年来幼年龄患病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血清免疫诊断与临床关系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关姣莲山西省儿童医院姚丽英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去年入冬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在检出的230例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有76例,占肺炎发病率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中临床证实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肺炎支原体核酸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血清学检测(IgM)、肺炎支原体培养,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阳性率分别为87.1%、72.6%、45.2%,其中PCR法与血清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法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比培养法、血清法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感染,对于临床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肺炎支原体的认知。方法用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痰培养、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几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84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检查无特异性,ELISA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MP-IgM)检查阳性率高于冷凝集实验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可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应在常规检查上加做ELISA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便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更好的指导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18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象,通过分析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结果 年龄在4岁以上患儿、冬春季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χ2=17.328,12.256,P〈0.01)。患儿临床表现以单纯呼吸系统表现为主(80.54%)。实验室首次检查阳性率为62.16%,发病时间越长,阳性检出率越高(P〈0.01)。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药物对症治疗7~28 d,平均治疗(14.6±5.3)d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随访病情无反复或后遗症。结论 对不能确诊、病程较长的患儿,尤其是冬春季节、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宜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采取相应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方法对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监测并与92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两组采用颗粒凝聚法测定MP—IgM抗体。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43例(46.74%),普通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12例(13.0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儿童慢性咳嗽7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春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10-1511
目的 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2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一病因59例(81.94%),多重病因13例(18.06%).单一病因中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23例(31.9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6例(22.22%),咳嗽变异型哮喘CAV 12例(16.67%),其他8例(11.11%).多重病因中CAV合并UACS 3例(4.17%),CAV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例(4.17%),UACS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5例(6.94%),胃食管反流病合并CAV 1例(1.38%),CAV、UACS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1.38%).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UACS、CAV是主要原因;除了单一病因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多重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双重感染合并肝脏损伤的1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15例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经实验室诊断确诊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双重感染合并肝损伤的15例儿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ALT均升高(〈100U/L11例,〉100U/L4例);AST升高13例(〈100U/L9例,〉100U/L4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B超提示肝脏增大8例,脾脏增大5例。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混合感染应警惕肝损伤,肝功能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增多的趋势,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5~15岁儿童,除引起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支原体肺炎,严重的危害着广大儿童的健康。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有所不同,因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检测出病原体,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取自2000-10~2001-09儿科门诊及病房疑有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胸片用于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感染科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诊断的准确卒和其X线胸片的表现特征。结果126例经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的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经X线胸片检查,检出98例,准确率为78.57%。胸片的表现特征主要有肺部出现大片实质影、沿两下肺纹理分布片状增浓的模糊影、多发大小不等的片状影、肺大泡;纵膈皮下气肿等。结论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X线胸片的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