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3):712-714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1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联用静脉滴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对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为81.82%(P<0.05),治疗前后IL-6、TNF-α、CRP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唑肟抗感染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唑肟治疗)与对照组(头孢唑肟治疗),每组53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喘、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CRP、PCT、IL-6、TNF-α水平变化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咳嗽咳痰消失、气喘消失、发热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实验组CRP、PCT、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唑肟在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引起过多的不良反应,具备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的12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时间、发热时间、胸部X线病变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提高MPP患儿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8):1594-1597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3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为88.98%(P<0.05),体温、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IL-8、TNF-α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8、TNF-α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IL-8、TNF-α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雪松 《抗感染药学》2019,16(5):847-849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配合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IL-6、IL-8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颗粒剂联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症状的复常。  相似文献   

6.
钟明艳 《抗感染药学》2019,16(6):1076-1078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噻肟钠及阿奇霉素联用对儿童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与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咳嗽和体温)复常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即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咳嗽和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噻肟钠及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儿童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6):1203-1205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为83.72%(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观察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指标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有助于促进了炎症因子的清除。  相似文献   

8.
屈艳丽 《北方药学》2018,(2):130-131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配合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分配.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脂溶性维生素.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86.0%)(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FN-γ、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更佳,改善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彭莉虹 《抗感染药学》2019,16(11):2010-2012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MRSA肺部感染患者7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6、CRP和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L-6、CRP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IL-6、CRP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万古霉素,促进了细菌清除,改善了其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对脑卒中后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100例病历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与注射用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急气喘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等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a、IL-6、CRP、PCT、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急气喘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指标,增强了其免疫能力,提高了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亚兰  杨霞  李上饶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62-1264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9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NF-α、hs-CRP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18):2468-2470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退热、营养支持、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肠溶片10 mg/kg,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3.
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牛若梅  刘洁 《中国药房》2010,(36):3394-339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案综合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学特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控制率;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计数、IL-6、CRP;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计数、IL-6、CRP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计数、IL-6、CRP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感染症状,控制炎性因子释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 2012年12月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血清IL-6、IL-8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 (P <0.05);治疗前2组IL-6、IL-8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IL-6、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炎性因子的水平,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CRP、TNF-α、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RP、TNF-α、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辅助莫西沙星对门诊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3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咯痰、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IL-17、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咯痰、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10、IL-17、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IL-17、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盐酸莫西沙星治疗门诊肺部感染患者,有效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转归,加快了临床症状的复常。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8,(2):311-313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小剂量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2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为77.78%(P<0.05),血清TNF-α、CRP、IL-2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杏化痰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喘嗽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实验法将所有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儿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而研究组32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麻杏化痰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炎性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胸部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TNF-α、IL-6炎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RP、TNF-α、IL-6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患儿的CRP、TNF-α、IL-6的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麻杏化痰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小儿肺炎喘嗽疗效可靠,能够显著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冰燕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96-1798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间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101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FEV1、FEV1/FVC、PEF、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