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张俊琴  时红梅 《全科护理》2011,(24):2203-220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感染引起的传染病[1];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2];该病变化迅速,从发病到进展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仅有几小时,严重威胁到患儿生命[3].  相似文献   

3.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2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  相似文献   

4.
10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桂莲 《全科护理》2011,(17):1544-1545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感染引起的传染病[1];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2];该病变化迅速,从发病到进展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仅有几小时,严重威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是一种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二者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难以区别,但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现将我科2010-01-2010-12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92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1],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2009年3月~11月,我院共收治106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重症患儿334例,经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病人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人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奄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3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了320例手足口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个别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HFMD在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等症状改善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加服中药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消毒隔离,做好口腔、皮肤、高热、心理及并发症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结果:本组出现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72例,经对症治疗皮疹或疱疹均结痂消退,无感染发生;64例发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出现惊厥抽搐1例,并发脑炎4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加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解透表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M、IgG、IgA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透表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患儿恢复时间,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3%(P<0.05)。研究组皮肤疱疹、发热、睡眠易惊、四肢抖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舒适护理配合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减少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流行规律,寻找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方法,对北安河村幼儿园和该村所有儿童进行筛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实时监测每日新发病例。结果幼儿园共发病61例,罹患率25.4%,流行时间为25d。年龄越小,发热所占比例越高,症状越重。发热16例占32.0%,口腔疱疹39例占78.0%,手部有疹子25例占50.0%,脚部有疹子15例,臀部有疹子8例。调查发现幼儿园没有配备园医,卫生老师不熟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不能准确地筛查。结论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晨午检筛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开始至2013年6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总样本量为1 465例,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751例,利巴韦林组714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组与单用利巴韦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对危险度(RR)(95%CI)分别为1.47(1.29,1.68)与1.14(1.08,1.20);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也均差异有显著性,WMD(95%CI)分别为-1.69(-2.26,-1.13)、-1.91(-2.60,-1.23)与-1.41(-1.82,-1.00)。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对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影响的差异结论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豫东地区手足口病留观患者回顾研究1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豫东地区手足口病留观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为进一步了解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留观室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皮疹以手部为主者占36.1%、足部为主者占31.2%、口腔部病变为主占35.4%、以臀部为主占10.2%、以肘、膝部和胸腹部为主者占0.5%。其中手足部皮疹被误诊的占8.5%,因病情加重转入住院患者占9.6%。观察48~72h解除留观者占62.3%,发热者占80.64%。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80.1%,有明确接触史者,占60.6%。发病以4—7月份高发。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以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容易误诊。病情严重者大部分是EV71感染。留观患者病情易变,早隔离、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 (VLU) 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中医叫 “臁疮”、“裤口疮”,俗称“老烂腿”。本病多见于职业病,常常因长时间站立及过多负重行走造成,现代医学认为下肢溃疡与下肢血管变病有很大关系,特点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然溃疡愈合,常因外界因素再次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臁疮方面,有着独到的临床经验,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最近几年来传统医学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进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血清型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型;探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血清型与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2010年4~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病例肛拭子标本,同时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临床诊断为危重症、普通重症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分析,研究西安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肠道病毒不同病原致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2010年西安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3439个,病原分析EV71病毒占24.81%,CAl6病毒占55.04%,非EV71、cAl6的其他肠道病毒占20.16%;EV71在7、8月所占比例增高;EV71占重症病例病原的75.71%。【结论]2010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例较2009年增加较多,病原以CAl6为主,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的流行及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发生与病原血清型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根据中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对病例组患儿病程进行临床分期,比较临床1期、2期、3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CRP、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口腔黏膜中的AQP-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0.05);治疗后,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相应各期,且由低到高仍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 <0.05)。治疗前,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NSE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0.05);治疗后,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NSE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相应各期,且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 <0.05)。结论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与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