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防治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IDH)的临床疗效及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6例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西医常规防治措施;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次透析1.5 h后开始滴注参麦注射液100 m L。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治疗中最低血压情况,比较2组透析超滤量及治疗前后心率、血清白蛋白及尿素清除指数值(Kt/V)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54.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中最低血压及治疗后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超滤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及Kt/V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及Kt/V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预防IDH的发生,升高血压,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加超滤量,增加Kt/V值,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可调钠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合并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温度恒定为35.5℃,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在透析开始时为147mmol/L,结束前1h调至135mmol/L。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透析开始时给予参附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持续滴注至透析结束。观察透析前血压、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血压。记录透析后患者的体重、超滤量和IDH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体质量、超滤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可调钠对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减少IDH发作次数,是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赵大奎  陈红艳 《新中医》2021,53(18):72-7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3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1 例。对照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透析时低血压预防措施、低血压紧急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透析前动脉压基础值与透析期间监测的平均动脉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统计2 组治疗后透析时低血压平均发生例数;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未完成超滤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压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未完成超滤量和Kt/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未完成超滤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Kt/V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ET-1、VEGF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T-1、VEGF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T-1、VEGF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次数,维持透析时的血压稳定,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对25例透析患者每日静推生脉注射液75 mL,1个月为1个疗程。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结果25例血液透析患者生脉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透析中脱水速度、透析液钠浓度和温度、透析前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脱水量、Kt/V、透析结束血压均高于治疗前(P<0.05),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低于治疗前(P<0.01),IDH发生例次、症状性IDH发生例次均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显效11例(44%),有效10例(40%),无效4例(16%)。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预防IDH的发生,明显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时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透析时的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血透中低血压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对照分析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和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时的透析资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能使血压上升(P〈0.05),提高透析中低血压患者KT/V值(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改善腹透患者超滤功能及腹膜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对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60例腹透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组(B组)、腹腔给药组(C组),各20例,观察3组Kt/V,Ccr、超滤量、溶质转运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B组与C组超滤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各组治疗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Kt/V、Ccr/P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进行腹腔给药,可在不增加患者水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超滤量,提高透析充分性,有效缓解患者腹膜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对25例透析患者每日静推生脉注射液75mL,1个月为1个疗程。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结果25例血液透析患者生脉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透析中脱水速度、透析液钠浓度和温度、透析前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脱水量、Kt/V、透析结束血压均高于治疗前(P〈0.05),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低于治疗前(P〈0.01),IDH发生例次、症状性IDH发生例次均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显效11例(44%),有效10例(40%),无效4例(16%)。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预防IDH的发生。明显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气阴两虚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透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血透用药,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以及血ET-1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参麦组中医证候实证积分降低(p0.05),其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参麦组的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减轻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超滤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超滤率(UFR)≤15 mL/(h.kg),B组UFR>15 mL/(h.kg),比较2组透析充分性。结果尿素下降的比率(URR值)及一定的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清除量(KT/V值)等数据显示,超滤量的多少与KT/V值、URR值成负相关。结论一定透析时间内每次过多的超滤量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血液透析方法,使用相同型号的透析机,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从静脉输液端缓慢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70 m L+生理盐水30 m 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 m L,每次透析结束后注射,每周3次,共用药3个月。结果:在治疗后肩胛下角皮皱厚度的升高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缓解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透析频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肾康注射液血液透析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及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疗效评价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BG、ALB、Ig G、Ig A及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营养良好、营养不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低下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Kt/V升高明显,尿素浓度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减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小球细胞的高代谢状态,促进体内毒素迅速排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推迟透析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珠三角中山市中医院2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检测其血清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年龄及透析充分性之间的差异。结果:280例患者中,营养状况正常患者137例(48.93%),营养不良患者143例(51.07%);营养正常组年龄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营养正常组透析充分性及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高,血清白蛋白可作为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可靠的生化指标,而年龄、透析充分性则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的可行性.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及减少血液透析次数加中药结肠透析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并对两组的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指数、残余肾功能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透析充分性(KT/V)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及主要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时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药结肠透析可适当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及自身对照观察方法观察肉苁蓉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予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在规律透析基础上给予每日肉苁蓉20g煎煮至100mL频饮。记录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月月末透析周中的透析间隔为24h的24h尿量及透析前血尿素氮(BUN)、血磷(P),每月的平均干体重、平均超滤量及血流速度,同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营养及炎性指标即每月透析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记录治疗期间退出病例数及透析不耐受人次。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月的平均干体重、平均超滤量及平均血流速度、24h尿量及透析前血尿素氮、血磷中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各指标较前有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然对照组不显著,治疗组治疗2月后明显改善(P0.05),作用稳定;对炎性指标而言,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发生透析不耐受次数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新发腹泻、腹胀患者,无服药后呕吐、恶心不适反应。结论:肉苁蓉有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进而显著增加透析充分性,能提高透析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斜线超滤模式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预防作用,探讨其预防机制。方法 60例容易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直线超滤组、斜线超滤组和斜线超滤联合参附注射液组,各2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肌酐(Cr)、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和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追踪随访3个月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和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线超滤模式联合参附注射液组治疗后的HGB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NT-pro BNP低于直线超滤组、斜线超滤组(P0.05),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直线超滤组(P0.05)。斜线超滤模式联合参附注射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斜线超滤模式联合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减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2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抗纤灵颗粒剂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并设15名健康组进行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抗纤灵颗粒剂,8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白蛋白(A1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并计算患者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Kt/V)等指标.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IL-6、CRP、TNF-a水平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1B、PAB、TF、BMI均有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抗纤灵颗粒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大柴胡汤加味,每日1剂,浓煎100 mL,早晚餐后分2次口服。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麻仁润肠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肌肉痉挛发生率及Kt/V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增多、蹲厕时间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每周排便次数、蹲厕时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Kt/V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t/V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症状,改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条件的CA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CAPD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少量开水吞服,每次10粒,每日3次,餐后服。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残余肾功能(RRF)测定,治疗前后检测24h尿量、血压、血清白蛋白、血和尿肌酐、血和尿尿素氮并计算Kt/V、肌酐清除率(CCL)。结果治疗组前后的血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CL为(64.1±15.6)L/周/1.73m2,Kt/V为(1.84±0.18),均优于对照组CCL(58.2±14.2)和Kt/V(1.63±0.16)(P0.05);两组24小时尿量均有减少,但对照组较治疗组减少明显(P0.05)。前6个月两组RRF都未见明显下降,但9个月时两组RRF都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结束时治疗组RRF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CAPD病人残余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观察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肌痉挛的发生率。结果:可调钠和超滤曲线透析超滤量高于常规透析,而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透析,低血压减少。结论: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血压相对平稳,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