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梅良 《中医正骨》1991,3(3):24-25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法复位时所产生的刺激,疼痛较剧烈,往往使一些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因惧痛而中止治疗。笔者自1983年,采用先敷药理疗,后手法整复的方法治疗253例,明显减轻了手法复位的刺激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253例,男167例,女8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3年;有外伤史者146例,无明显原因107例;前错位型137例,后错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骨折手法复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骨折手法复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法复位成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胀发生情况(包括无肿胀、轻度肿胀、中度肿胀、重度肿胀)。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法复位47例,成功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手法复位成功率为39例,成功率为78.0%;观察组手法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中度肿胀和重度肿胀所占比例为30.0%;对照组术后中度肿胀和重度肿胀所占比例为54.0%;观察组术后中度肿胀和重度肿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手法复位进行,减轻术后体重肿胀,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耳石症患者,在门诊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即刻的疗效以及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即刻痊愈28例,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14例;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1周后痊愈52例,改善8例,无效2例,复位有效率达96.8%。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耳石症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BPPV),在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是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BBPV约占眩晕患者的25%~([3])。目前手法复位是耳石症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手法复位后仍有眩晕的患者尚需给予药物治疗。笔者采用本院神经内科自拟验方配制的眩晕贴穴位贴敷治  相似文献   

5.
Colles骨折是骨科最常见骨折之一.手法复位是其最基本而又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骨折往往伴随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创伤反应,复位后应用小夹板或石膏作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蒙医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35例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观察利用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5例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没有无效病例。结论:采用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跟骨牵引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且治疗效果能使患者满意,能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手法复位结合骨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后愈合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骨牵引达到有效效果后,蒙医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固定时间为约2~8周。结果:骨牵引结合蒙医传统手法复位股骨干骨折治疗后3个月、1年疗效分别达到90%和93.3%。结论:骨牵引结合蒙医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后愈合疗效可靠,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至今收治的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8例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与切开复位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手法复位组总愈合率为94.12%,切开复位组总愈合率为91.17%,但两组总愈合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切开复位组相比,手法复位组治愈速度明显较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最常见疾病之一,多适合于保守治疗。我们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熥敷及康复护理指导锻炼等,取得显著疗效,现结合我们的做法报道如下:1护理指导1.1手法复位治疗前:手法复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措施。在实施手法复位前,准备好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向患者解释手法实施的机理,说明此手法具有安全、无痛苦、有效的特点,也要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调整好情绪,对心存畏惧或顾虑情绪的患者应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Epley手法复位加针刺组35例与Epley手法复位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共66例完成研究,手法复位加针刺组总效率97.0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4.38%;手法复位加针刺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加针刺组复发率为6.25%,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3.33%(均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事件。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区启文 《光明中医》2006,21(7):65-67
目的:探讨改良(自旋)复位手法治疗机理和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自旋)复位手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34例颈椎病患者经改良(自旋)复位手法治疗后,治愈87例、好转3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2.53%.各颈椎分型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该改进方法对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并且有极高的安全性,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手术组,手法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方式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踝关节复位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时间与手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踝关节复位优良率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能够显著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踝关节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踝关节复位情况,应根据其具体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首次手法复位治疗结束1周后、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阶段患者复发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首次治疗结束1周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59%;首次治疗1周后复发率为2.27%,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为6.82%。复发患者予以再次手法复位3个月后,并未出现复发现象。结论:手法复位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戍2组,小夹板固定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固定架固定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复位后10—15d和6个月后,小夹板固定组患者骨折部位有轻微的再次移位,但仍在功能对位的范围内;复位后2个月时,小夹板固定组患者Dienst功能评估优良率明显高于外固定架固定组,复位后6个月时组间优良率相当。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或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本病均可获的较好的疗效,其中小夹板固定法腕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目前临床最实用的治疗方法;而外固定架固定法更能保持良好的复位,适用于骨质疏松明显,严重粉碎,不稳定的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ley手法复位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同时结合家庭自我训练,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经1次复位,18例症状完全消失,好转7例,无效2例;好转或者无效的患者进行家庭自我训练,6个月时随访,治愈23例,好转2例,无效2例。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自我训练可以有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活血壮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代谢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结合活血壮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MP及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指数、功能活动、自主活动、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活血壮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提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石症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单纯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36例患者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101例,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15例;136例单纯药物治疗后痊愈36例,改善64例,无明显变化36例;136例患者联合治疗痊愈102例,改善32例,无明显变化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肝熄风类中药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手法复位结合平眩汤(天麻、钩藤、半夏、白术、泽兰、益母草等)治疗;对照组以手法复位结合口服倍他司汀,3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BPPV的总有效率为95.53%,对照为76.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5)。需要手法复位次数减少明显(P<0.001)。提示:平眩汤配合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定点旋推复位手法对98例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98例中,治愈62例(63.26%),显效21例(21.42%),好转10例(10.20%),无效5例(5.10%)。结论腰椎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是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手法可操作性强、易掌握、患者易接受、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作用。方法对86例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86例全部有效。结论手法治疗是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