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白花蛇舌草伪品拟漆姑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和拟漆姑进行比较鉴别。方法:从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进行鉴别。结果:二者性状、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均有明显区别。结论:拟漆姑不可作白花蛇舌草使用。  相似文献   

2.
覃兴奇 《中国药业》2011,20(4):40-40
目的更好地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的质量。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白花蛇舌草、丹参。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了白花蛇舌草、丹参药材的特征斑点。结论 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消乳增生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消乳增生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对本处方中浙贝母、白芍、黄芪进行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浙贝母、白芍、黄芪。结论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消乳增生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对本处方中浙贝母、白芍、黄芪进行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浙贝母、白芍、黄芪.结论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胶囊进行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方法:用高效液相法(HPLC)对处方中丹参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丹参酮ⅡA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对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进行薄层色谱(TLCs)鉴定。结果:用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三批次样品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0.0364%,0.0360%,0.0373%。TLCs能够专属地鉴别白花蛇舌草内的齐墩果酸。结论:本文采用的方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6.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白花蛇舌草及水线草定性鉴别及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CMC硅胶G为固定相,氯仿:甲醇(19:1)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48nm。结果在21.2—106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吸收,样1r=0.9999,方法回收率为98.7%,RSD:1.54%;样2r=0.9999,方法回收率为98.8%,RSD=1.69%。结论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薄层鉴别色谱斑点相一致,含量测定对比实验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含量高于水线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伪品伞房花耳草的分子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探针,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鉴别白花蛇舌草、伞房花耳草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MLPA-qPCR)方法。结果:对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MLPA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白花蛇舌草探针的特异性熔解曲线Tm值为(81.8±0.2)℃,伞房花耳草探针的熔解曲线Tm值为(84.0±0.2)℃;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的最低模板量均为0.1 ng;掺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当白花蛇舌草探针与伞房花耳草探针比例为1.0∶0.6时,白花蛇舌草中掺杂1%的伞房花耳草仍可被有效检出。对收集的39份样品进行检测,成功鉴别白花蛇舌草25份、伞房花耳草12份、白花蛇舌草与伞房花耳草混合样品2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微距图像鉴别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方法:通过微距摄像采集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各部位图像。结果:采集到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花序、茎、叶等微距图像。结论:白花蛇舌草和水线草的花序和叶的微距图像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雅如  谈道彬  常青  刘小平 《中国药师》2003,6(12):795-796,809
目的:建立了复方益肝片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复方益肝片中的白花蛇舌草、菌陈、佛手。用双波长薄层扭描法定量测定复方益肝片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大黄素在0.3~1.8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RSD为2.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藿草壮骨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淫羊藿、熟地黄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上鉴别出制剂中淫羊藿、熟地黄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无干扰。结论该法结果可靠,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耐用性好,可为藿草壮骨合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静  赵兴  陶福芳  陈萍  力荔 《中国药业》2011,20(24):41-42
目的建立降喘固本丸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对制剂中的党参、黄芪、枳壳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五味子、浙贝母、紫苏子进行显微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检出党参、黄芪,枳壳,在显微鉴别中能检出五味子、浙贝母、紫苏子。结论薄层色谱鉴别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显微鉴别真实、直观,该方法可作为降喘固本丸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薄层扫描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含量方法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白花蛇舌草中 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薄层扫描法。结果 方法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6个不同批次白花蛇舌草中 β-谷甾醇的含量为 0 .0 9%~ 0 .2 1 %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1 % ,RSD为 1 .2 8%。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胃炎停胶囊中白花蛇舌草,延胡索高良姜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炎停胶囊主要成分白花蛇舌草、延胡索、高良姜进行了鉴别。结果分离良好,斑点清晰圆整,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益智合剂中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TLC)鉴别益智合剂中的远志、黄柏、甘草。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可检出样品中各相应的薄层斑点。结论:该法准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能有效地控制益智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3):390-39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对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基蒽醌(1)、2-羟基-1-甲氧基-3-甲基蒽醌(2)、2-羟基-1-甲氧基蒽醌(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甲基异茜草素(5)、熊果酸(6)、耳草酮B(7)、莨菪亭(8)、2,6-二羟基-3-甲基-4-甲氧基蒽醌(9)、2-羟基-3-羟甲基蒽醌(10)、正十六烷(11)。结论:化合物4、7、10、11为首次从白花蛇舌草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白花蛇舌草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桑菊饮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桑叶、薄荷、连翘和浙贝母药材进行了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71%,RSD(n=6)为0.69%,在104-1040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结论研究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大桑菊饮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习用防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启惠 《中国药业》2000,9(7):26-26
用薄层色谱法对四川省习用的广元防己、宜宾防己及冕宁防己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并用该方法鉴别了商品药材及饮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本宏  黄付伟  冯琪  王慧媛  李小军 《中国药师》2007,10(11):1147-1147
宫瘤消胶囊为牡蛎、香附(制)、三菱、莪术、土鳖虫、仙鹤草、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吴茱萸、淀粉等12味中药组成的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子宫肌瘤属气滞血瘀证,证见:月经量过多,夹有大小血块,经期延长,或有腹痛,舌暗红,或边有紫点、瘀斑,脉细弦或细涩。为了更好地控制宫瘤消胶囊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对方中仙鹤草、白花蛇舌草两味中药分别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花蛇舌草与伞房花耳草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榕  谢敏 《海峡药学》1995,7(1):77-78
白花蛇舌草历代本草木见记载,我省民间多有使用。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尿等作用,用于肠痈,肺脓疡、咽喉肿痛、湿热黄殖、小便不利、涌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目前市售的白花蛇舌草和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又名水线草,常常在一起收购,但外观又十分相似,往往易于混淆,然而两者性味、功能、主治在民间应用有所差异。为此,我们将它们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鉴别特征及有效成分熊果酸的含量比较如下。1.植物来源:白花蛇舌草为首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ffusaWilld【Oldenlandiadiffusa(Xilld)ROXb」的全草。伞房花耳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调脂康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主要药味—浙贝母、郁金、炒白术、茯苓和泽泻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调脂康口服液中浙贝母、郁金、炒白术、茯苓和泽泻的薄层色谱上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Rf值符合要求,阴性无干扰。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调脂康口服液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