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对于高压氧(HBO)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治疗效果分析较少。为此,我院自1994~1999年收治入院的196例CO中毒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96例CO中毒患者中,男104例,女92例,年龄17~58岁。其中轻度中毒36例,中度中毒60例,重度中毒100例。有心电图改变者158例(80.60%),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36例(86.70%),窦性心动过缓15例(9.40%),房颤3例(1.89%),QRS低电压3例(1.89%),T波低平或双向65例(41.10%),ST-T改变…  相似文献   

2.
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6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结果严重脑外伤患者有81%心电图异常和73%心肌酶谱变化同时存在,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其中死亡31例心肌酶谱持续升高直至死亡,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室早、室速、ST—T改变。生存的85例,两者的变化随病情而演变,病情严重,心电图表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严重,心肌酶谱持续升高;病情好转两者趋向正常。结论严重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及预后存在平行关系,因此,严重脑外伤后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伤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AUTO CADINER FCP-2201型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描记。结果398例中心电图正常者83例,异常者315例,异常率79.15%。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为T波改变(57.83%)、ST段改变(51.76%)、左室面高电压(44.09%)、早搏(33.23%)、窦缓(31.63%)。心电图正常者死亡6例(7.23%),心电图异常者死亡80例(25.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异常,其预后与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扩心病心电图ST段、T波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T波与ST段参数分析。结合超声心电图、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X线胸片检查确诊。结果:本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ST—T波改变24例(63.2%),窦性心律改变9例,各类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4例。结论:全导联ST—T波改变,同时伴有异常心律、传导阻滞对临床诊断儿童扩张心肌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 对168例老年公寓的老人进行健康查体,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8例中心电图异常的有105例,其中ST改变53例、T波改变5例、ST—T改变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心房颤动2例、早搏3例、左室高电压4例、心率异常14例。结论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在老年人中所占比率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老年人应定期健康查体,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时多伴有心电图ST—T改变。为探究DKA治疗前后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现将本院1999—01/2009—04收治的DKA有心电图ST—T改变的资料完整的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检测58例严重脑外伤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81%(47/58)心电图异常和74%(43/58)心肌酶港变化同时存在。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其中死亡15例心肌酶谱持续增高直至死亡,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室早、室速,ST—T改变。生存的43例,两者的变化随病情而演变,病情严重,心电图表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严重,心肌酶论持续升高,病情好转两者趋向正常。因此,严重脑外伤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伤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ST-T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约占50%。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静息心电图异常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简便、常用方法,但缺乏特异性,更年期女性常出现心电图ST—T异常改变,易误诊为心肌缺血。为了解女性患者静息心电图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我院2003—06-2006—12对76例静息心电图异常的女性住院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红燕  陈宁  陆民 《临床荟萃》2011,26(23):2065-206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具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坏死型Q波出现,异常ST—T改变,而尤以ST段形态改变最为特征性表现。所谓ST段墓碑形改变是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桥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Noble分级方法,对6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特点分析。结果本组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远段;Noble分级I级狭窄者31例,Ⅱ~Ⅲ级狭窄者34例;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或T波改变35例(53.85%),Noble分级Ⅱ~Ⅲ级狭窄者心电图异常率(76.5%)高于I级狭窄者(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0例心电图正常者,24h动态心电图显示11例呈间歇性T波改变或ST—T改变,3例发作性ST—T抬高;5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可疑阳性。结论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远段,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可提高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急性脑梗死可以引起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临床上可出现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室颤、心源性猝死。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达72%,主要表现T波低平、ST段下移、病理性Q波、心律失常。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发现,急性脑梗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AB比值具有相关性,提示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与脑梗死部位有关;心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有关左心室功能改变与脑梗死大小、部位,以及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3.
宋友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38-1839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观察7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结果】44例(57.9%)安静心电图ST—T异常改变,VCG检测全部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标准。临床上诊断冠心病。20例(26.3%)平静心电图无ST—T异常改变,而VCG检测全部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标准。临床上诊断可疑冠心病。12例(15.8%)为临床上无心血管病证据,经ECG、VCG检查正常。【结论】平静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并不敏感,联合应用VCG后可以提高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方法对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以男性多见(82.97%)。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87.23%),大多伴J波(89.36%),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无需治疗。因其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超急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心电图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鉴别诊断胃食管反流痛和冠心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痛的患者58例,随机选取确诊为冠心痛患者64例。在胸痛发作和治疗缓解后分别记录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胸痛发作及缓解时心电图ST—T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痛患者中各类疾痛心电图ST—T改变的百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痛患者无症状时ST—T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14.29%)最高。结论: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改变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痛与冠心病的中有重要临床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在其康复治疗中,心电图的变化复杂。尤以各种心律失常,Q—T间期改变、ST段改变及T波异常为多见。我们通过对照比较观察了利培酮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院门诊病历中46~60岁男、女患者各290例,有心电图ST—T改变统计分析,从而探讨更年期男女ST—T改变的差异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服药前后记录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粘和血脂的情况。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病人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0%,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min)由82.43±12.26改善为14.56±3.42,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回盲部肿瘤,阑尾周围脓肿?冠心病。拟行剖腹探查术。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PtfV1=-0.04mm/s,Ⅱ、Ⅲ、avF导联ST段稍有下移,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PtfV1异常,ST—T改变。患者入手术室后感心慌,行心电图示(图2):窦性心律。心率125次/分,P—R间期恒定0.12s,QRS波群呈正常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1交替,同时ST-IT也随QRS波群变化而呈交替变化。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2:1阻滞),PtfV1异常,ST—T改变。经内科医师会诊,认为患者心功能不全,术中心血管意外,暂不宣手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4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