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皮肤病是指一组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目前认为这些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上强调支持疗法 ,需要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 。患大疱性皮肤病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 ,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继发感染而致死亡。因此 ,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现将我院自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2 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护理体会作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2 8例中寻常型天疱疮 12例、落叶型天疱疮 5例、红斑型天疱疮 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4例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2例 ,疱疹样皮炎 1例 ,大疱性表皮松…  相似文献   

2.
大疱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秦皇岛市中医院王洪芬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常占平关键词大疱类天疱疮;护理大疱类天疱疮系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疾病,其特点为奇痒难耐、病情易反复,如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我院1996年6月收治1例,经月余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确定存在分歧的靶抗原在细胞间或皮肤基底膜带中的位置。验证有关大疱性皮肤病自身抗体靶抗原定位的不同研究结果。方法 采用包埋后金标记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结合免疫印迹技术分别对5例天疱疮(寻常型4型、落叶型1例)皮损组织中IgG的沉积部位、8例天疱疮(寻常型6例、落叶型2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gG结合正常人皮肤的部位进行超微水平的研究;采用同样方法对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中IgG的沉积部位及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gG结合正常人皮肤组织的部位进行定位研究;对3例线形IgA大疱病的皮损组织和血清中自身抗体IgA结合正常人皮肤组织的位置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5例天疱疮患者皮损组织的直接免疫电镜见金颗粒沉积在桥粒上,非桥粒部位的角朊细胞间未见金颗粒的沉积,8例天疱疮血清的间接免疫电镜见金颗粒沉积在桥粒上,寻常型和落叶型的金颗粒沉积部位无区别。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的直接免疫电镜见有2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上,3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上及其下方的透明层中;间接免疫电镜技术对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清进行金标记研究,发现有2例金颗粒沉积在半桥粒部位(免疫印迹显示其血清抗体识别BP230)、4例在半桥粒下方的透明层内见金颗粒的沉积(其血清抗体分别识别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16例完整的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16例大疱性疾病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1989年5月~2004年7月住院患者,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1岁(37~81岁),60岁以上11例,占6875%。平均病程66个月(9天~3年)。临床类型:天疱疮13例(其中寻常型11例,红斑型1例,副肿瘤型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3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患者均具典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确定。1.2 治 疗1.21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  相似文献   

5.
宋翔  王国丽  杨为 《四川医学》2003,24(1):50-51
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以大疱和疱疹样损害为特点的疾病。我们对 12例患者同时进行组织病理与荧光免疫检查 ,比较两种试验在诊断方面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疱性皮肤病共 12例 ,其中寻常性天疱疮 (PV) 7例 ,平均年龄 4 8.9(2 2~ 71)岁 ,男 4例 ,女 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4例 ,平均年龄 5 5 .5(5 0~ 6 0 )岁 ,男 1例、女 3例。疱疹样皮炎 (DH) 1例 ,6 4岁男性[1] 。1.2 实验室检查1.2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新发水疱部位皮肤组织 ,让水疱靠近取材的一侧。标本一分为二 ,水疱部分用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切…  相似文献   

6.
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性疾病。皮损为成批出现极易破裂的水疱,严重者水疱遍布全身。疱壁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由于皮肤有创面,极易继发感染。所以对病人的皮肤护理就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护理不当,合并感染,就可导致病人的死亡。我们现将21例天疱疮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0~1994年间共收治天疱疮病人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38~71岁。治愈17例,缓解2例,死亡2例。2护理体会2.1皮肤护理2.1.l皮肤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无菌床单、被套。21.2皮肤换药皮报为小…  相似文献   

7.
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病人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皮肤出现水疱、大疱、糜烂和渗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科1996~2000年10月收治的13例大疱性皮肤病病人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49.5岁。以寻常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为主。其中寻常型5例,类天疱疮7例,还有1例第1次住院为类天疱疮,第2次住院为寻常型天疱疮。皮损累及全身,以躯干、四肢、腹股沟、腋下较重,伴有明显疼痛和瘙痒。皮损面积达60%~95%。病程最长3~4个月,住院最长44d,最短7d,平均20~25d,除1例好转提前出院外,其余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正>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1]。典型皮损特征为正常皮肤或皮肤红斑基础上发生水泡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疱糜烂后上面覆盖血痂或痂皮,好发于四肢伸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数可合并黏膜损害及并发2型糖尿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或导致死亡,因此要加强护理,有效保护创面。现1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天疱疮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我科于2009年治愈了1例类天疱疮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常发生在老年人,发生在6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报道仅有少数。目的:描述60岁以下患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通常发生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比较,并研究可能的病理联系。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全国、多中心研究。临床、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及治疗和病理学联系都用标准化调查表记录。结果:分析1970-06/2002-03间74例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116岁,42例患者进一步做分离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和(或)免疫电镜和(或)免疫印迹(568%)。这些严格挑选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另32例患者有可比性。作者发现与老…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多认为是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有全身或部分皮肤起水疱、破溃后渗血、渗液等症状,极易反复发作。我单位1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病情严重,皮损较多,治疗后复发,给医护人员及家人的护理带来相对大的困难。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88岁女性,意识清楚,自主体位,既往有冠状动脉粥  相似文献   

12.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的3年经验;中国一城区严重皮肤药物副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苏格兰皮肤科医生调查的基底细胞癌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性反应的改变:从落叶型天疱疮到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变化;1例男女性别重建患者的生殖器硬化性苔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年龄56~81岁,平均70.7岁,3例均为广泛性类天疱疮,类天疱疮抗体阳性。恶性肿瘤手术后,类天疱疮痊愈。结论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恶性肿瘤与类天疱疮的类型、程度、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预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与治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红花油致接触性皮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0月我科诊治正红花油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4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45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2 1例 ,女 2 4例 ;年龄在 1 7~ 72岁 ;发病前均有因局部疼痛、软组织损伤或蚊虫叮咬而外用正红花油史。2 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瘙痒 ;3 6例皮肤损害为红斑及大小不等之丘疹、丘疱疹 ,9例较严重病例有大疱出现 ,皮损境界清楚 ,皮损与正常皮肤之间有一渐进带 ;所有病例均无全身症状。发病部位 :45例中 3 8例在四肢关节周围 ,其中踝关节周围 1 5例 ,腕关节周围 1 2例 ,肘关节周围 5例 ,膝…  相似文献   

15.
寻常型天疱疮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桥粒蛋白在疾病中的功能变化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男女之比1·12∶1,平均发病年龄43岁。皮损有典型的水疱、大疱。40·2%的患者有口腔黏膜损害,23%的患者以口腔水疱、糜烂为首发症状。除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的患者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剂量平均值为泼尼松64·5mg。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存在循环自身抗体攻击皮肤桥粒蛋白引起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 ,临床比较少见。寻常型天疱疮病程较长 ,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在没有激素治疗前死亡率很高[2 ] 。我科于 1996年 4月收治1例寻常型天疱疮的患者 ,经过以皮质类固醇为主的一系列治疗及心理、疮面与饮食的护理 ,病情得以控制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5 4岁。因全身大疱、糜烂 ,口腔、头皮大疱性损害泛发全身 ,逐渐加重而收入院。入院查体 :T :36 .5℃ ,P :80次 /min ,BP :110 / 80mmHg(14 7/10 7kPa)。心肺无异常 ,口唇、…  相似文献   

17.
天疱疮系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大疱性皮肤病[1] ,病因尚不明 ,目前多认为系自身免疫疾病。病人全身或部分皮肤起水疱 ,破溃后渗血渗液 ,极易合并感染导致死亡。我院于 1999年 9月 8日收治重症天疱疮 1例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获得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5 2岁。因全身皮肤密集大水疱 ,破溃、渗液 4个月入院。入院时查体 T37.1℃ ,P80 /min ,R2 0 /min ,BP16 /10kPa。心肺正常 ,腹软 ,肝脾未触及。外观精神萎糜 ,全身皮肤密集大水疱直径约 3cm ,小水疱直径约 0 .5cm ,水疱浑…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天疱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明 《医学文选》2001,20(2):256-257
我科从1995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寻常型天疱疮病人42例,经过抗感染和支持疗法以及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岁,平均42.8岁,全身皮肤溃烂严重者9例,病程最长30个月,最短5个月,经过精心治疗,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护理对策2.1病室要求寻常型天疱疮是以皮肤广泛严重损害、恶臭、呈大疱性并有部分破溃与糜烂呈烧伤样为特点,这类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严重继发感染。因此,我们安排病人住单人隔离病房,谢绝探视,以免…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 ,年发病率 0 .5 / 10万~ 3.2 / 10万 ,病死率较高 ,在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之前 ,死亡率高达60 %~ 90 % ,目前已下降为 5 %~ 15 % [1] 。通过对10例天疱疮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除合理的治疗外 ,精心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本病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5年 2月~ 2 0 0 2年 9月 ,我院共收治天疱疮患者 10例 ,均经临床、组织病理检验、部分经免疫学检查确诊。其中寻常型 7例 ,红斑型 2例 ,落叶型 1例。男 6例 ,女 4例。年龄 4 0~ 64岁 ,平均 (47.2…  相似文献   

20.
大疱性皮肤疾病的共同基本损害都为皮肤大疱,由于某种原因起大疱的位置深浅不一,组织病理及免疫学,也有所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疾病。即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及大疱类天疱疮。均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颜面及全身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水疱、融合成片,遍及全身,严重时会出现感染、败血症、毒血症、肾衰、肺炎或出血而致死。此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重、皮肤受损范围广、治疗护理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