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岛发现产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01群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中广泛存在[1,2,3,4],在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分离到O除O139外,主要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和人类腹泻。因此,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受到广泛关注,产色素做为少数非01群霍乱弧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亦日益得到重视[2,3]。在日常的霍乱疫源检索中,我们首次分离到1株产褐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对其生物学特征、毒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与分离鉴定 菌株来源于环境水样,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霍乱防治手册》(1987年第四版)进行。1.2所用培养基 …  相似文献   

2.
绍兴市首例O139霍乱弧菌的鉴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5月8日,绍兴市人民医院首次从1例急性腹泻病人的水样便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1株。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菌株来源:患者陈某,男,47岁,农民,因喝生水发病,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情十分危重。采便分离培养,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1株。(2)诊断试剂:诊断血清、弧菌抑制剂、药敏纸片,分别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新疆自治区防疫站、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3)霍乱分型用噬菌体、M045、R55、SM6及16141均由浙江省防疫站提供。(4)药敏试验参照K—B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建立了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浒病学研究,其中两组引物针对霍乱弧菌重复插入序列设计,一组引物为任意序列。对2株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CVC)、81株魂尔托型(EVC)和10株O139群进行了分析,上述菌株经PCR鉴定,均携带霍乱肠毒素(ctx)基因和毒力协同调节菌毛(tcp)基因。3株CVC分为2个类型,81株EVC分为14个类型,10株O139群分为3个类型。其中10株分离于一次霍乱暴  相似文献   

4.
非O_1群霍乱弧菌(O_(139))引起的霍乱大流行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陈晓玲以往人们认为O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而非O1群霍乱弧菌仅与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的散发病例有关。虽然近年来常有该菌引起小型暴发、食物中毒的报导[1],从未引起过流行。...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广西铁路百色地区某小学发生流感暴发流行,经病毒分离证实为混合型流感暴发流行,发病以甲1(H1N1)和甲3(H3N2)为主[1]。为此我们对甲1(H1N1)和甲3(H3N2)两种不同亚型毒株引起临床反应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该时间内发病的患者双份血清39人份,分别用流感毒株甲3型(A/Shangdong/9/93)(H3N2),甲1型(A/Taiwan/1/86)(H1N1)做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凡HI…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首例O_(139)霍乱弧菌的鉴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首例O139霍乱弧菌的鉴定报告姜伟1姚文清1赵汉良1吴光中2张春艳2李洪艳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在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O139非0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霍乱样腹泻暴发。1993年以后在我国新疆等地相继检出,1997年9月16日我省辽...  相似文献   

7.
一例由非O_1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样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梁其芬,魏福宜1993年3月16日顺德市龙江镇发生一例疑似霍乱病人,经省卫生防疫站检验排除了EL—Tor弧菌,分离出一株O71型非O1群霍乱弧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黄×,男、45岁,泥水...  相似文献   

8.
印度东部出现具有霍乱流行潜能的新菌株(T.Ramamurthy……/Lancet-1993.344(8846),-703)一般说来O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而非O1群霍乱弧菌仅与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的散发病例有关,并不存在流行潜在。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应用到非O1群霍乱弧菌的分型,以掌握广西地区非O1群霍乱弧菌血清型别的分布,并对此分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广西部分地区13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噬菌体-生物分型,并用多聚酯链反应(PCR)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 在130例菌株中有90株可以分型,占69.23%,分布于34个血清型,腹泻病人菌株可分为14个血清型,其中以O2以优势血清型,外环境菌株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一起由非O1群霍乱弧菌-VBO_2引起腹泻暴发的病原学检测报告张湘安1993年10月我区新市镇镇泰玩具厂发生腹泻暴发,病人32例,临床症状类似霍乱性腹泻,我们分离出26株非01群霍乱弧菌-VBO_2型,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 ...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发生非O_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大暴发一般认为血清O1群霍乱弧菌能引起大的霍乱流行,而非O1群霍乱弧菌大多引起散发腹泻病例与肠道外感染,1993年1月中旬在孟加拉南部发生了一次类似霍乱的急性水型腹泻大流行,大多感染者为成人,直到2月中旬约已有1?..  相似文献   

12.
O139群霍乱弧菌在10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观察庄玲林剑琴1997-05-26收稿。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350004)01群E1Tor生物型引起的第7次霍乱大流行尚在发展,而新的可以引起霍乱的O139霍乱弧菌又突然出现,从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7-2014年分离到的O1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霍乱感染者、水
产品和外环境来源的O1 群霍乱弧菌, 采用血清分型、荧光定量PCR 检测霍乱毒素基因犮狋狓犃犅、K B 法
8 种药物(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
因)进行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分子分型方法,研究不同来源菌株在各方面的异同。结
果 北京市2007-2014年共分离得到不同来源O1群霍乱弧菌125株(感染者75株,水产品37株,外环
境涂抹13株),小川型96株,稻叶型29株。其中16株菌犮狋狓犃犅基因阳性(感染者5株,水产品9株,外
环境涂抹2株),其他犮狋狓犃犅基因阴性(感染者70株,水产品28株,外环境涂抹11株);小川型犮狋狓犃犅基
因阴性霍乱弧菌占70.40% (88/125);125株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完全敏感,其中25株菌
(感染者10株,水产品11株,外环境4株)对5种抗菌药物出现7种耐药型别,有6株来自感染者和水产
品的菌株产生双重或三重耐药,而4株外环境的耐药菌株均为单一耐药。PFGE 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25株
菌株经犖狅狋Ⅰ酶切后可分为91种型别,7起聚集性疫情中分离到的37株菌全部为小川型,可分为6 个聚
类,29株稻叶型菌株可分为3个聚类。结论 北京市2007-2014年O1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复杂多样,
在产毒株引起霍乱弧菌疫情减少的情况下,应关注非产毒霍乱弧菌导致的疫情。
关键词:霍乱弧菌;药物敏感试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21 06  相似文献   

14.
以霍乱弧菌O4,O58水鸟分离株实验感染野生斑嘴鸭、绿头鸭.结果进一步证实多种水鸟可感染非O1群霍乱弧菌而成为动物宿主.其感染过程表现为隐性感染,排菌早,带菌期长.首次发现水鸟短期内可重复感染非O1群霍乱弧菌.这对了解某些群型霍乱弧菌的广泛分布是否与此有关有重要意义,提示某些水鸟也可感染流行群型霍乱弧菌.经迁徒活动传播霍乱.  相似文献   

15.
O139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乱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疾病,几十年来人们从未放松对埃尔托型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cbiotyneeltor,以下简称EVC)[1]的研究。现又出现新的病原菌O139,两者致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相同,但血清学显示不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O139病例按霍乱病例对待[2、3]。为了对霍乱弧菌多一些认识,以期多掌握一些防治霍乱的方法,我们就生化、药敏、噬菌体敏感性、霍乱毒素基因等性状对3株O139菌株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 M045(世界首例O139)由有…  相似文献   

16.
混合气体中毒引起听神经损害1例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50001)薛欣1病例介绍患者陈某,男,47岁,采煤工龄18年。1994年12月27日到井下采煤,由于井下通风设备不良(井下空气中CO302.3mg/m3,H2S223mg/m3,SO234...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首次在腹泻病人中分离出非O1群O_(139)霍乱弧菌的报告蔡戴崧,陈莲芳,陈爱贞,黄祖星,陈学斌,石亦人我市于1994年4月上、中旬发生两例严重腹泻病人.经病原学检查,首次证实是由非01群O139霍乱弧菌所致。现报告如下:1病例临床表现病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为防控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病原菌检
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筛检和鉴定采用生化和生化鉴定试剂条API等法,鉴定到
种、群;病原菌血清分型采用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K 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 法,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和犉分析。结果 9256份标本中检出8类16种3473
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7.5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13% (1493/
9256)、3.99% (369/9256)和3.44% (318/9256),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χ
2=
21.68,犘<0.01);血清分型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O3 群(349/480)、沙门菌的甲型副伤寒菌(168/369)、
志贺菌的躈氏志贺菌(117/17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9 (28/66) 为各病原菌的优势菌,检出了躈氏
1C、2C 和4C 志贺菌新亚型;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有45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
气单胞菌23株、志贺菌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变形杆菌2株、沙门菌1株,
占总菌数的2.45%,检出了犫犾犪 犜犈犕、狊狌犾犾和犪犪犮犮等3种耐药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
复杂,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病原菌;检出躈氏C 型志贺菌提示其血清型可能或正在转换,需加强
对志贺菌变迁的监测,以预防疾病的暴发;致病性不强的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
关注;耐药菌株中有2.45%的病原菌为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 菌株,涉及多个菌属,提示临床治疗
中合理用药是减少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096 06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首例O139霍乱弧菌及毒素的鉴定陶涛1孟宪春2陆美娟1林宏2付广林2韩雪2(安徽省卫生防疫站,合肥230061)1996年9月安徽省蚌埠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科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收集一水样腹泻病人的粪便培养分离出1株疑似霍乱弧菌O139血清...  相似文献   

20.
针对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可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针对霍乱弧菌毒力协调菌毛A亚单位(TcpA)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外引物可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内引物只能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埃尔托型和O139群;针对O139群特异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可特异扩增O139群。先利用针对ctxA基因设计的套式PCR进行初筛,再进一步用另外两组套式PCR,可检测及区分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对48株EVC,2株CVC,6株O139群和33株非O1非O139群进行检测,扩增结果与设计均一致。套式PCR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1~10CFU。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特异和敏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