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LINK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例(胫腓钩组),应用螺钉治疗Weber-C型骨折患者15例(螺钉组)。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胫腓钩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螺钉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自腓骨向胫骨钻骨隧道穿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胫腓钩组优14例,良1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螺钉组中优11例,良1例,可2例,差1例,3例发生断钉。结论: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三踩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2001年我们对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59例采取了手术治疗,临床观察疗效并与保守治疗做对比性研究。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骨折复住良好,可以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有助益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6月对23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管型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结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踝、内踝骨折及下胫腓关节分离等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可1例(分析原因为早期负重影响了骨折愈合),优良率95.65%。结论管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解剖复位和临床效果,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的稳定性,同时能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的远期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C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97例B、C型踝关节骨折分别应用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腓骨远端解剖型钢謦内固定。结果:97例随访1~3年,优79例,良17例,差1例。结论:B、C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应遵循踝关节的生理特点,强调恢复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合理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9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6~8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 41例患者获随访.Baird Jackson评分: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肯定;精确修复并稳定下胫腓联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脱位较常见 ,治疗要求高 ,只有骨折脱位获得精确的复位、牢固的固定 ,才能达到满意结果。本院自1992年以来 ,采用外踝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2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 ,男15例 ,女6例。年龄19~52岁 ,平均35.5岁。开放性骨折脱位9例。左踝18例 ,右踝3例。双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13例 ,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 ,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伤后到手术时间3小时~6个月。致伤原因 :扭伤4例 ,车祸伤8例 ,重物压伤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对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7例分别行保守和手术治疗.结果 34例获随访,保守治疗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0例;手术治疗组优l2例,良4例,可3例,差0例.结论 下胫腓联合分离保守与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如果骨折能够达到解剖复位,术中拍片,无下胫腓分离影像学表现,无需进行下胫腓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 方法2009年8月~2014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150例,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伴有下胫腓分离者48例,内固定术后,行C臂机透视,如发现下胫腓联合仍然分离者,行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 结果全病例经跟踪得到6个月~4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8%。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腓分离,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拆除横向螺钉手术过程再次手术的痛苦,避免金属螺钉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王新刚  黄鹏  吕荼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89-391,39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切开复位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每组5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中疼痛、功能、对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恢复时间短,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背景距小腿(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但其生物力学关系十分重要.距骨参与组成3个关节,对距小腿关节功能起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稳定距骨在其中的位置甚为重要.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的治疗与距骨生物力学的关系.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对象1985-01/2000-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距小腿关节骨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因恶性肿瘤截肢后小腿标本3只.干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距小腿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射线加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不同骨折类型受力情况.②观察距小腿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与距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访65例,优41例,良12例,尚可7例,差5例.生物力学结果双踝骨折时,头颈压缩0.48 cm;外踝骨折,垂直压力时外踝面受力大于内踝面,腓骨下1/3骨折,内翻位时距骨外踝面受力轻于内踝面.结论距小腿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5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则采用改良的腓骨后外侧弧形联合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2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31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1%。本组1例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长距离行走时出现疼痛症状。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使踝关节解剖结构发生紊乱,治疗不当会引起行走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目的:评价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应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2-61岁,平均35.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2-10 d,平均4.6 d。根据Lauge-Hansen分型,26例为旋后-外旋型;9例为旋前-外旋型。根据Danis-Weber分型,26例为C型;9例为B型。35例患者应用锚钉修复固定治疗后,通过评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以及影像学检查愈合修复情况,评价锚钉修复固定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X射线片随访结果,35例患者踝关节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3.6周。改良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7%。内固定后6个月应力位X射线片测量结果,患侧内踝间隙为(3.49±0.36) mm,与健侧(3.37±0.41) 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同时,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钢板内固定在伴有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架适合粉碎开放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但穿针复杂,耗时长,操作难度较大,或者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普及。目的:探讨应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于2008-10/2009-10采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5例。HoffmannⅡ外固定架为Stryker公司产品,其中Apex钛针采用钛合金Ti6AI-4V制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上肢固定后次日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固定后3周嘱患者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出院后复查时拍摄X射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拆架时间。结果与结论:病例随访3~15个月,其中18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平均4.5个月;2例行二期植骨;5例正在随访中。1例发生骨感染,4例发生针道局部感染。结果提示组合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粉碎骨折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螺钉具有的自攻性以及夹具和连接架万向调节、任意组装的特点,创伤小,操作便捷,固定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采用二维图像资料如X射线片、CT、MRI扫描等进行骨关节病手术设计,在反映骨关节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和畸形情况等方面不全面、欠准确,而且缺少直观性。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辅助骨关节伤病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医学CT/MRI扫描获取106例骨伤病患者骨骼二维图像资料,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解剖模型,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进行精确分析,进一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骨关节原型进行实物原型分析,然后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外科手术过程设计、预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外科手术辅助模板、个性化植入物等,最后精确实施骨关节外科手术。结果与结论:31例骨关节畸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解剖外形和功能;17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31例骨折患者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7例个性化假体和8例内固定重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器械断裂、假体松动和肿瘤复发;1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髋臼包容和良好髋关节功能。提示计算机辅助技术可应用于骨关节畸形精确数字化矫形,设计个性化假体,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疑难假体置换,辅助特殊疑难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折复位、固定,骨肿瘤的个性化切除设计、结构与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腓骨钩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应用腓骨钩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及时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韧带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