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英  王宏兰 《中外医疗》2009,28(17):58-58
目的探讨偏瘫早期家床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运动疗法和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畅脉胶囊配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步行恢复率,临床疗效,继发性损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98例首次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畅脉胶囊加早期康复治疗组(简称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均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给予畅脉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继发性损伤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畅脉胶囊配合早期康复能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防止和减少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功能恢复(Rankin)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对提高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综合康复训练。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发现康复组Ashworth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总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明显抑制偏瘫患者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及ADL能力,这可能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恢复及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6.
赵占东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270-127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积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给予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锻炼.结果: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定: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明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6日至2017年3月12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6.7%,参照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76.7%,对比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收效确切,明显提升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后开始康复。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在康复前及康复治疗1个月后各评定1次,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差值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FMA、MBI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性脑梗死组比单纯大面积脑梗死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出血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较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康复组和针灸康复组。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治疗,针灸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集合中医针灸和康复联合治疗,连续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的平均压力峰值(MF)、平衡参数、偏瘫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及日常生活能力(MBI)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足底压力峰值、平衡功能、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针灸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针灸康复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运动康复疗法。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个月后,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