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琰  吴海莉  韩云 《全科护理》2016,(31):3281-328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采用计算机编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增快,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降糖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上腔静脉(SCV)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神经传导速度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CV与MCV在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上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照射干预,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足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足部并发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脚痛、脚趾关节红肿以及红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延续性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6例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糖水平、足部神经功能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症状评分、感觉评分、反射评分均降低,运动正中、尺神经,以及感觉正中、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加快(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FPG、2hPG、Hb Alc、症状评分、感觉评分、反射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上述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加快(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其足部神经功能恢复,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指导行规范化的足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干预前后的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及干预后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部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关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NCV,SNCV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NCV,SNCV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经皮穴位刺激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刺激双足三里和三阴交,记录干预前及4周后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评分(TCSS)及总有效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有效例数67例,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干预4周后观察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S总分、感觉功能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足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后,B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足浴护理,能有效加快患者下肢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α-硫辛酸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α-硫辛酸治疗(α-硫辛酸3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2周);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α-硫辛酸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结合因时循经按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DPN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低频脉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因时循经按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及M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结合因时循经按压在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四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细胞代谢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康复路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四肢肌力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于干预6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上肢近端、上肢远端、下肢近端和下肢远端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康复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医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且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55例的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结果在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三个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缓解高热惊厥症状,提升患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红光照射联合活血热熨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红光照射联合活血热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为(11.03±1.53)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总症状评分(TSS)为(18.02±1.78)分,均小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红光照射联合活血热熨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小儿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该院治疗的9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干预前后听力障碍恢复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听力障碍分值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改善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增高(P0.05);研究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患儿臀红发生率比参照组患儿显著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类生化指标及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动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1.25%(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多发末梢神经病变患者的糖生化指标,加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口服弥可保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8.0%,对照组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对DP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