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究清火胶囊对脂多糖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健康大鼠按基础体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0.125 g·kg-1)、清火胶囊高(1 g·kg-1)、中(0.5 g·kg-1)、低(0.25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给予20μg·kg-1脂多糖溶液造模,记录造模后4 h内的大鼠体温变化,取大鼠血清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大鼠下丘脑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以及下丘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造模后,清火胶囊高、中剂量组在造模后3、4 h的体温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在4 h的体温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P<0.05);清火胶囊高剂量组TNF-α、IL-6、 IL-1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清火胶囊中剂量组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清火胶囊低剂量组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清火胶囊各剂量组大鼠cAMP、PGE2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AV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胶囊能够降低发热大鼠体温,抗炎效果明显,其解热功效可能与降低各种炎症因子水平,抑制下丘脑发热介质PGE2与cAMP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调节JAK2/STAT3通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背部皮下注射5 mg/(kg·d),1次/d,连续给药14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模型组,黄精多糖低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400 mg/kg)、高剂量组(800 mg/kg),普萘洛尔组(150 mg/kg)。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治疗1个月。给药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全心质量指数(H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取心脏切片进行HE染色;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JAK2、P-JAK2和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HMI、LVMI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细胞增大;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中剂量组HMI降低(P<0.05),高剂量组HMI、LVMI降低(P<0.05,P<0.01),两组大鼠心肌细胞均缩小。模型组血清SOD、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MDA、LPO、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组织p-JAK2、p-STAT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低剂量组血清MDA、LPO降低(P<0.05);中剂量组血清GSH-Px含量升高(P<0.05),MDA、LPO、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组织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血清SOD、GSH-Px含量升高(P<0.05),MDA、LPO、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组织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药物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黄精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9):2628-2631
目的:研究螺旋藻激酶(SPK)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5 g/kg)和SPK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 U/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12周。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膜的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IL-6和TNF-α含量增加(P<0.01),HDL-C含量降低(P<0.01);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生、向管腔内突起,平滑肌细胞增殖且排列紊乱,中膜弹力纤维崩解断裂。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IL-6和TNF-α含量下降(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SPK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增加(P<0.05);给药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SPK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各层结构完整、内膜基本光滑,SPK中剂量组大鼠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稍紊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SPK有明显的降脂和抗炎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C、TG、LDL-C、IL-6、TNF-α含量和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溴乙酸(dibromoacetic acid,DBA)对大鼠下丘脑的毒性作用并通过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2方面对其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和低(20 mg/kg·bw)、中(50 mg/kg·bw)、高(125 mg/kg·bw)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大鼠经口灌胃DBA 28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比较其穿梭次数。取大鼠下丘脑组织,按照试剂盒方法测定下丘脑MDA和GSH含量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O-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染毒剂量组大鼠运动轨迹明显复杂,且穿梭次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PCR结果显示,中、高染毒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HO-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中、高染毒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HO-1、IBA-1、TNF-α、IL-6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露于DBA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神经炎性两方面对大鼠产生下丘脑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试验性慢性支气管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烟雾诱导慢性支气管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5,10,20mL.kg-1.d-1)、急支糖浆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经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后,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3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笑退热散对大鼠内毒素(LPS)诱导发热模型退热作用,探讨该中药组方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一笑退热散高剂量组、一笑退热散中剂量组、一笑退热散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70μg/kg LPS建立SD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用药后每小时的体温变化,共4 h;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IL-1β的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一笑退热散不同剂量组均具有降低大鼠LPS发热模型体温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大鼠下丘脑PGE2、IL-1β和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论:一笑退热散通过降低致热性细胞因子PGE2、IL-1β和TNF-α发挥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细菌性肠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细菌性肠炎的免疫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软胶囊组(0.324 g·kg-1)、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0.225 g·kg-1)、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4.66、2.33、1.16 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细菌菌株法复制细菌性肠炎模型。各治疗组于第3次注射后,连续灌胃给药2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10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除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低剂量组外,其它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LDH)、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高剂量组(JWG)、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剂量组(JWZ)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5,P<0.01)。结论: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细菌性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0、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治疗内毒素型急性肺损伤(ALI)的机制.方法 腹腔内注射 气管内给内毒素复制大鼠ALI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水平.结果 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含量,实验组和预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高于预处理组(P<0.05);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0含量,实验组和预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和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NF-α、IL-6和IL-10在大鼠内毒素ALI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38MAPK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6过度分泌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低剂量组(125 mg/kg·bw)、中剂量组(250 mg/kg·bw)、高剂量组(500 mg/kg·bw)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2 mg/kg·bw),每组10只。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各剂量组每天按设定剂量灌胃给予受试物,其余3组均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30 d,阳性对照组在造模前1 h灌胃给予2 mg/kg·bw地塞米松。第31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经口气管插管后,采用雾化注射器喷入LPS溶液(3 mg/kg·bw)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染毒3 h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检测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含量;计算右肺中叶湿/干重比(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右肺后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右肺中叶W/D比值明显降低(P0.05);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和GS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MDA明显降低(P0.05);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中、高剂量组NO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在肺泡灌洗液检测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IL-1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不同剂量组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的炎症反应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对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减轻肺水肿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66、1.32、2.64 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945 mg/kg),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 min,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以复制炎症模型。腹腔注射6 h后,于大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测定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6、PGE2、IL-1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PGE2的含量,肺组织W/D比值,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肺组织中大量肺泡萎缩塌陷、壁增厚,可见肺实质化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金骨莲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低剂量组除外)、IL-6、PGE2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TNF-α(低剂量组除外)、IL-1β、IL-6(低、高剂量组除外)、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泡结构较为清晰、壁轻度增厚,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振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症状体征评分、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21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9%(101/105)vs.85.71%(9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儿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NF-α、hs-CRP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患儿的FVC、FEV1和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2%(8/105),与对照组的5.71%(6/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振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金牡丹合剂(HJM)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LPS)以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等容无菌水)、模型对照(等容无菌水)、地塞米松(DEXA,0.80mL.kg-1)和HJM高、中、低剂量(1.00、0.50、0.25mL.kg-1)组,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3d,观察以上6组小鼠72h死亡率。采用相同给药方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复制模型后空白、模型对照、DEXA和HJM中剂量组6、12、18、24、48、72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JM中剂量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HJM组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HJM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促进IL-4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方道硕 《中国药房》2011,(47):4437-4438
目的:研究葛根醇提物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饮食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60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二甲双胍(70mg·kg-1)和葛根醇提物高、中、低剂量(150、100、50m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周。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lns)含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模型组ISI和TNF-α、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葛根醇提物高、中剂量组ISI和TNF-α、IL-6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葛根醇提物可通过调节ISI和TNF-α、IL-6含量来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症状,以为葛根醇提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以及丝裂原活化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葛根素抗AS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与模型组(45只),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腹腔注射维生素D3,复制大鼠AS模型,周期为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d^-1,灌胃)及葛根素大(60 mg·kg^-1·d^-1,灌胃)、小(30 mg·kg^-1·d^-1,灌胃)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4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及胸主动脉组织中ERK1/2、p38、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及葛根素大、小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胸主动脉组织p-ERK1/2、p-p38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可显著调节AS大鼠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愈疡胶囊对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TLR/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以阿莫西林计120 mg/kg)和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根据MIC设定),每组10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烧伤皮肤构建细菌感染皮炎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计算给药第1、3、5、7天各组大鼠皮肤愈合率并记录创面结痂、脱痂、愈合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羟脯氨酸(HYP)、胶原蛋白Ⅰ(ColⅠ)、ColⅢ的含量;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LR4与磷酸化-NF-κB-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愈疡胶囊的MIC与MBC分别为25 mg/mL和50 mg/mL,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设为600、300、150 mg/kg。与模型组比较,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给药3 d后伤处皮肤出现结痂,给药5~7 d后部分大鼠伤处出现脱痂;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的皮肤愈合率均显著升高,IL-1β、IL-6、IL-10、TNF-α含量和病理评分以及TLR2、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皮肤组织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好转;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的HYP、ColⅠ、Col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大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胶囊可促进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皮肤愈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塔花水提取物(water extract of 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WEZ)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挑选50只通过高脂乳剂和维生素D3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后,再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组、低中高新塔花水提取物和阳性对照组。药物干预8周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检测AS大鼠血浆TMAO与TNF-α和IL-6水平相关性。取出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包埋切片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管腔面积(PA/LA)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S模型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新塔花水提物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S模型组相比,高剂量新塔花水提物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浆TMAO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S模型组相比,高剂量新塔花水提物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浆TMA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MAO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01,r=0.673),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02,r=0.64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PA/LA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S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新塔花水提物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PA/LA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塔花水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TMAO水平,下调TNF-α和IL-6水平,降低TC、TG水平,从而改善AS,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3-乙酰泽泻醇B对肥胖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给予高脂饲料10周以复制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阳性对照,15.6 mg/kg)和23-乙酰泽泻醇B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mg/kg),每组10只;另设置喂养普通饲料的小鼠10只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水,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灌胃体积均为20 mL/kg,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腰围和全身脂肪、肌肉和体液质量;测定小鼠血清中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脂肪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腰围、全身脂肪和体液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TC、TG、HDL-C、血糖、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PPAR-γ、NF-κB、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脂肪细胞结构破裂、体积增大,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肝细胞水肿,细胞浆疏松淡染,伴有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23-乙酰泽泻醇B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全身脂肪和体液质量以及血清中TG、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23-乙酰泽泻醇B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血糖和肝组织中IL-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PPAR-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23-乙酰泽泻醇B高剂量组小鼠腰围和肝组织中NF-κB显著减少或降低(P<0.01);23-乙酰泽泻醇B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脂肪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肝细胞轻中度肿胀,少量细胞浆疏松淡染或呈空泡状,少量肝细胞伴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小灶性浸润。结论:23-乙酰泽泻醇B可改善肥胖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PPAR-γ、NF-κB、IL-6水平和血清中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阿霉素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1.62 g/kg)、左归丸中剂量组(3.24 g/kg)、左归丸高剂量组(6.48 g/kg)、醋酸泼尼松组(0.9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 mg/kg。连续灌胃给药治疗12周。实验结束时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末次给药1 h后,乙醚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血后取肾脏,置于4%多聚甲酸溶液中固定24 h。采用HE染色检查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脏NF-κB p65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左归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24 h尿蛋白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醋酸泼尼松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左归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血肌酐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各治疗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HE染色均匀,肾间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基膜和系膜增生较模型对照组缓解。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左归丸高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NF-κB P65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左归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TNF-α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左归丸对阿霉素引起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NF-α/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取SD大鼠9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胰腺炎(P)组、丹参治疗(T)组,并另设对照组(C)组,每组32只,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变化,同时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ANP发生时TNF-α/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相对平衡-降低的模式;丹参可下调TNF-α/IL-10比值,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节TNF-α、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